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战(二),明蒙双方兵力到底多少

悠然修 2024-02-23 13:46:18

土木堡之战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双方投入的兵力,各种说法中流传最广、最为夸张的是明英宗亲率五十万明军,却被也先的两万瓦剌骑兵歼灭。明军惨败是事实,但五十万对阵两万也是事实么?

“五十万”的最早出处,来自于刘定之在天顺朝编写的《否泰录》,“官军私属共五十余万人”。这种说法后被《明史纪事本末》采信记为“官军五十余万人”,并成为影响最大的说法。

但这场大战的亲历者李贤在他的《古穰杂录》却给出了另一种说法,“此一战役,明军二十余万人”。一下少了一大半,那谁说的是真的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先来看看当时可供明英宗调遣的明军有多少。

正统十四年七月初八,也先率兵入寇,八天后英宗率军亲征。这么短的准备时间,决定了明英宗只能调遣京畿的军队。

成祖迁都北京后,在京畿设立了京营七十二卫。按照一卫满编5600人来算,京营共计四十万三千余人。宣德朝又确立了“班军”制度,分春秋两班抽调河南、山东、中都、大宁等地军卫到京师备操,每班十四到十五个卫,大致八万人。英宗决定御驾亲征时,春班士兵正好还未返回(八月撤回)。

再加上京畿所辖八府也各设置有预备卫所(类民团)。所以英宗决定亲征时,京畿可供其调遣的明军大致是有五十万人。

只不过这“五十万人”被“外调备御”和“逃军”变成了只存在于账面的数字。

“外调备御”是指将京营士兵抽调至边塞驻守协防。虽然这不是永久性的,但边患严重后,持续的外调备御就会让京营在整体上呈现缺编状态。

“逃军”是指卫所军士脱离军籍,私自逃亡回家或者沦为流民。逃军不仅是纵贯明朝且无法治愈的顽疾,也是导致明军战斗力锐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两种“非战斗性”减员对京营明军的伤害有多大呢?

以京营主力之一“五军营”为例,五军营满编原本应有十万人,但宣德元年清查时,实有人数为五万七千人。其后几年人数不仅未能恢复,反而继续缩减。宣德五年,朝廷不得不下令从河南、山东等地抽调民户、军户改隶五军营下辖的诸军卫。

但是这种补充,治标不治本。正统二年,成国公朱勇受命选军操练,一番清点后发现五军营实际在编的只剩二万五千人。

明朝人叶盛的《水东日记》给我们留下了更为准确的数据。在书中他引用了土木之变前夕,兵部的几组勘合数据。其中涉及京营的有如下两例,五军都督府并锦衣卫等卫官旗军人应有3258173名,实有1624509名;锦衣卫等三十五卫应有294117名兵员,实有159871名。

而被临时抽调至京师的班军,一样有逃军问题而且其严重程度不会比京营低。就算是按一半算,英宗决定亲征时“账面”上的五十万明军,最多实有二十五万。

再加上还必须留下一些兵力驻防京师和周边关隘,所以可供英宗带出亲征的兵马大体也就是二十万这个规模,而且这二十万人也没办法全部随英宗亲征。

也先入寇后,英宗在亲征前先行下达了一道军事命令。令成国公朱勇选京营精锐四万五千人,兵分两路增援大同(三万)和宣府(一万五)。后面英宗虽然率队到达大同、宣府与先遣援军汇合,但是这两路均有作战损失,尤其是大同一路近乎全军覆灭,所以英宗手下兵力最盛时也就十七到十八万的样子。

最后,在瓦剌军即将追上时,英宗分别派出两支部队殿后阻击瓦剌军。分别是恭顺侯吴克忠的一万五千人和成国公朱勇率领的四万人,它们都全军覆灭。所以两军对垒于土木堡时,英宗麾下的明军别说五十万了,大概率连十三万都没有。

