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哲定调寿险“黄金发展期”:时代机遇在前,对未来充满信心

德馨思辨 2025-04-16 03:46:49

文丨平襄

“转型”,乃近年国内人身险行业的共识。“如何转型”,是大多数市场经营主体的共同问题,萦绕行业良久。

虽然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以及一系列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推动,让人们看到国内人身险行业依旧有着浩瀚的市场空间,但也必须认识到,机会往往属于有准备的人。

回到如今的现实,当前,整个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的“无人区”变局中,多数从业者甚至难以想象这一“无人走过”的高质量转型会以何种形态呈现,更遑论抓住市场与政策的时代窗口。

面对日益多元化、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和客群跃迁,面对转型过程中刚需的专业服务能力、生态建设能力、组织进化能力、科技赋能下的数字化运营能力……市场经营主体是否真的构建起匹配新需求的“软实力”?

能力与机遇的错位,将是任何一家经营主体最大的痛苦。广阔的市场空间背后,实则考验着行业能否以专业能力承接这又一个堪称是行业重塑形象与转型突破的历史性机遇。

在此背景下,当4月10日中国平安灵魂人物马明哲在平安寿险第29届高峰会视频致辞中表示“历经六载,寿险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时,这引起了《今日保》的极大兴趣。

作为兼具经营实力、市场洞察与创新精神的头部险企之一,平安寿险的改革一直备受行业关注。回首这家领跑行业改革的巨头过去的六年,早已被视为本轮行业结构性调整的标志性机构,行业共瞻。

其间,大刀阔斧的举措与连续数年的经营阵痛,令之对转型的理解与实践远较同业深刻。尤其作为平安核心竞争力的代理人团队,既是此次改革的核心,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行业个险渠道的未来方向。

事实上,自2023年起,平安寿险个险等多项关键指标已显著回暖。中国平安2024年业绩报更显示:新业务价值达成285.34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8.8%;个险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5%,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超4成。

如今对“阶段性成果”的定调,是否意味着经过六年无先例可循的探索,这支精锐队伍正焕发新生?

而这同时也将表明,平安寿险找到通往个险未来的钥匙,已经摸索出符合新时代社会需求与市场要求的高质量经营新形态、新模式与新理念。

至此,我们是否更能理解马明哲在高峰会上关于“新一轮黄金发展期”的论断——这既是改革成果的印证,更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当改革进入“无人区”,这场关乎中国寿险业未来十年的试验,每一位改革先行者的战略落子都在为行业书写参考答案。而这场没有参考答案的试验,正重新定义寿险黄金时代。

这就是我们关注平安寿险改革及其高峰会新战略的原因。这一次的高峰会,平安寿险又有着怎样的战略新动作和行业下一步的发展预判?我们又该如何读懂,平安这一次高峰会?

1 改革最直接的体现是什么?重拾代理人的责任、初心与价值,让“保险推销员”找到应有的地位、口碑与尊严

相较于几年前,如今越来越多的险企与从业者对于这场不断深入的转型已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宏观环境与市场利率的变化,叠加主力客群变迁与多元化需求增长,推动行业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并将高质量渠道经营——尤其是关乎行业根基的个险代理人转型——列为各家公司战略核心。

在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进程中,客户对于保险理念更加普遍的接受,对于保险知识的提升,都使得寿险市场已然具备着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以客户的需求驱动代理人转型升级,看上去并不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然而,转型后的代理人及队伍应具备哪些特质?代理人规模已从巅峰期的900余万骤降至2024年的约264万,在这场大浪淘沙的进程中,尽管大量从业者持续提升专业素养、深化客户需求洞察,但代理人群体整体形象改善仍显滞后。

由此可见,改革绝非仅限于收入、产能等表层指标优化,这正是平安寿险在早期转型中形成的深刻认知。特别是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立新定位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服务社会民生,已成为保险业突破同质化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马明哲强调:“唯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耕高质量发展主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修炼内功、固本筑基,才能屹立潮头,收获新一轮黄金发展期。”这揭示代理人转型需承载三重使命:既要满足专业服务要求,也要践行保险的社会价值,更要回归保障民生初心——这正是平安代理人改革的核心指向。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平安代理人不仅展现业绩突破,更凸显出三大特征:通过专业能力全力保障客户权益,以极致服务应对各类场景,凭借高度使命感投身公益事业。这种转型使代理人角色从单纯销售向“价值传递者”蜕变,推动保险价值更深融入社会肌理。

具体实践层面,平安代理人的服务已超越“省心、省时、省钱”基础目标,通过以下案例实现社会认同度跃升:

专业价值:铭记保险保障本源,打磨自身本领,积极为客户寻找理赔的理由,获得客户赞许和社会各界褒扬;

