国庆期间,国内某些景点收取超高额停车费引发了一定的舆情。超高到什么程度呢?30、50元一小时,甚至有的地方收取100元一小时。对于这种现象和舆情,有景区回应:一切都是合理合规合法收费。因为收费项目有政府允许,价格经过物价部门核准,停车场门口有大大的公示牌告知,明码标价。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国庆等长假期间保护生态环境、鼓励公交绿色出行,缓解交通压力。此举已经实施多年,且有很多市民都表示支持。
应该来说,这种做法是无可非议的。所以,有些主播也说,这种时期、这种地方的超高额停车费,公开透明,车主消费的就是他的便捷和消费能力,就是即便停车费再贵他也要开车去停车的心情。对此我们本也无可厚非。
不过,即便如此,心中还是有几个疑虑。
一是超高额停车费是否真正起到了缓解交通的目的。既然已经实施了很多年,那么有没有做过调查,这么多年来,景区及其周边的道路的通行状况如何?是不堵了还是有明显改善?如果同样还是拥堵,同一路段通行时间还是差不多的话,缓解交通压力的目的是否有达到?
二是超高额停车费是否真正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有没有相关的数据证明,超高额收费后,停车场的停车率显著下降。比如停车场停车位为500个,收取10元每小时会停满,但是收取30元每小时只有两三百个车位会停车,其余都是空置的。这可以有些效果。但是如果即便收取30元、40元乃至更高的停车费,还是会停满,那么这个缓解交通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还是不能达到。
就好比有些地方随意在道路边上划停车位来收费,美其名曰是缓解交通,但是划线之前停满了车,划线之后还是停满了车,缓解交通的目的就没有达到,剩下的目的就只有收费了。因为关键不是停车费,而是不得不停车的需求。
三是缓解交通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何不从源头做起。众所周知,一到长假,哪哪都堵。这个时候,国家非但不调高高速费以缓解交通压力和保护生态环境,反而要对七座以下的小车免费通行以“添堵”,增加尾气排放。难道国家层面的部署还不如一个城市,一个景区有战略眼光?
四明码标价是否对外地的自驾者有遏阻力和说服力。一般的自驾者,对假日期间景区停车费涨价会有一个心理准备,但不会对超高额收费都有一个普遍的认知。况且景区超高额收费标准一般也是公布在景区,并非全国各地都做宣传。所以,当游客开着车进来才发现几十上百块一小时的停车费的时候,他又能把车放到哪里去?
我曾经看到过某个景区,根本没有停车的地方,道路上又不许停车。很多车主眼睁睁看到交警在前面贴罚单,也只好停在路边收罚单,因为来一趟返回去更划不来。
五是公交、地铁接驳很便利,是否是可以提高收费的理由。公交地铁接驳很便利确实可以减少开车出行的意愿,有很多人都会选择公交出行。可是这一般是对于本地人,起码是本城市的市民。对于景区所在城市的周边县市或者更远的人来说,并不太现实。特别是带着老人孩子出行的,有条件的话还是会选择开车出行。所以往往对于景区超高额收费有意见的都是外地人,而本地人都支持。他们忘记了自己就在本地,坐几站公交或者地铁就到家了。而外地人,可能要开几个小时回家或者赶到下一个景点。
六是周边是否有充足的正常收费的停车场。如果有,车主还要进景区的停车场是他们的任性;如果哪里都停不了车,是否说明本身就是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问题。总不能唱着缓解交通压力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口号去掩盖自己的不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