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挺同情乌克兰的,让我想到二战后期,美国跟苏联在雅尔塔谈判中国的旅顺港,而中国却没参加谈判,就跟现在美国跟俄罗斯拿乌克兰谈判而乌却没参加一样,这就是弱国的悲哀,我就是要吃你,与你何干!
乌克兰的困境折射出国际政治的残酷真相:当大国需要战略缓冲区时,小国的地缘价值便成了原罪。正如普京曾直言:"乌克兰从来不是真正的主权国家",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早在2014年就警告,乌克兰若试图"做东西方桥梁",终将"被撕裂"。这种被强权预设的宿命,恰似百年前波兰在德俄夹缝中的挣扎——弱国的生存空间,从来不由自己定义。
但我不同情泽连斯基,虽然他很多做法也是身不由己,很多也不是他说了算。但从国际形势看,弱国就更不应该站队,他一开始就既不能依靠俄国发展,也不能站北约这边,弱国就得左右逢源,虽然这也很难,但是一个路线。像塞尔维亚,要以中立的姿态,平衡多方势力,自己才有立足之地。
2019年乌克兰宪法修正案明确写入"加入北约"目标,并拒绝承认明斯克协议,这种将北约集体防御条款视为护身符的幻想就是引火烧身,你想想乌加入北约的可能性有多大,而这激怒俄罗斯的后果有多严重,你拿一个可能性很低的东西去赌一个后果很严重的事,这是一个成熟政治家该做的事吗?哦,他不是成熟的政治家,他是出色的喜剧演员。但娱乐表演跟政治表演还是有深层次的不同,泽连斯基从穿着军绿色T恤发表视频讲话,到在欧美议会屏幕前朗诵《辛德勒名单》,泽连斯基将演员的共情天赋发挥到极致。但这是一种浅层次的表演,没有站在国际的高度去先把事情理清楚,到底是别人在让你表演,还是你在表演给别人看?很显然,你这些表演都是被导演安排好的,这就是可悲之处。
美国就表现出一贯的老练了,牵着俄罗斯和乌克兰两根线,左手握着对俄制裁大棒,右手攥紧欧洲能源命脉,通过调节两根绞索的松紧两头吃,这一波美国赢麻了。
总结一下,在这场冲突中,美国把握的策略就是"以乌制俄、以俄控欧",既消耗了战略对手,又拿捏欧洲。
在经济层面,美国借能源危机实现双重收割。当德国被迫以4倍价格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时,美能源企业2022年利润暴增257%;而对俄金融制裁导致6000亿美元海外资产冻结,其中90%最终流入美元体系。这种"战争财"的收割效率,远超二战时的马歇尔计划。
所以,美国还是那个美国,这也是他四处点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