淬炼信任:坚守爱与责任,为客户协调国内住院安排协助服务、全球急难救援服务等,像家人一般陪伴、呵护客户,尽己所能传递服务价值、满足客户所需;

回馈社会:援建希望小学,参与无偿献血,组建“橙心守护公益社团”开展急救培训,甚至在危急时刻挺膺担当、伸出援手,见义勇为。

这些实践印证着马明哲提出的三重境界演进:

第一重,坚韧不拔,千锤百炼,练就一身过硬的专业本领,突破自我;

第二重,勇于担当,成就他人,用专业帮客户呵护家人,超越小我;

第三重,践行使命,奉献价值,回馈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铸就大我。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代理人群体中已涌现多位获“见义勇为”证书、“省级劳动模范”称号等殊荣的标杆,通过个体善举重塑行业形象。

正如马明哲在峰会强调:“不管我们走得多远,始终铭记‘我是一名保险推销员’,用真诚与专业守护客户。”这种价值回归,正在为“保险代理人”这个职业重铸尊严与时代价值。

2 正在到来的黄金机遇期是什么?养老与财富管理的刚需加速释放,让改革进程与宏观政策、市场趋势同步

以专业能力创造客户价值、以社会责任融入民生服务,这一转变不仅重塑了代理人形象与行业口碑,本质上更是对代理人经营模式的系统性升级。而这种全面的进化,使平安的改革,再次走在了时代进程的潮头风口,也让这家巨头实现在这个寿险发展的又一个机遇期领先抢跑。

相较于前一阶段寿险业的高速成长,这一时期的外部环境要求堪称是为高质量发展、为精细化经营所“量身定制”。也让马明哲等平安高层一致认为,这将是寿险发展的“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那么,这个黄金发展期有什么特点?

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与财富基础持续稳中有升。根据人民银行的相关数据显示:

2024年中国居民人民币存款增加14.26万亿元,住户存款余额达到了151.25万亿元。结合我国人口现状来看,人均存款突破10万元,相应的资产配置、风险管理、养老规划、代际传承等需求也将进一步释放,可以说,为正在为保险业的转型,尤其是其中的重点寿险转型,提供着更加大有作为的市场空间。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中,无论是连续的预定利率调整,还是“报行合一”等系列政策的深入落地,都促使行业在高效、健康、精细化经营的高质量发展进程大大加速。更不用说被称为保险“国十条3.0”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确立了防范风险、保障民生、服务实体、深化改革、做好“五篇大文章”等行业新时代的发展框架。这些顶层政策的密集推动,也为当前的行业转型,规划了探索的方向与路径。

这种市场演变与政策的共同推动下,新定位与新时代下的行业发展,面对的是与国共振的大局使命,以及民生保障中不断展现的多层次客群需求,既有广大多元的普惠保障诉求,也有着各类型客群的差异化财富管理需求。以穿越周期为特色的寿险产品必将成为新的市场刚需。

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持续加深,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发展将得到更高的重视与进一步的发展,围绕养老金替代,以及伴随养老必然激增的各类健康需求,也会是新时代消费市场的标志性常态,养老与健康保障、“保险+医疗养老”既是巨大增长机遇,也是对行业的时代性要求。

这种新时代的窗口机遇,自然也需要更专业的能力、更扎实的经营、更深入的改革,才能让行业主体的进化契合时代的趋势,让发展与国家大局、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地同频共振。

而平安这一阶段的改革,正是围绕着代理人经营专业化、服务性的提升而全面展开,不仅高度融入社会公益与公众服务,不断发现各类真实的、多层次民生需求,并以专业能力提供相应的保障解决方案,更将展业方式、组织发展与考核体系全面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及时代的新要求与进程全面靠拢。

由此,当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让人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新黄金机遇期的高质量代理人经营,会是怎样的局面与景观。

3 2025改革新战略:高质量之路不会停歇“四合一”体系强力支持,让高质发展成为平安代理人的唯一主线

尽管平安宣布完成六年深度改革的阶段性目标,但全体平安人清醒认知:在百年未遇的产业变局下,改革永无终点。当前取得的成果仅是理想起点,距离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完成行业转型突破,仍需跨越更长的征途。

尤其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机遇窗口叠加期,如何把握财富管理蓝海与健康养老需求的爆发性增长,通过强化专业服务能力,在寿险黄金发展周期内实现队伍二次升级,已成为平安乃至全行业的共同使命。

对此,平安人寿董事长杨铮明确表示:“2025年高质发展仍是个险经营唯一主线”,平安已通过多维布局为代理人进阶积蓄势能,这是平安真正的底蕴和优势。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平安寿险以“做优、增优、育优”为核心策略,将基本法、培训体系、客户经营、“产品+服务”体系进行四合一通盘运作,重磅支持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这也是平安寿险改革与代理人升级的最新动作。

