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望到希望:一个家庭的崛起之路

郝舒婷情感星空 2025-02-05 18:10:46

1976年的夏天,烈日炙烤着大地,乡下的庄稼地被晒得打卷,而我们家却冷如冰窖。父亲病了,一场变故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这个早已贫困的家庭陷入绝境。

病魔来得迅猛,从轻微的咳嗽到不可控制的呼吸困难,最终的诊断是肺病,需要立即住院治疗。然而,需要的费用却如天文数字般令人绝望。家里早已一贫如洗,那时连喝稀饭都得掺红薯干,根本拿不出住院费。母亲听闻医生的判断后,整个人瘫坐在医院的长椅上,眼泪簌簌往下落。我站在一边,双手冰冷,心中阵阵刺痛,却束手无策。

无奈之下,母亲让我四处去借钱,我跑遍了附近的亲戚家,可回应却是残酷的冷漠。大姑说修了房子,手头紧;三叔刚买了猪圈,声称实在拿不出钱;七大姑甚至直言:“治好了也不过几年,还是理智些吧。”每一句话,都像刀子狠狠戳在心口。

最终,我们抱着最后的希望回到家,可还是无法凑够治疗费。父亲的病情一天天恶化,母亲彻夜守在他床前,默默地用布蘸水为他擦身。然而,尽管母亲拼尽全力,父亲还是没能熬过那场病。

父亲去世的那一天,风声呼啸,门板吱吱作响。整个葬礼只有几位乡亲帮忙,曾经的亲戚们一个也没露面。母亲在灵堂里泣不成声,而我站在一旁攥紧拳头,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愤怒。从那一天起,我发誓,再也不去求那些冷漠的亲戚,也一定要为这个家庭争口气。

父亲走后,家里只剩下我、母亲和年仅十六岁的妹妹。为了撑起这个家庭,我丢下课本,开始下地干活、割草、喂猪,可是家里的田地微薄,仍旧入不敷出。夜晚,我时常躺在自家破旧的灶台旁,透过窗户凝望远处的天空,思考这个家还能坚持多久。

1978年,我十九岁,心中逐渐萌生了一个念头——参军。我对母亲说出了这个想法。起初,她反对,说家里只剩下我一个男人,如果我走了,她和妹妹该怎么生活。但我跪在她面前,流着泪说:“妈,我不能一辈子窝在这村子里,我们家也不能一辈子过这样的日子。”她沉默了许久,最终叹了口气:“去吧,别让我失望。”

怀揣着母亲给的几个鸡蛋和那块仅有的五毛钱,我踏上了参军的路。从那一刻起,我发誓一定要改变命运。

在部队里,我拼了命地训练。别人跑五公里,我跑十公里;别人进行一小时的体能训练,我训练两个小时。领导渐渐注意到了我,对我格外提携。他告诉我:“多读书,知识可以改变你的命运。”于是,我白天拼命训练,晚上挑灯夜读,弥补自己的文化短板。

1979年,部队开始选拔军校学员,我报了名。但考试那天,递交试卷时,我的手心里全是汗,心里忐忑不安。然而,当看到成绩榜上有我的名字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滚落下来。那天,我拼尽全力跑回营房,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告诉她我终于考上了军校。我仿佛看到她的笑容穿越时空,在记忆深处浮现。

军校的两年,我更加刻苦学习,幻想着毕业后一定要让家里过上好日子。1983年,我顺利毕业,成为了一名军官。拿到军衔的那一刻,我立刻请假回了家。母亲和妹妹早早等在村口,看到穿着军装走下火车的我,母亲的眼泪瞬间涌出来,而妹妹拉着我的手兴奋地说:“哥,你比以前黑了,也瘦了!”

那一年,我们还清了所有债务,家里的日子开始慢慢好转。而那些曾经冷漠的亲戚,也重新找上门来带着礼物和笑脸说:“小子,当年不是不帮你,是实在没办法啊,现在你有本事了,真给咱家争气!”母亲坐在灶台旁沉默,低头不语,但眼角分明浮现了倔强的泪光。

仅仅几年,我让这个破败的家庭,重新站了起来。我接母亲进了城安享晚年,妹妹也嫁给了一个好人家。可每当夜深人静,我还是会想起父亲。如果他能看到今天的家,不知会不会感到欣慰?

人生总是留下遗憾,但只要有希望,就能扛起命运的重担。

0 阅读:0

郝舒婷情感星空

简介:用故事打动心灵,让爱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