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的巅峰之作。时常听到有人抱怨,日子太难,过不下去了。但看完《活着》,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
“生活再难,难道还能比富贵更难?”
初读《活着》,我就是这么问自己的。思来想去,还是富贵更苦;在他的身上,几乎堆积了人一生中所有的苦难:败光家产、拉去当壮丁、丧妻、丧子丧女、丧孙……一连串的悲剧,剪不断理还乱,活生生的一个苦命人。
如今重读《活着》,猛然发现富贵虽然历经苦难,但他在漫长的一生中,一直不缺快乐。苦并快乐着,是他生命的真实写照。
经典电影《乱世佳人》中有句台词:
“无论如何,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每当绝望时,总有新的小确幸破土而出。也许这就是富贵一直向生的力量,在繁琐无奈中一直找寻活下去的勇气。
01、荒唐少年的底气,就是有家可以败用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思维来看,徐富贵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他的家族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明: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就变成了牛。到徐福贵这一代,他家圈养的就是一头肥牛,良田100多亩,佃农几十,住着豪宅,穿着丝绸,名副其实的地主家的阔少爷。
因此,富贵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走路有人驮,撒尿拉屎有人抱,哭了有人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富贵除了享福,不用操心任何事。
于是,他天天上城逛窑子、豪赌,睡好了赌,赌完了睡,对老父亲大言不惭地谎称“做生意”,在岳父面前明目张胆地“骑妓女”过街。
荒唐少年的底气,就是有家可以败。
世界名著《茶花女》中,男主人公阿尔芒年纪轻轻就吃喝玩乐样样在行,还赢得了茶花女的爱,他的底气和财产全部来自家里;由于家底雄厚,莫泊桑《一生》中的于连才能经常出入约娜家,最终抱得美人归……每一个浪荡子的背后,都有一个足够厚实的家底,支撑他们游戏人生。
他们不愁生计,也无需卖命,就能获得各种机遇与财富,即使花天酒地,遭人暗算,也能化险为夷。相比之下,普通人为了生存四处劳苦奔波,身心俱疲,丧失做人的尊严。比如富贵家的顾工长根,被人当马骑,还要变出各种姿势,逗主人开心。
家底单薄,人生随处是艰辛,稍有不测,就是粉身碎骨,万劫不复。然而,家底厚实如富贵,绝境中可以变卖家产堵缺口,还能继续活下去,伺机翻身。
所以说,别看不起“家底”二字,关键时刻就是救命稻草。很多人屡创业屡破产,大家以为他要销声匿迹时又总能重新站起来,靠的不是智慧,而是殷实的家庭背景。
02、家有贤妻,男儿不遭横事还清赌债后,富贵可谓两手空空。
家产没了,父亲没了,房子被龙二占了,原本属于他的一切,一夜之间化为乌有,留给他的只有一间茅草屋。六尺男儿困顿如此,让人唏嘘。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富贵一无所有时,妻子家珍一直不离不弃。
富贵破产时,家珍怀胎已经7个多月。岳父气不过,扛着八抬大轿,把女儿家珍接走了,扬言和徐家一刀两断。但6个月后,家珍背着快半岁的儿子有庆,回来了。
富贵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曾经他无情无义,赌红眼时痛打家珍;而她却报之以有情有义,明知徐家已落魄潦倒,依然选择回归团圆。
至此以后,家珍再也没离开过徐家。
一个男人最大的福气,就是家有贤妻,出门在外才不遭横事。
家珍回来没多久,富贵上城给老母亲买药,恰巧碰到军队抓壮丁。前面说了,富贵这辈子就是苦难的寄生体,他被抓走了,没人知道他的去向。
3年里,富贵在枪弹中往返穿梭,在饥寒中命悬一线,但无一例外地都活了过来。每次面临死亡时,富贵心里想着念着的都是家珍,不能让她失望又绝望,因而求生欲顿时增强。
一个人在困厄的环境中还能坚强地活下去,是因为他对未来抱有希望。
富贵有家要回,有妻儿在等,活就成了唯一的信念。人要是没了希望,就只能和战友老全一样,看到认识的人一个一个死去后,他也失去了活的意志,最终死在战场上。
这就是“贤妻”的力量。
这个世界上,夫妻之间相处可以有多种模式,举案齐眉、情投意合、同床异梦等,但有一种模式,叫做生死相守。你活着,我守着你,你生死不明,我依然守着你。
家珍就是这样的女人。所以,苦难中的富贵,幸福感满满。
有句话说的好,家和万事兴。有些人事业上飞黄腾达,受人仰望,但看他的婚姻与家庭,支离破碎,枕边人处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内心的悲苦,只能自我咀嚼。
人是情感动物。若不管落魄与得志,都有人对你不离不弃,那份幸福,足以抚平内心所有的悲伤。
03、有儿有女,享受天伦之福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有儿有女,凑成一个“好”字,那么这一生就圆满了。
富贵正如此。
还是地主少爷时,富贵就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凤霞;把好日子折腾完后,富贵的儿子有庆出生了。没有家底罩着,日子过得很艰难,但富贵人变踏实了,一家四口挤在茅草屋里,虽苦犹乐。
