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指向了各种抗体。
肾病综合征,常见的有3种:
1、膜性肾病
2、微小病变肾病
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第一个膜性肾病,在2009年发现了直接病因:肾小球足细胞的「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现在已经成为膜性肾病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而后两个,病因一直没有确定。
近日,在新德里召开的2025世界肾脏病大会上,我国学者揭晓了微小病变肾病、以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共同病因:
抗肾病蛋白抗体
肾病蛋白(nephrin),最早是1998年,在一种遗传性肾病(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中被发现。
后续也有肾脏学者在微小病变患者体内,也发现了抗肾病蛋白抗体,但是由于灵敏性不是很高(50%左右,也就是微小病变肾病患者呈抗体阳性的占一半),医学家们的研究热情并不高涨。
最近,我国学者做了这项研究,纳入了431位肾病患者(其中313位是微小病变,118位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探究抗体对他们做了啥。
结果发现:
1、横向对比:抗体阴性组患者,尿蛋白更低、肾功能更好;抗体阳性组患者,尿蛋白更高、肾功能更差。
2、纵向跟踪:随着患者抗体水平的升高,尿蛋白也跟着升高。
3、无论有没有抗体,都不影响治疗效果,但是抗体阳性的患者,复发率更高。
如果说以前发现的抗体阳性率更高,还有可能是巧合。那么这次发现的,抗体和患者的病情「神同步」,而且还能预测病情复发,这就不可能是巧合了:抗肾病蛋白抗体,必然是微小病变肾病、以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致病因素。
其实给这个蛋白命名为「肾病蛋白」,小家伙挺委屈的。这其实是一种好的、有益的蛋白质,它是一种粘合剂,把血管壁的足细胞粘合起来,从而阻挡尿蛋白漏出。
但是咱们免疫系统派来的抗体来了,把肾病蛋白一顿痛打,得,血管壁破裂了,尿蛋白漏出来了。
肾病蛋白全程没有做任何伤害肾脏的事情,只是因为没了它之后,肾脏会得病,所以给他取了这么一个名字,把它当做肾病的一个标志物。
就像心衰的标志物——脑钠肽。这也是好东西,它是人体分泌出来改善心衰的,只是因为心衰发生时脑钠肽升高,许多患者认为它是坏东西。
都怪抗体、免疫系统,你是打击病菌的,没事总打击人体的自身成分干啥呢?
所以从这也能看出来:
开头说的那3种最常见的肾病综合征,都是自身免疫病。
其实IgA肾病,也有自身免疫病的特征,不过上个世纪早就发现了,老黄历不再赘述。
近年来随着我们找到了肾小球疾病越来越多的病因,发现越来越多的肾病都是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和肾脏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当然,我们还不能确定的是,肾小球疾病是不是像狼疮、强直、硬皮病、干燥症那样是「纯粹的自身免疫病」。狼疮患者的自身成分,没有变化、安分守己,是抗体主动来干架。上派出所说理的话,抗体毫无疑问是全责。
而肾病患者的自身成分,它的摸样经常是改变了的、发生异常的。这种异常并没有干坏事,就说IgA肾病体内异常的IgA,或是膜性肾病体内异常的磷脂酶A2受体,他们干坏事了吗?没有。我们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病,因为血压、血糖、血脂干坏事了,但你听说过“高IgA”这种病吗?没听说过,因为IgA没干坏事,而且很多人的IgA增多了也没发病,抗体过来一打击就发病了。这到派出所说理,肯定是抗体理亏。
抗体会说,IgA缺了一只眼睛(少了一个半乳糖),独眼龙一看就不像好人,而且他们一群独眼龙扎堆在一起不知道在谋划什么,于是忍不住出手。但手里没有人家的犯事证据,抗体以“影响市容”为由出手也说不过去。
抗体肯定是主责,但不好说是全责,警察叔叔肯定也会警告这群独眼龙们以后最好别搞事。也就是说肾病这种自身免疫病“不纯粹”。有的专家说是自身免疫病、有的专家说不是,都有理由。其实也不用纠结这个,一个概念罢了,全看你怎么定义。
总之,肾病蛋白降低、抗肾病蛋白抗体升高,是微小病变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危险因素。发现了这一点,以后估计会以此为靶点设计药物。
有的肾友一直有疑问:
微小病变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这俩病怎么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他俩是不是同一种病?
其实,他俩是一种疾病的前、后两个阶段。
就像肾炎和肾衰是不是一种病?感冒和肺炎是不是一种病?可以说是同一种疾病,也可以说不是,又是一个定义概念的问题。
有的患者做肾活检,一查是微小病变,过几年病情加重了,一查变成了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也有的患者看病理切片,肾小球损伤,是介于微小病变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之间,说是哪种病都行。
当然他们也有区别,区别还很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尿毒症发生率,是微小病变的5倍还多。就像肾炎和尿毒症都是肾病,区别大不大?
所以尽管它俩的病因可能是相同的一个抗体,但损伤程度、损伤部位、治疗方式、肾脏结局都不一样,需要不同对待。
而我们对这些抗体和免疫系统,也一直在管控:从最早的激素,到后来的免疫抑制剂,再到近两年人气攀升的单抗,还有双向调节的中医药,等等干预方式,一直在进步。尽管路径不同、效果和副作用不同,优先级不同,但都有共同的目的:让免疫系统对肾脏放下刀兵、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