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这个行当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但围绕着太监的故事却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离我们最近的清王朝成了诞生太监最多,也是最近的一个朝代。
影视剧演绎以及民间故事,让太监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角色,甚至一度出现了清宫有净身不干净的太监这样的传闻。
他们在皇宫里为所欲为,宫女、妃嫔纷纷成为他们的玩弄对象,这是真的吗?一名宫女回忆录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太监?清朝从努尔哈赤刚刚建立政权开始,太监已经成为这个政权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顺治之前,清朝的太监所从事工作没有特别的规定,哪里有活哪里就有太监的身影,但从康熙时期开始,太监的管理逐步形成体系。
如何成为一名太监,也成为了管理工作当中的一环。
众所周知,太监是将男性的生殖器剔除,可这个活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且即使剔除了能不能选上太监,还是另外一回事儿。
单从字面上就能理解太监是对人身体巨大的伤残,同时也是对人性的践踏,但封建社会的底层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这低下的职业。
在京城,能够完成太监第1刀的只有两个著名的人,一个是毕春,一个是小刀刘。

他们二人的技艺十分精湛,能够替绝大多数孩子完成这个手术。
太监需要从小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便会带着他找到两位师傅,并与之签下生死簿。
无论手术成功与否,人是否活着,都与两位师父无关。
签完生死簿便是讨论手术费,既然两人都是著名人物,那么,他们的费用自然不低。
但考虑到客源两人还是将价目做得十分漂亮,高中低样样皆有。

不一样的价钱也意味着不一样的风险,在那个年代,纵使全套的手术保障措施也难以保证术后的康复。
出血、感染都会成为致命的因素,因此太监的成功率极其低,可以说每一名净完身的准太监都是一个宝。
那么,净完身之后是不是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呢。答案并不是。
手术后所带来的感染与痛苦,乃至心理上的冲击,对一个孩子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挑战。
能不能挺过这一关,不仅仅要看药物的作用,更看个人的意志。所以,能够成为太监的人都不是简单人。

最起码他们在身体上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心理上更要忍受极大的屈辱。
有没有没净干净身的太监?手术只是太监选拔的第1关。一个小孩被选拔成为太监之后,他会被安排到皇宫大内接受系统培训,从事简单的工作。
影视作品当中并没有展现太监进宫之后的经历,实际上在清朝的宫廷里,每年会举办两次大规模的普查。
普查的对象便是太监,而普查的内容则是太监的身体。

这两次大普查全由内务府与敬事房主管官员参与,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部门,更是有数人组成。
所有在皇宫大内服务的太监都会在特定的时间里接受内务府的检查,受检查者会脱去下体衣物,经官员反复查看确认无误之后,登记在册。
一年内这样的检查会进行两次,假如发现了净身不干净的,往往会欺君之罪处之,其结局只有一个死字,不会给什么改正的机会。
对于这些举措,晚清时期的宫女在个人回忆录当中确认了这一点。

种种保障措施下来之后,一个完整或半完整的男人想在皇宫当中存在,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他是皇帝本人。
所以,晚清宫廷内不会出现没有净干净身的太监。
每一个太监都能保证符合程序规定和工作标准统一,下体规格统一。
清朝的太监应该算作是封建王朝当中活得最窝囊的一批太监。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打压之下,太监已经失去了干预朝政与朝臣勾结左右皇帝意志的机会。

面对东汉时期的宦官干政以及明朝的宦官专权,清朝吸取了教训,明白太监这个群体无论是利用的好,还是利用的不好,都是一个祸害。
与其利用这个祸害,倒不如压制管理这个货端。因而,清朝的太监已经丧失了干预朝政的资本,更是被禁止与朝臣交往。
纵观整个清朝时期,能够被叫得上名字的太监少之又少。但制度总有漏洞,这个漏洞就落在了李连英身上。
作为晚清舞台上的重要人物,李连英的权势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太监。不过,李连英是一个标准化的太监,不存在净身不干净这一说法。

幸亏现在社会进步了,不会再有太监这样的行当,不然人性的丑恶会被无限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