其实,一个人的快乐很简单,钱不是必须的,房子不是必须的,只要一家人相亲相爱,生活就有盼头。
后来,到了有庆念书的年纪,夫妻俩拿不出钱,加上凤霞才十二三岁,虽能干点轻活,但总归要大人养活。两头都是一大笔开销,富贵心一狠,决定把凤霞送人,一心供有庆上学。
有庆是姐姐凤霞带大的,感情很深;凤霞被送人后,他大哭大闹,一个劲儿地说“我不上学,只要姐姐”。
富贵心里很乱,打了有庆,心里反而更乱了。
原以为,给凤霞找个好人家,对凤霞好,也能减轻家里的负担,可到头来,适得其反。几个月后,凤霞摸黑跑回家来,紧紧抱住他们。
这一次,富贵的心再也狠不起来。
他如释重负地对全家人宣布:就是一起饿死,也不把凤霞送走。
人过中年,生活中的乐趣一直在做减法。每天,在广阔的大世界与逼仄的小世界里搏斗,面对的不是压力,就是苦力。因而,儿女绕膝,享受天伦,给了中年人继续拼下去的最大勇气。
所以,富贵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阔气少爷,活成了什么都能干的庄稼汉时,心中少了怨念,多了踏实感。
这是家的魅力所在。
有人说,独身是福,不用承担养育大任,可以潇洒走天涯。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因为家是爱的港湾,也是避难所,相比儿女带给我们的快乐与力量,养育的烦恼不值一提。
04、因为有回忆,幸福从未远离很多人读《活着》,根本读不完,因为越读到后面,代入感越强,因而越发悲凉。
一开始,富贵的父亲被他气死了;接着,母亲去世,富贵都没能在身边送终;后来,儿子有庆献血而亡;再后来,凤霞难产,生下孩子没多久就咽气了;送完两个孩子,妻子家珍也跟着走了;几年后,凤霞的丈夫二喜做工时,压死了;最后,富贵唯一在世的亲人——外孙苦根也走了。
至此,只有富贵孤零零地活在世上。
但令人诧异的是,富贵依旧是那个富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慢条斯理地。
当然,这不是说富贵命有多硬,或者他有多冷血,他只是学会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漫长的回忆里,犹如一头老牛,细细咀嚼亲人们相伴时的幸福点滴。
作家钱钟书曾做过一个精妙的比喻,天底下有一种人,比如拿到一串葡萄后,会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你能说他悲观吗?
其实不然。
因为他们每天都有希望,在生活里找,生活里找不到了就在回忆里找。
对富贵而言,所有的亲人都离他远去了,但他脑子里装满了与他们在一起的回忆。回忆成了他的慰藉,不管白天黑夜,温暖他的身与心。所以,他边犁田,边和老黄牛说话,把他们取名家珍、凤霞、二喜和苦根,就好像他们都还活在人世,与他们唠叨闲话一般。
正因为如此,孑然一身的老富贵,活得比谁都快乐。
其实,人这一生,起点都是娘胎,终点都是棺材,中间的风景,叫做人生。看似很长,其实很短,过一天就少一天,与其整日活在凄苦与愤懑中,还不如在珍贵的经历中,多挖掘一些乐趣。
毕竟,回忆往日,从中得乐,等于活了两次人生。
05、人生最大幸事:所有人都走了,你还活着在《活着》序言里,作者余华就说过: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说出了富贵的心声。
亲人们一个一个地去世,富贵当然悲痛欲绝,比如他一个人从医院抱着有庆遗体,一路踉踉跄跄来到祖坟地挖坑时,他多么希望死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女儿凤霞死时,富贵哭得稀里哗啦……没有一个亲人的死,富贵不是伤心绝望的。
但亲人们的相继死亡,反而给了富贵好好活下去的意念。
中国人讲究生死有命,每个人自有他活的轨迹与圆满方式,个人意志不可改变,因此每个人应该好好尊重“活”这一生命现象。
要知道,生命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稀缺品。
生活中,总有人动不动就说“不想活了”,还有更极端的人,稍微遇到一点人生挫折,就跳楼轻生。在他们的意识里,生命似乎取之不竭,以为死了这一生,下一生又可以活回来。
然而,上天赋予每个人“活”的权利出奇地公平。
人活着,就和走路一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才有了路,一天一天活下去,才有了生命。你选择继续生还是立即死,都改变不了“活”这一事实。
既然如此,那就遵照上天的安排,活下去。对此,香港作家张小娴就发出过灵魂一问:
“我们害怕岁月,却不知道活着是多么的可喜。我们认为生存已经没意思,许多人却正在生死之间挣扎。什么时候,我们才肯为自己拥有的一切满怀感激?”
06、“富贵”带给我们的启示在《活着》这本书里,余华写了十一次死亡,一次长生。
这似乎预示着,死比生要容易很多。
事实上,并非如此。
我想,从富贵身上就可以看出,生其实很容易,只要你随时留意身边的美好,对生活一直抱持着希望。相反,死其实很难,余华每写一个人的“死”,那个人都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折磨与绝望。
我们无法抱怨这个世界,正如历史之不可假设。正是这个世界,教我们如何活好这一生。
最后,借用《平凡的世界》里的一句话做结: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
(我是,欢迎关注我,人生路上一起读书,读好书,看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