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代替装甲“悍马”?

陆凯聊军事 2023-06-06 21:24:00

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07年04月刊。本次转载时经重新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部分插图和整理,以与同好共同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杂志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及政治知识。将家中《兵器》数字化保存过程中,转载其上的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章,主要是想让读者以另一种比较独特的视角审视曾经的事物和观点。

“悍马”多用途车坚固耐用、能适应多种气候和地形,既可用作兵员运输,也能执行物资补给任务,因此一直受到美国陆军的好评。

“悍马”有基本型和装甲型两大类。基本型编号为M988,车重约2.5吨,完全没有装甲防护。防护能力最强的装甲增强型“悍马”编号为M1114,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大约两吨多装甲,车重超过了4.5吨。另有两种武装型“悍马”,编号分别为M1025和M1026。美军在2003年攻入伊拉克时,其后勤部队装备的多为无装甲的M988,但它连手枪弹都不一定能挡住。

美国M1114悍马战地突击车

2004年秋天,美国某报纸头条新闻是“南卡罗来纳州国民警卫队343师军需部门的士兵们拒绝继续执行任务,除非他们得到更好的装甲保护”。为了改善局面,美国国会立即增加拨款,采购更多增强型装甲M1114“悍马”,和其他装甲车辆一起加强驻扎伊拉克美军。不过实际上美军的伤亡一点儿都没有降低。

2004年10月~2005年10月,伊拉克境内的美国装甲车的数量从16548辆上升至3.96万辆。然而据美国数据统计,2005年1~7月,有302名美军士兵死于路边弹袭击,而2004年同期的士兵死亡人数仅为165人。在这些阵亡士兵中很多人死在M1114里。装甲性能的提升没有换来士兵的安全。这是为什么呢?

战例分析

伊拉克反美武装分子在袭击美军时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首先向美军车队的第一辆车扔个手榴弹,等到美军乱作一团,就伺机袭击车队的其余车辆。一名接受欧洲记者采访的反美武装分子不无得意地说:“一旦我们朝美军第一辆汽车扔出手榴弹,那么整个20多辆车子组成的车队就会立马停下来。开火后,我们可以静观他们的惊恐和混乱,只见荷枪实弹的士兵纷纷从车上跳下,嘴里叽里哇啦地大声嚷着,以车子为掩护,朝着四周乱开枪。与此同时,另一些士兵就用无线电呼吁美军紧急支援”。“随后,我们躲在不远处的4个人便发射火箭弹,来袭击其余的车辆。等到美军空中支援抵达时,我们的人早就走在回家的路上了。”

下面来看几个简单的战例。

◎战例1

“红1,这是红2,C311检查点已被清除,现在继续执行任务。”

“这是红1,收到。蓝队已在两小时前完成任务,现在保持360°警戒,并继续执行任务。”

“红1,这是红2,收到。” “红1,这是红3。我建议谨慎地清除C309至C308检查点,采用……啊,我们碰到了路边炸弹(IED)!西边有轻武器开火,加速。”

当AK-47的枪声在四周响起、子弹在头顶横飞时,美军车队中间的车辆突然发生爆炸。车队中的两辆头车的机枪手站了起来,搜索着开阔地,试图发现目标。车长们缩着头,透过观察窗竭力想找到武装分子的踪迹。

当车队加速穿过爆炸掀起的尘士、碎片继续前进时,后面那辆“悍马”上12.7毫米机枪的射击声仍在怒吼。“红3,这是红1,报告情况。”

“红1,这是红3……没有伤亡,我们的车没有明显的损坏。我曾看到两个男人,他们带着一个火箭筒,一直向西进了城,但我现在已经把他们跟丢了。”

图示:尽管美军为“悍马”车加装了各式各样防御武器,但不能解决装甲薄弱和一炸就瘫的弱点,即使装上120毫米炮也是白搭。

◎战例2

执行巡逻任务的一辆M1114经过巴格达穆斯坦叙利亚大学时,有一辆雪佛莱小轿车在后面悄悄跟进。当它离M1114约20米距离时车顶突然打开。武装分子迅速向“悍马”发射了一枚火箭弹。“悍马”爆炸起火,车上4名美军士兵重伤。

