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来临,心血管疾病患者饮食上需注意什么?需多吃什么菜?

王立国 2024-03-26 05:37:19

入伏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启连续高温模式,4字打头的极端高温天气也不鲜见。很多家庭空调一天24小时都不断,冷饮、饮料轮番往下灌。可这就算到头了吗?别急,至少得等过中伏再说吧。

今日,我们迎来今年“暑伏”里的中伏。据了解,“暑伏”天里,中伏最热,难怪民谚有云,“夏有三伏,热在中伏”。而且今年是“双中伏”,从7月26号到8月14号,共计20天。因此,这段日子很可能会烈日当头、热浪来袭,大家一定提前做好准备,谨防中暑。

此外,中伏时节对于很多慢性病患者而言,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节点。毕竟,老古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可不是骗人的。中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中伏更是调理心血管的好时节。要知道,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既往的统计数字显示,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

防控心血管疾病,不妨从调整饮食结构做起,或能吃出健康来。

首先,得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温开水补充水分,避免汗出过多身体脱水。其次,得“四低一高”,即低热量、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不宜多吃甜食和辛辣刺激的食物。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吃点有益身心的食材——譬如说玉米。

传统医学认为,玉米性平,味甘、淡,归脾、胃经,具有益肺宁心、健脾开胃、利水通淋等作用。现代研究也表明,玉米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协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道这个季节适合吃的具有养护血管功效的家常菜,做法非常简单,所需的食材也很常见,有空的话,不妨做做看,说不定就有效了呢!

绿豆玉米粥

材料:绿豆40克,百合15克,大米50克,玉米粒、胡萝卜各20克,白糖4克。

做法:大米、绿豆分别泡发,洗净;胡萝卜洗净,切丁;玉米粒洗净;百合洗净,切片;置火上,倒入清水,放入大米、绿豆煮至米粒开花、绿豆软烂;加入胡萝卜、玉米、百合同煮至浓稠状,根据个人口味调入适量的白糖,拌匀即可。

绿豆具有清热降火、清肝明目的作用,百合则可以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玉米则有调中开胃、软化血管的功效;三者合用,则可以清热祛暑、降低血脂,尤其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夏日食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