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此谓发陈:春季养肝重在疏(一)

鸿朗说健康 2025-02-14 14:30:50

有些人,明明平时待人接物都挺好,可是一到春季就特别容易着急。我们自己可能也有体会,在春季,收到某一个信息,听到某一件事的一刹那,你都不多加考虑,就想立马做决定,比较冲动。莫名的烦躁和焦虑,发生的频率远超其他季节。

这就是身体的一种本能,是由于肝气上冲,才让我们不由自主。如果肝经出现了异常,身体即会呈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如脸色不佳、喉干、恶心、下痢、阴痛、腰痛、脚的第三指痛、焦燥、缺乏决断力等。

对于人体来说,从立春开始,身体阳气复苏,正式开启新的一轮生、长、化、收、藏的过程。“生发”到位,开头做好了,人的身体也就进入一个和谐的状态,即“阴平阳秘,精神乃至”。

中医认为,“春季”在五脏应肝,五行属木,木的特性是生长、生发、条达、舒畅,因此,肝应该像木一样保持舒畅、条达,而忌恼怒、郁结。若要养好肝,可以从饮食等方面入手。

饮食宜清淡。经过秋冬的大补,进入春季,饮食宜清淡为主。因为春季主生发,建议食用一些具有向上、向外、生长特性的食物,如豆芽、芦蒿、竹子、春笋、春韭及嫩野菜等。

从五色来看,中医认为肝主青色,因此食物当中可以选一些绿色的食材,如青甜椒、青木瓜、青萝卜、青佛手瓜等。

从五味来看,中医认为酸入肝,因此建议少酸增甘(甘味入脾),以防肝过旺而伤害脾胃。

另外,建议春节饮茶时,可适当配用花茶,如茉莉花、玫瑰花、菊花、桂花等来疏肝、养肝、柔肝,调畅人体气机。

起居宜早睡早起。《黄帝内经》在春季养生中有过相关描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春天应该早睡早起,尽量保持心情舒畅,使肝气条达、舒畅。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些户外活动。春暖花开的时候,空气质量往往也比较好,户外活动可促进气血运行,从而保持肝气的舒畅。

调畅情志。中医认为“怒则伤肝”,立春以后,忌恼怒、吵架、发脾气,尤其是有“老毛病”的人群,如果从“开头(肝)”调理到位,很多疾病也会减轻。这正符合了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特性。

在春季,人们还常常觉得自己易上火,比如口苦,头皮容易起疙瘩,口唇起泡,鼻腔起泡等。

肝经病症的表现1两胁下痛。“胁”指从腋下到腰上的部分;然后“引少腹”,“少腹”指肚脐以下的肚子,“引少腹”就是指使得小腹也会疼痛,因为肝经也从小腹处经过,所以它也会造成小腹的疼痛,同时“令人善怒”。这些都属于肝经的实证病。

2目无所见。“肝受血而能视”,就是说如果肝血足,人就能看见东西,所以当人两眼模糊的时候,实际上是肝血不足的象。

3腰痛不可俯仰。有些人腰痛得很厉害,弯腰都特别难受,如果有这种情况,人可以去按摩一个穴位——太冲穴,它是肝经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在大脚趾旁边。

如果人生气,太冲穴就会有疼痛感,所以大家每天晚上洗脚的时候,按摩太冲穴,可以把疼痛揉开,只要太冲穴不疼,这条经脉就没事了,就算很通了。

4丈夫疝,妇人少腹肿。肝经是唯一绕生殖器而行的经脉,它不仅绕男性生殖器,也绕女性生殖器,这样男女都会出现生殖系统方面的一些问题。

比如阳痿这个症状,中医一般把它归属为肝病,肝主筋,阳痿就属于筋的功能出现了问题。

如果人肾精特别亏失,也会造成肝的病变,所以中医经常说肝肾同源。如果一个人已经得了肝病,不要单纯地认为只是肝的问题,因为肝的根本在肾,如果肾出现了问题,人照样会得肝病,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5嗓子疼。如果肝病发展严重了就会“嗌干”,即嗓子会疼痛。咽喉是“要道”,因为凡是上脑的经脉,统统都要经过这个狭窄的通道上去,肝经也是循着咽喉处走的。所以咽喉病并不是小病,而是重病。

6口干口苦。如果肝气外泄,一直上亢,条达之性过分,酸收之性不足,人就会口苦、口干,比如有些人早上起来口会很苦。因为肝胆同源,苦,也是病变的一种表现。

7面尘脱色。即脸上没有光泽,“如蒙土状”,好像蒙着一层尘土,而且面无表情。“色”代表一种表情,比如“喜怒形于色”,就是喜怒在脸上会显现出来,如果不显现,“脱色”了,就是肝血虚的表现。

8胸满呕逆。人经常会气逆,打嗝,气往上涌。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按摩胃和肚子,能够先解决一下,即气上逆时,你就让它下行。

假如人郁闷得很严重的话,膻中穴就会被堵,这时,我们可以用大拇指往下捋膻中穴,让气能够降下去。

除了上面的问题,还不得不说到胃。有的人得胃病,可能是肝引起的,肝木克土,引起脾胃方面的问题。所以很多人生了气以后,不要急于吃东西,要注意疏肝。

肝经出了问题,可能引发的问题很多,比如四肢无力、手脚冰凉、腹泻等等,不再一一列举。

为什么疏通肝胆经对于女性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中医认为,肝藏血。女性朋友如果肝火过旺,肝气郁结,那么月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同理,女性有月经可以帮助肝脏排毒,男性就没这么幸运了!男儿有泪不轻弹,肝郁也只能憋着,这也是男性比女性寿命短的原因之一!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