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面上的精灵(下)——二战美国PT鱼雷艇战记

陆凯聊军事 2023-06-20 06:55:04

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07年05月刊。本次转载时经重新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部分插图和整理,以与同好共同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杂志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及政治知识。将家中《兵器》数字化保存过程中,转载其上的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章,主要是想让读者以另一种比较独特的视角审视曾经的事物和观点。

珍珠港首开纪录

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国耻,但又成就PT艇的光荣。当庞大的战列舰七倒八歪时,PT艇为美国取得了对日作战的第一个战果。

1940年5月美国海军首次发布PT艇编制序列,首批组建了3个PT艇中队,全部装备PT-20型艇。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它们分别部署于珍珠港、巴拿马运河和菲律宾的马尼拉湾。

1941年12月7日清晨,当日本飞机呼啸而至时,驻珍珠港的第1鱼雷艇中队的12艘PT艇全部停泊在港内。系留在一个潜艇船坞中的PT-20~PT-25号正处于首批日军飞机的航路上。还在吃早餐的PT艇水兵扔下了食物,以最快的速度展开了反击。

PT-23号上的两名勇敢水兵成为最幸运的人。他们用自己PT艇前甲板上的12.7毫米机枪成功打下了一架日本97式鱼雷轰炸机。这是美国海军对日作战的第一个战果。

不久这两个水兵又击落一架97式。两人目送它拖着浓烟划过潜艇船坞,撞毁在哈拉瓦一带。

PT-26~PT-30号以及PT-42号。正准备运往菲律宾,增援那里的第3中队,为此在前一天晚上刚刚排空了全部燃油。PT艇的机枪塔是由汽油机驱动的,因此这些PT艇的机枪塔就没法自动旋转了。不过,水兵们4人一组,用人力辛苦地推动机枪塔慢慢旋转,其中一人指挥,一人击发,两人推动。尽管没有资料表明这些“人力机枪塔”击落了日本飞机,不过平均每艇发射了超过4000发机枪子弹的事实表明,他们在第一时间作出了英勇反击。

日本中岛公司的97式舰载鱼雷轰炸机

救出麦克阿瑟

由于原定增援的6艘PT艇被困在珍珠港,因此驻在马尼拉湾的第3鱼雷艇中队只能以现有力量投入菲律宾保卫战。时任第3中队指挥官的是约翰D.伯克利上尉。他手中的兵力是在凯维特军港待命的PT-31~PT-35号和PT-41号。

在防御日本飞机空袭的战斗中PT艇展现了躲避日机炸弹的灵巧性。它们总是静待敌俯冲轰炸机朝自己扔下炸弹后才突然采取机动,几乎就在炸弹掉落的瞬间成功规避。在这种生死游戏中,PT-31等宣称击落了3架敌机。

圣诞节刚过,第3中队就蒙受了第一个损失——PT-33号于12月26日被炸沉。日军的空袭还使中队基地受到了巨大破坏,不仅大量的燃油和机械部件被付之一炬,储藏在马尼拉的9台备用发动机也被炸掉了5台。PT艇经常要更换发动机,如果没有备用发动机,就等于失去了战斗力,因此第3中队准备撤离。

就在中队准备撤离之前,伯克利上尉接到命令——运送美国陆军驻菲律宾司令麦克阿瑟和他的家人等前往澳大利亚。伯克利检视了自己的家当,PT-31因零配件缺乏而迟迟无法修复,艇员们不得不将其凿沉,这一来整个中队只剩下4艘PT艇。

搭乘PT艇撒退的美国陆军驻菲律宾司令麦克阿瑟(穿白衣者)

1942年3月11日夜里,伯克利带领4艘PT艇出发了。这支艇队冒险冲出了马尼拉湾,一路上困难重重(PT-32号在3月13日因无法行动而被凿沉),但最终完成了交给它的使命。不仅如此,PT艇还救出了菲律宾总统奎松。

伯克利因为此次表现出色而被晋升为少校,同时获得由罗斯福总统亲授的国会荣誉勋章。不过,第3中队的PT艇最终全部报销了。继PT-32号之后,PT-34在4月9日被日本飞机炸沉。3天后,PT-35号也因伤自沉。最后一艘PT-41号则在4月15日被彻底破坏。

在美国PT艇的发展史上,麦克阿瑟成功脱险一事被一些史家称作“鱼雷艇家族有史以来所承担的一次最重大的战略性使命”。由此美军高层对PT艇在太平洋的作战潜能刮目相看,开始大力发展,第3中队也很快重组。