说完明朝,再来看看瓦剌方面派出了多少兵马。

脱欢太师之子额森(也先) … 遵其父遗言杀蒙郭勒津之蒙可拜。本日带领都沁·都尔本二部落行兵于汉地。

《蒙古源流》清译本

注:“都沁·都尔本”蒙古语音译,代之全蒙古。其本意为四十四万户(或四十四万众),实为概数,非具体户数。

也先麾下的瓦剌是征服了鞑靼部、兀良哈以及辽东诸部的瓦剌,基本可以视其为统一的蒙古。按照《李朝实录》的记载,正统十二年,瓦剌征伐辽东时出动了十万大军。而鞑靼部整体上的动员能力和瓦剌部相当,所以也先的可动员兵力估计在二十万上下。

虽然相关史籍中没有土木堡之战中瓦剌军数量的直接记载,但我们可以通过其后的北京保卫战来反推。

在包围京师前,也先将进攻分为三个方向。也先自率一路,进攻紫荆关;大汗脱脱不欢率三万人,进攻古北口;知院阿刺率三万人,进攻居庸关。

正统十四年十月初,也先率三万先头部队由宣府入境,并在九日攻克紫荆关。但也先本部并不是只有三万人,此后他一面围攻京师,一面汇集分散于各地掳掠物资的兵马。证据是十月十五日,也先配合阿刺夹击居庸关时,麾下兵马由三万变成了五万。

京师保卫战结束后,镇守大同的郭登将俘获的瓦剌奸细送至京师由“锦衣卫鞠问”。这些瓦剌俘虏在交待土木堡之战、京师保卫战前后瓦剌的相关战损时,也间接提到了瓦剌的兵力投入数据。

也先战大同,把八平章死;战北京,卯那孩平章及其弟孛罗死。人马约九万,战死疫死,不下万余。

《续藏书》

由于脱脱不欢和阿刺并未按计划到达京师,所以那支战损过万的部队,就是也先直辖的部队,或者说也先率领着瓦剌的主力九万人。也先的兵马更多,也符合他实控瓦剌大权,脱脱不欢只是傀儡的设定。

至此可知,瓦剌部为这次南侵动员了十五万左右的军队。不过八月土木堡之战爆发前,脱脱不欢正率本部三万人入寇辽东,所以瓦剌投入在宣大方向的力量应该是十二万左右。

这其实也是负责殿后的吴克忠和朱勇速败的原因。

即便正统朝明军已衰败很多,就算是吴克忠和朱勇的能力一般。但这两支部队怎么说也是明朝的正规军,并不是如流寇一般的乌合之众。瓦剌方面如果不具备绝对的力量差,是很难以极小的损失,速灭这两支部队的。

5 阅读:1902
评论列表
  • 2024-03-09 08:04

    把自己兵力缩小四倍,把敌人兵力扩大六倍来证明自己不是战五渣[笑着哭],不过历史发明家掩盖不了明军兵力是也先多5-10倍还被人轻松俘虏叫门天子血的的事实[笑着哭]

    文人墨客 回复:
    蒙古军是以骑兵为主,进退自如,机动作战,明军没有能战谋划的将领指挥,极意引起恐慌…
    用户10xxx32 回复:
    鞑虏寄生虫
  • 2024-02-25 00:35

    还记得有位大神虚构了一段关于罗斯国的历史放在维基,总编辑量百万字,涉及两百余个词条,编得有声有色的。[笑着哭]原来史料是可以瞎编的。

  • 2024-03-31 15:05

    英宗是带人去查账的,又不是去征伐的!实际带的人应该不多!不然土木堡之变发生到结束仅仅只用了几个时辰!

    用户10xxx91 回复:
    真好想象力,封建历史二千多年第一次听说皇帝到军队查账,挨个数人头吗?
  • 2024-03-03 17:04

    分析的还是很客观的…萨尔浒大战,明军号称47万,实际只有8万明军,朝鲜军1万五千多再加叶赫轮共有约10万多一点…

    用户10xxx26 回复:
    宁远之战努尔哈赤率6万八旗大军号称13万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