◎战例3

一名美军士兵夜间乘M1114在费卢杰街头巡逻时,突然发现面前红光闪动。他马上意识到可能要挨打。果然,一枚手榴弹扔了过来。随后,从身边屋顶上传来密集的射击声。美军虽然装备有先进的夜视器材,但依然不敢在夜间恋战,只好边回击边撤退,几分钟后平安地离开了现场。事后美军表示,类似这样的“小意思”天天晚上都会发生,每辆车上几乎都留下了弹孔。据说,袭击者既可能是本地复兴党社会成员,也可能是来自其他国家的“阿拉伯志愿军”或者反美宗教人士。

五角大楼官员介绍,伊拉克武装分子通常使用红色信号来向同伴传达这样的信息——美国人马上就要进入包围圈了。此外,当地人还使用其他颜色的信号来告诉同伴,即将过来的是盔甲厚实的坦克还是容易击毁的“悍马”。

美军认为,这些武装分子非常狡猾,常常引诱美军向其藏身的平民区或清真寺开枪,以便激起更大的民愤。每次参加袭击行动的往往只是两三名武装分子,分成两个方向,用AK-47自动步枪和RPG反坦克火箭筒同时发动袭击。此外,这些人经常采取突然断电的方式来制造“陷阱”,不过,美军很少在晚间采取大规模行动,以免中计。

M1114的弱点

M1114“悍马”最初源于美军日益繁杂的全球维和任务。特别是在巴尔干半岛,美军需要一种能防暴乱袭击、防狙击手和地雷的侦察巡逻车,还要能用C-130空运,快速部署。M1114装甲增强型“悍马”正好满足了这个需要,在波斯尼亚及科索沃等地表现良好。M1114能在公路上快速机动,对后勤维护要求低。维和行动中遇到的大多数威胁都很弱(比如棍棒、石头、冷兵器等),最严重也不过是狙击步枪,这些都不会穿透M1114的装甲。

不过,美军在伊拉克遭遇了真正的游击战,而且对方拥有重火力。装甲增强型的M1114防护水平达到了能防7.62毫米穿甲弹和当量5千克TNT炸药反坦克雷的级别。但是伊拉克抵抗力量往往用数十千克炸药制成“路边弹”,有时还用122毫米甚至155毫米榴弹来制作。经验丰富的抵抗组织还会用RPG火箭弹袭击美军车辆。M1114车的防护能力在如此大威力弹药面前形同虚设。

有的观点认为,“悍马”这样的高机动性车辆可以依靠高速度来躲避大威力弹药袭击,使敌方火箭手无法瞄准。但M1114的车身比基本型重了几乎一倍,尽管换装了更强劲的发动机,其公路行程还是从482.7千米下降到442.5千米,最高公路速度从104.6千米/小时下降到80.5千米/小时,满载甚至超载时的加速性就更差,非常不利于在伊拉克城市的狭窄街道里追击或逃命。

美军方原打算进一步强化M1114的装甲,但生产厂家的试验结果表明,加挂更厚装甲会使发动机、传动装置和轮胎加速磨损,耗油量大幅增加,车辆行程缩短,从而加重后勤部门的负担,也给抵抗组织提供更多的袭击机会。且M1114主要是“为防备开阔地域的地雷威胁,在公路上运动”的环境而设计。在恶劣地形上,M1114只能慢吞吞地移动,速度一快就会翻车。2003年3月~2005年11月,在伊拉克战场上因“悍马”车祸丧生的85名士兵中,就有60人死于翻车。同期共有337名士兵因“悍马”车祸受伤,其中因翻车事故伤了149人。

下车警戒的美军士兵

任何车辆都有自己的防护极限,“悍马”也一样。如果一味强化它的装甲,不但无法带来理想的防护性能,还必然导致总体性能的下降。从底盘来说,M1114是超载的,它的传动系统和悬挂系统连承载自己的车重都很吃力。悬挂系统是为2.5吨级车辆设计的,即使改装加强也不堪重负,导致车辆故障很多。车辆在作战环境下往往受到粗暴使用,发动机的寿命只有1609~3218千米。车身过重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有效载荷大大减少,坐上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后就很难再装别的东西了。

美军的呼声

在伊拉克战场上,M1114如果仅仅在后勤保障部队中使用还算合格,但要它承担装甲侦察和巡逻任务就不合适了。为此,一些美国陆军军官要求装备德国“狐”式轻型侦察车或M1117装甲巡逻车,而装甲兵指挥官则认为士兵需要一种全新的轮式装甲侦察车。