瓜达尔卡纳尔的突击

1942年中,瓜达尔卡纳尔岛成为美日双方争夺的焦点。美海军原本想把派驻巴拿马运河的第5鱼雷艇中队派往瓜岛,这是美国海军中第一支整编PT艇中队(12艘),但其指挥官对失去这支力量很不情愿,于是增援瓜岛的重任只好交给一个混成鱼雷艇中队:它的一半力量来自第5中队,一半来自第2中队。

PT艇在阻截日军向瓜岛运输粮食和补给的小规模交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42年12月9日,正在埃斯佩斯角上浮卸载的日军潜艇伊-3号被PT-59号发射的两条鱼雷击沉。这使正准备把潜艇当作运补主力的日军大为不安,其潜艇运输中止了17天之久。

除了攻击运补舰,PT艇也勇敢地向敌人的驱逐舰发起了挑战。不过由于日军擅长夜战,PT艇胜绩并不多。

正在进行高速机动测试的PT-103号鱼雷艇。其后部鱼雷发射管位置上摆放的是深水炸弹,可执行反潜任务。

12月22日,3艘PT艇大胆突击了正在卸货的“东京快车”——日军第2水雷战队的9艘驱逐舰。虽然PT-37号和PT-40号夹击日军旗舰”照月”号得手,用鱼雷命中其弹药库,引发爆炸使之沉没,但PT-44号也被日舰击毁。

1943年1月10日夜,8艘PT艇分成两组,在埃斯佩斯角附近偷袭8艘日本驱逐舰。PT-43先行发射鱼雷但发射管的射焰火光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旋即招来日舰反击,船员只得弃船跳海。与此同时,PT-40号一口气向一个目标发射了全部4条鱼雷,但只有1条可能命中。好在它跑得够快,躲过了日舰反击。但附近的PT-112号则代人受过,被炮火命中,于次日沉没。

“运输船爆击”

随着瓜岛等地作战经验的推开,1943年成为PT艇战术的转型之年。它们由最初的对舰作战转向抗登陆作战。PT艇在打击日本登陆、运输船舰这一任务中表现得十分出色,一艘又一艘日本船被打得爆炸起火,被美国人形象地称作“运输船爆击”。

仅仅在1943年7月21日~8月底的短暂时间里,PT艇就取得了击沉8艘运输船和1艘辅助船的确定击沉战果以及3艘运输船和1艘辅助船的可能击沉战果。

这些神出鬼没的突袭令日军大受困扰。7月23日,一支运输船队遭到PT艇袭击后,日军宣称受到了美军12艘PT艇的围攻。事实上,那一次出击的PT艇仅有3艘。

日军很快为运输船加强了防护和火力。在7月26日夜的一次行动中,PT-106号等3艇发现自己的20毫米机炮已经打不动日本运输船了。于是,围绕着“运输船爆击”的新一轮装备竞赛开始了。

PT艇的水兵们发挥了足够的想象力,从坠毁的P-39战斗机上拆下37毫米航炮,装到PT艇的20毫米炮架上使用。之后,威力强大的40毫米"博福斯”炮上艇,成了乘员们的最爱。甚至有人把八联装Mk50火箭弹也搬上了PT艇,虽然其射击精度很低,但声威够猛。而PT艇的最主要兵器鱼雷正渐入佳境。

战争初期美国使用的Mk14鱼雷问题多多,据称有63%的鱼雷存在技术缺陷,严重影响着使用鱼雷兵器的各单位,如潜艇、驱逐舰及PT艇。鱼雷发射后的实际深度总是多于定深,有的鱼雷在水中怪异地漂泊着,最恐怖的是有些居然会围着发射它的PT艇打圈。

1942年性能优异的Mk8终于装备部队,设计用于鱼雷轰炸机的Mk13鱼雷也上了PT艇。Mk8装药211千克,射程14.6千米/36节;Mk13装药272千克,射程5.8千米/33.5节。有了这些优异的鱼雷,PT艇才有了施展本领的机会。不久,美国开始广泛用压缩空气发射鱼雷。这一重大技术改进使得PT艇再也不会像瓜岛夜战中的PT-43那样,因发射管射焰而暴露自己了。

地中海:“老革命遇上新问题”

PT艇在另一个战场地中海则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那里的主角是希金斯生产的PT-71型。

