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姐姐的爱人夺不走便毒死,揭示人性中隐藏的3种恶

恨玉情情 2024-02-14 05:56:59

著名教授李玫瑾在《心理抚养》一书中说过:

“人的胃口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观念是唠叨出来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无耻是百般迁就宠溺出来的。”

我们总以为,在乎一个人的最大表现,就是给他无穷无尽的爱。事实上,过度的爱与宠溺,是一种毒,会让人心生出各种恶。

小说家莫泊桑在1883年写的小说《忏悔》,就讲述了一个“被爱毒坏”的悲剧故事。

妹妹玛格丽特看上了姐姐的心上人,在他们即将结婚时毒死了未来的姐夫,从而余生背负上沉重的人性枷锁,在悔恨和无望中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其实,爱就是一把量尺,爱太少,人便自卑敏感;爱太多,人便恶毒无耻。

真正的心理成熟,一定懂得用适度的爱,完成自我的成长与完善。毕竟,适度的爱,可以充分隐藏心中的这3种恶。

01、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心生嫉妒和恶念

病床上,一个女人虚弱地闭着双眼,命在旦夕。

她是妹妹,名叫玛格丽特。虽然只有56岁,但她看起来至少有75岁了。如今,她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比她大6岁的姐姐苏珊跪在床边,低声抽泣。

44年来,两姐妹一直未婚,彼此相依为命。

个中缘由,众说纷纭。

常人看来,这是因为她们姐妹情太深;在苏珊的眼中,以为是妹妹太爱自己;只有妹妹知道,陪着姐姐终生不嫁,其实是为了自我赎罪。

那年,玛格丽特才12岁。

因为是家中老小,玛格丽特活成了公主,父母十分宠爱,姐姐百般迁就;一句话: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一个被过度宠溺的人,内心投射出来的不是爱,而是嫉妒。

有一天,苏珊鼓起勇气,把自己的心上人亨利带到了家中。父母们高兴得合不拢嘴,忙着准备晚餐;苏珊知道亨利喜欢吃蛋糕,亲自下厨;只有玛格丽特站在一旁,眼睛直直地盯着亨利。

毫无疑问,12岁的玛格丽特情窦初开,对高大帅气的亨利一见钟情。

对于知晓世俗礼节的人来说,当然知道这是不伦之爱,理应扼杀在摇篮中。但被爱宠坏了的玛格丽特,对姐姐充满了妒忌。她暗暗发誓:亨利是自己的,一定要夺过来。

人性薄如纸,耐不住任何考验。关系越亲近,越容易在朝夕相处中形成比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嫉妒源于一种危机感:资源是有限的,你身边的人比你优秀,比你强,就有可能会夺走你的资源,让你面临“生存”的危机。

实际上,嫉妒情绪,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着,它是我们的一个保护伞。只是,一旦嫉妒情绪失去控制,便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做出非常不理智的行为出来。

正如诗人艾青所说:

“嫉妒,是心灵上的毒瘤。”

和姐姐从小同处一室,玛格丽特看到姐姐超越自己,独享英俊的亨利,自己却只能窥视郁闷时,内心的毒瘤便无限胀大。

所以说,过度的爱与包容,会让人失去边界感,在嫉妒中生出邪念,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来。爱不在于多,而在于适度。适度的爱与教导,才能让人在诱惑面前,克制内心的嫉妒情绪,回归平常心。

02、如果自己得不到,那就将它毁灭

当听到亨利要娶姐姐苏珊时,玛格丽特内心轰然崩塌。

她哭了三天三夜,觉得自己太不幸了。第四天早上,她决定,既然得不到亨利,那就让他从此消失。

玛格丽特的脑海里闪过园丁杀野狗的一幕。

之前,院子里来了一只野狗,老是偷吃家里的食物,园丁怎么赶也赶不走。于是,园丁想了一个法子,把玻璃碎渣捣成粉,混入肉丸子里。野狗吃完后的第二天,就躺在花园角落里,死了。

玛格丽特就这么脑筋一转,亨利便命丧黄泉。

她偷偷找来一只玻璃杯,捣成粉末,再偷偷溜进厨房,掺进姐姐做的蛋糕液里。那天,亨利如往常一样兴奋地接过苏珊递上来的蛋糕,含情脉脉地看着未婚妻,吃了三大块。

第二天早上,亨利就病了。没过多久,他便一命呜呼。

玛格丽特得逞了。

毫无疑问,玛格丽特爱亨利,但她的爱,令人窒息。一旦知道自己爱而不得,她便毫不留情地将对方毁灭掉。这种自私的爱,在人性的恶念中长出了魔鬼的凶爪,无情地夺走了姐姐的挚爱。