◎“狐”式轻型侦察车

“狐”式主要是为德国、荷兰军队设计。该车装有GPS接收机。其侦察系统由热成像仪、白光瞄准镜以及探测距离超过8千米的激光测距仪组成,它们都集成在一个传感器站上,用一根可以伸出车顶约1.4米、能调节方向和仰角的伸缩杆支撑。这个传感器站可以从车上拆卸下来、架在三脚架上使用,但须保证在距离本车不超过40米的范围内。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传感器站可以遥控操作。

“狐”式采用柴油机,四轮驱动,最高速度112.6千米/小时、最大行程804.5千米,可顺利通过60%的斜坡和35%的侧坡,明显优于“悍马”,转弯半径为6.3米,涉水深1米。它装有中央轮胎气压调节系统,能让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根据路面情况来随时调整轮胎压力。因此“狐”式的公路和越野性能都很出色,适用于各种战场环境。

“狐”式的防护与火力结合相当出色。加装附加装甲后能全向防7.62毫米穿甲弹,并能抵御地雷。车内还有整体式“三防”系统和空调系统。

“狐”式侦察车的车体进行了精确计算,可有效降低地雷等爆炸物对车内乘员的伤害

“狐”式可以安装类似于12.7毫米机枪或MK-19型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一些荷兰装备的“狐”式甚至配备了以色列研制的“长钉”反坦克导弹。

美军部分军官提出,“狐”式可能并不完全适合于美国军队,但是研制未来的轻型侦察系统或改进现役车辆时可以参照“狐”式的一些优点。

“狐”式的车尾经过优化设计,可以加装各种辅助装备,这为其进行型号改装提供了先天优势。

◎M1117装甲巡逻车

美军M1117装甲巡逻车是一种4×4轮式轻型装甲车。在卡特里娜飓风灾害中美国国民警卫队全副武装冲进新奥尔良灾区,而后视满城灾民于不顾,无所事事地打纸牌,遭到媒体和民众的强烈批评。他们当时乘坐的就是M1117。M1117装有360°旋转的炮塔、MK-19型榴弹发射器和12.7毫米机枪,以满足美国国民警卫队执行武装巡逻任务的要求。M1117车体宽2.44米,转弯半径8.3米,装有中央轮胎调压系统,最大公路速度101.4千米/小时,最大爬坡度60%,最大侧坡度30%,这样的机动性足够在城市中使用。

图示:相比外形漂亮的德制“狐”式侦察车,美制M1117显得高大粗糙,但只要能够通过伊拉克严酷作战环境的考验,美国大兵还是不嫌弃的。

M1117的防护能力比“狐”式或M1114更好。虽然它在设计时并未考虑要对付RPG,但因采用了倾斜装甲,所以能削弱RPG的金属射流。如果加挂复合装甲甚至反应装甲,其防护能力还可以达到新水平。

M1117也有一些缺点。首先,它高2.6米、长约5.8米,比“狐”式和M1114要大一些;其次,观察能力不足,没有后视摄像机,也没有任何大范围监视设备,不过加装这些设备很容易;最后一个缺点是它只能载4人。

虽然如此,M1117仍是一种优秀的装甲车。它比M1114有更好的防护性能和监视性能,因此美国装甲部队部分军官建议应该装备更多的M1117而不是M1114。重型旅的战斗侦察分队应该用M1117替换掉M1025和M1026武装型“悍马”。他们认为M1117经过改造,会具备充分的防护能力和侦察能力,能让侦察分队先敌发现,并用快速、有效的火力对武装分子进行迅速反击。

需要新装甲车吗?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虽然“狐”式与M1117比M1114更适合装甲侦察,但它们仍然不能满足美军的需要。美装甲兵军官认为,必须研制一种新的轮式装甲侦察车,以执行全天候侦察。未来的15~20年间美军可能会继续参与更多低强度冲突,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执行侦察任务和警戒任务,因此轻装甲部队的任务还很繁重。部分军官还认为,应当以“狐”为蓝本研制一种轻型侦察车,但要具备模块化升级功能。

上图从左向右分别为“悍马”、JLTV通用型载具和M-ATV防雷安全车。

为了应对未来信息化战争以及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低强度冲突对陆军的挑战,研制装备具有信息化特点的轻型装甲侦察车是各国陆军的共同需求。不过历史一再证明,当外国占领军陷入被占领国家全民性的游击战时,无论什么先进武器都不管用,中国、阿尔及利亚、越南、阿富汗都是如此。连M1A2和“梅卡瓦”3这样的重型坦克都屡次被“路边弹”击毁,轻型侦察车又能有多大的作用呢?

0 阅读:19

陆凯聊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