PT艇在地中海的出现是在1943年7月下旬盟军占领巴勒莫前后。应英国皇家海军的要求,美国海军派出第15鱼雷艇中队开赴地中海,共装备有15艘希金斯PT-71型艇。

在新水域这些PT艇迎来了盟国的伙伴——英国的MTB和MGB(摩托火炮艇),同时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对手——富有经验和更强火力的德国海军S艇以及更快速更轻巧的意大利海军MAS艇。

意大利MAS鱼雷艇

第15中队以巴勒莫为基地,游弋于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岛之间的墨西拿海峡。机会很快来了。

8月8日的月明之夜,PT-209号、216号和204号艇发现了一条个头不小的船只,那是意大利的运输船“维梅纳尔”号。PT-216号发射的鱼雷准确命中目标。意大利船很快沉没。这不仅是PT艇在地中海的首个胜果,而当时英军的MTB-265和316两艇也在其后巡弋,因此“维梅纳尔”号“有幸”成为英美鱼雷艇协同作战的首个战果。

在墨西拿海峡,PT艇首次碰到了德军F驳船队(德国重型登陆运输艇)。F驳船排水量约220吨,运货能力为100~140吨或200名士兵,航速只有10节左右。PT艇原本打算把F驳船作为它们在地中海的主要打击对象,犹如在太平洋打击日军运输船和登陆艇那样。

但美军很快发现这种重型驳船并不好对付,在其长达51.8米的船身中,水密舱分隔布局合理而有效。如果把对付日本船的经验照搬到地中海,用炮轰来“爆击”这种德国船根本行不通。更严重的是,F驳船上安装了从20毫米到88毫米的各类火炮和数量众多的机枪,而且船队周围总有意大利海军的护航舰只,其中就有MAS鱼雷艇。

其中一型德国重型登陆运输艇

早在在一战中,MAS艇就名声卓著,但战后意大利人对鱼雷艇的热情直线下降。德国人在这方面的成功使他们旧情重燃。二战中的MAS艇个头较小,艇长18米,排水量20吨左右,只装备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和一挺13.2毫米机枪,是一种轻型攻击艇。MAS艇速度一般在42节以上,两台汽油机全速运转时甚至可以达到50节的惊人高速,因此可以轻易追赶或甩脱PT艇。

德国S艇威胁更大,因为S艇比PT艇更大更重,而且火力强大,速度又很快。S艇的艇身广泛采用金属构件,设计合理。美国人不止一次地发现,尽管自己发射的鱼雷准确地冲向了目标,但却往往从S艇的艇身之下划过了。而要想用PT艇上的火炮打伤S艇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PT艇这次真是“老革命遇上了新问题”,但它们还是努力出击。1943年6月29日夜PT-308号和PT-309号在对阵两艘MAS艇时终于取胜。持续的炮战后,MAS招架不住。MAS-562号开始下沉,另一艘MAS艇逃逸。PT艇掳获了弃艇的15名意大利人,其中有一人是意大利某鱼雷艇支队的指挥官。

除此之外,PT艇在和上述轴心国鱼雷艇的遭遇战从总体上并不占上风。

1943年7月28日夜,PT-218号,214号和203号用鱼雷突袭MAS艇,但鱼雷从敌艇下方穿过,暴露了位置的PT-218号反而遭到重创。同月,当PT-211号和PT-202号等3艇在雷达上捕捉到一艘落单的S艇,正准备用火箭实施攻击时,对手却高速摆脱。PT艇追赶不及。

PT艇在太平洋兴致勃勃地试用各种火炮来改进"运输船爆击”的效果,但在地中海却因为火炮奈何不了S艇和F驳船,只能依靠鱼雷。只有一种127毫米口径的五联装火箭弹似乎有点效果,如果它准确命中就能摧毁F级驳船或者S艇,但其发射征候极为强烈,而精度很低。

这种困难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44年春季以后。盟军调来了装备重型火炮和数门40毫米速射炮的登陆火力支援舰,专门支援艰苦挑战F驳船队的PT艇,才令PT艇士气大振。

4月24日晚,5艘PT艇和3艘MTB、3艘MGB、2艘登陆火力支援舰携手作战,一举击沉8艘F驳船和1艘大型远洋拖船。这个艇群在返航时又遭遇到3艘小型驱逐舰。PT-212号等3艇冒着炮火逼近,准确发射了4条Mk8鱼雷,一举击沉TA-23号驱逐舰。此役共击沉轴心国舰艇10艘,创下PT艇进入地中海作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同年5月第15中队迎来了新生力量。同样装备希金斯艇的第22鱼雷艇中队和装备爱尔科艇的第29鱼雷艇中队奉命前来增援。此时的爱尔科PT-103号型强化了火炮并换装Mk13鱼雷,拥有更强的战斗力。