当一个人爱得太自私时,就会心生毁灭心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外界一律取悦自己;一旦外界无法满足自我时,怨恨就成了唯一的发泄方式。

现实生活中,诸如玛格丽特这般的,不乏其人。

前段时间,江歌的母亲在与刘鑫对簿公堂后发文宣称,所有的案件赔偿,将全部捐献,誓将善良进行到底。不管江母如何恸哭,她的女儿再也回不来了。

而江歌被杀的悲剧,就来源于一场毁灭之恋。

留学生陈世峰与女友刘鑫恋爱分手后意难平,既然不能一起奔赴新生活,那么就要女友拿命来。最终,主动收留刘鑫的江歌惨死刀下。

陈世峰的极端行为,就是人性中的毁灭之恶。既然自己得不到,那么不择手段也要毁灭掉,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那脆弱的自我。

殊不知,毁人和自毁其实就是木板的两端。毁人之时,也是自毁之日。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会允许一个心中只有自我的人长存。也许,你会获得短暂的快感,但余生将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在狭小的自我世界里越走越暗。

一句话:爱而不得时,请及时放手,既能成全别人,更能成全自己。

03、超过关系的忠诚,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绑架

亨利死得那么蹊跷,但没有人怀疑。

在那个医疗落后的时代里,暴毙而亡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苏珊哭得死去活来,发誓永不嫁人。她说到做到,从此穿上了黑色的寡妇服,再也没有脱下过。自知罪孽深重的玛格丽特抱着姐姐苏珊,哭着说要终生陪着她,永不嫁人。

起初,大家以为姐妹情太深,玛格丽特同情姐姐才说这样的贴心话,没有当真。

但事实上,玛格丽特说到做到。

44年来,尽管有很多优秀青年向她求婚,但她一一拒绝了。她默默地陪在姐姐的身边,同睡一张床,同住一间房,犹如小时候那般。唯一的区别就是玛格丽特变得郁郁寡欢,意志消沉,而且老得特别快,30岁时就长出了白发。

妹妹玛格丽特,代替了未婚夫亨利,永远待在了苏珊的身边。

蒙在鼓里的姐姐苏珊,以为是妹妹深爱自己,因此更加深了誓死不嫁的决心。即使她有一丝念想重启另一种人生,但一想到妹妹的付出,立马就会放弃。

妹妹的终身陪伴,潜意识上成了姐姐苏珊心灵上的负担。试问世上哪一个姐妹,能像玛格丽特这般为了姐姐而甘愿牺牲掉自己的终生幸福呢?

所以,与其说玛格丽特终生不嫁是为了赎罪,还不如说她是在绑架姐姐。任何超过关系本身的忠诚,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绑架。

《把自己当回事儿》有句经典的语句:

“情感绑架的核心通常看起来都冠冕堂皇,用付出、牺牲、期望、真心等似乎无可辩驳的理由作为筹码,然后站在高高的道德制高点上,向对方提出要求。”

生活中,情感绑架的案例很多。

父母以爱的名义逼迫孩子放弃自己的梦想,在大人圈定的桎梏中失去活的意志;夫妻双方一句“为了孩子有个圆满的家庭”,人前牵手甜蜜,人后恶言相打,吵吵闹闹一辈子,家里冷如冰水,人生苦如黄连;还有那些职场PUA……情感绑架的背后,其实藏着人性的恶,控制他人,满足自我。

直到临终前,玛格丽特还在对姐姐进行情感绑架。

她忏悔完后,重复要求姐姐原谅她,否则死不瞑目。苏珊跪在床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当神父大声提醒她的妹妹就要死亡时,她才从嘴里挤出四个字:我原谅你。

和这场忏悔仪式一样,玛格丽特在虚伪中结束了自己罪孽的一生。

可以说,玛格丽特在宠溺中放肆,在悲苦中挣扎,一辈子活在嫉妒、毁灭和情感绑架之中,苦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其实,人可以不用活得这么苦。

莫泊桑《忏悔》中的玛格丽特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当你有爱,学会感恩,并在爱中学会约束自己,嫉妒情绪就不会失控;看到别人幸福洋溢,那么衷心祝福,放手是另一种方式的成长;人与人相处,要的是交心,而不是情感上的绑架,活成彼此的累赘。

一句话,心里有阳光,世界才美好。

(我是,欢迎关注我,一起读书,读好书,看不一样的世界。)

0 阅读:0

恨玉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