具体而言,包括:

基本法革新:提供更简单清晰的代理人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打开收入突破的天花板;通过“三好五星”评价体系引领,强化绩优个人激励、组织发展“以优增优”;

培训体系重构:建立“四好”培养机制——聚焦能力卡点的“好目标”、覆盖诸多知识点的“好内容”、场景化教学的“好形式”、名师示范的“好导师”,实现训战精准匹配;

场景经营升级:焕新推出“平安伴你行”客户权益生态,在体育/教育/文化等领域搭建富有吸引力的场景,链接一站式的服务陪伴和稀缺权益资源,使代理人活动客户转化率有效提升;

产品服务融合:深化“渠道+产品”战略,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产品功能为中心,匹配服务权益,同步简化权益体系,方便客户理解和使用,提升客户的获得感、体验感。

为何作出如此大刀阔斧的升级革新?平安寿险对此的解读是:基本法是根本制度保障,也是持续牵引队伍向上、向好的动力所在;“营销是树、培训是根”,好的培训才能给队伍做足技能储备;而客户经营和产品服务,则是队伍的获客武器,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

正如杨铮所言,用一句话来总结:“四合一运作,就是给大家增添动力、强化能力、配足武器。”

不仅如此,作为一以贯之求新求变的行业领军者,中国平安在前沿科技方面深度布局二十余年,迄今已形成了坚实的“953科技底座”:构建9大专业数据库(覆盖金融、医疗等领域)、5大AI实验室(聚焦智能图像、智能语音、大数据),3大科技公司。依托这样的“953”模式,平安寿险得以开发一系列数字化工具,并将其应用到销售、服务、经营、管理等各领域,为代理人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构建强大的AI壁垒和护城河。

众多而丰富的支持与赋能下,可以预见平安寿险这支本就强大的代理人团队将有着怎样的战斗力和想象空间。

事实上,数据已经印证了改革之成效已显性化:2024年,平安代理人月均收入突破万元,代理人人均产能大幅增长,“三好五星”五星团队人均产能达行业均值数倍。

后记 一个孤勇者的六年:平安寿险改革的底层逻辑

审视代理人制度在中国发展逾三十载的历程,当下无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探索深水区。无论是曾缔造辉煌的“人海战术”模式,抑或海外市场的成熟经验,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变革与行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皆难以直接复制应用。

行业共识愈发清晰:真正的破局之道,必须植根于本土实践的自主创新。

作为率先启动全面改革的先行者,平安寿险在传统个险鼎盛时期开启的自我革新,堪称一场历时六载的“孤勇者”征程。这不仅需要突破无既定路径可循的迷雾,更要直面改革阵痛期市场质疑与经营承压的双重考验。当这套改革范式渐趋成熟,其展现出的转型韧性正为行业注入强心剂。

经过六年的淬炼,平安已洞察更深层逻辑:产能提升仅仅是改革的结果之一,而非改革的内在本质。真正的改革应聚焦三大维度:

经营逻辑重构:通过“三好五星”评价体系重塑职业标准,构建“行为好支撑质量好,质量好驱动业绩好”的良性循环,促成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增长。

价值生态升级:将个体发展融入“保险+医疗养老”生态战略,推动角色从销售执行向综合能力更强的“保险康养顾问”转型。

社会价值融合:通过弘扬向上向善的保险文化,在“突破自我、超越小我、铸就大我”三重境界的修行过程中,实现个人职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生共荣。

目前,平安已率先构建了从队伍经营到服务体系、深度契合金融新定位的高质量模式。这种改革穿透力既体现在代理人月均收入突破万元、绩优团队人均产能达行业均值多倍的硬指标,也彰显于其打造的社会公益服务等软实力建设。

回望改革历程,平安始终践行着“做改革推动者而非被改革对象”的初心。从1994年引入代理人模式的破冰之举,到如今“三高”队伍引领行业转型,这家植根蛇口精神的企业,始终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书写改革篇章。正如马明哲在高峰会所强调,改革的核心在于三重坚守:

价值坚守:铭记“金融为民”的行业初心。

能力淬炼:在“专业修行、价值修行”中锤炼自我,在客户认可中收获职业尊严。

发展自信:在服务国家战略、顺应时代浪潮中,开辟增长新局。

这种改革定力,不仅令平安个险渠道有着2024年实现人力逆势增长4.6%、新业务价值提升26.5%的亮眼成绩,也为行业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平安的探索则证明:唯有将代理人发展深度融入国家民生建设,方能在新时代续写保险业的价值篇章。

这也恰是平安寿险改革的底层逻辑。

0 阅读:0

德馨思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