到地中海战斗结束时,这些新来的PT艇的击沉功劳簿上记录着:TA-26和TA-30号驱逐舰、11艘F驳船和1艘货船等。

大西洋:参与诺曼底登陆

在大西洋海域活动的第2鱼雷艇中队是美国海军中编制规模最小的中队,其PT-71、PT-72、PT-199等三艇在诺曼底登陆中的任务是伴随大型军舰作战。其中伴随“沼泽"号的PT-199号在D日当天成功营救了“科里”号驱逐舰上的61名幸存者。

看上去在这场历史上最大登陆战中PT艇的作用只是救护船而已,但登陆当日它领受的任务并不轻——组成一条防线阻止德国S艇可能发起的反击。

第2中队从地中海同僚的经验中得知,S艇是非常可怕的对手,因此水兵们终日神经紧张。但是盟军的登陆非常突然。德军没有组织起有体系的抵抗。S艇始终没有出现。

以英格兰海岸为基地的PT艇部队中还有另一个第2中队,这是一支专门向敌方海岸秘密投送间谍人员的特殊单位,装备有特殊的雷达和推进系统,在登陆前曾帮助盟军的情报部门成功执行了19次秘密投送。

苏里高夜战:命运的高潮

PT艇真正展现实力的舞台还是在太平洋,而受人瞩目的最后一场大戏于1944年在菲律宾海域上演,这也是全体PT艇部队在二战中的最后一场大战。

在这一最终决定日本海军败亡命运的莱特湾大海战中,PT艇不仅回归了战斗快艇的角色,而且在黑夜中与驱逐舰联手,成功地让一整支日本舰队有来无回,谱写了小艇战胜大舰的光辉篇章。

1944年10月24日夜至次日凌晨,美海军在苏里高海峡共集结了39艘PT艇,负责在海峡一带侦察搜索,为主力舰队提供情报。在接敌后,几乎全部PT艇投入了突击,其中至少有30艘遭到日舰的猛烈炮击。然而在被命中的10艘PT艇中,只有PT-493号沉没,这也是整个苏里高夜战中美国方面唯一的损失。

战斗中有15艘PT艇向日舰发射了总共35条鱼雷,其中16条射失,12条未被观测到,有7条被观测到可能命中。其中PT-137号射出的鱼雷至少击中了两艘日舰。

PT艇所遭遇到的是日本海军西村祥治海军中将指挥的联合舰队第二战队,计有战列舰“扶桑”号和“山城”号,重型巡洋舰“最上”号,驱逐舰“满潮”号、“山云”号、“朝云”号、“时雨”号。

10月24日22时36分左右,PT艇的雷达首先发现日本舰队。与此同时,日本驱逐舰开始用探照灯捕捉PT艇。双方猛烈对射。PT-152号、PT-130号和PT-132号相继中弹。PT艇一面发射鱼雷,一面将敌舰数量、速度、方向等情况报知主力舰队。

10月25日凌晨,PT艇取得了战果。2时20分,驱逐舰“山云”号和“满潮”号被鱼雷击中沉没,“朝云”号中雷后脱离编队,不久沉入海底。

3时1分,美国驱逐舰发动鱼雷攻击。3时30分开始,日本舰队的旗舰“山城”号连续被3条鱼雷击中。10分钟后它载着舰队司令西村等一道沉入大海……

对于这场海战,日本方面的战史记录如下:“这个西村舰队,在历史上称为‘悲惨的舰队’……置身于莱特湾伺机而动的美国鱼雷艇群的鱼雷攻击以及战列舰部队的炮火中……除了驱逐舰‘时雨’一艘幸存外,其余全部罹难。”

一个精彩的章节

莱特湾海战后日本海军日趋衰亡。PT艇没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了。二战中美国海军最后损失的PT艇是PT-77号和PT-79号。1945年2月1日当两艇在菲律宾海域巡逻时,被美国驱逐舰误认为是日舰而击沉。

1945年3月2日,麦克阿瑟乘坐PT-373号重返菲律宾,徒涉上岸后大声宣布:“我回来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从退却到反攻的胜利转折,PT艇自始至终都是见证者。

PT艇不仅见证了麦克阿瑟的荣耀,而且见证了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为打败德、意法西斯而经历的种种苦难与艰辛。一个原本只是在美国海军史中成为小小注脚的兵种最终获得了华丽的荣光。(续完)

美国PT艇性能简表

1 阅读:473

陆凯聊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