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日本的铁轨坚持不和世界统一?一直用窄轨,难道还有好处?

历史画中画 2025-03-23 08:43:00

日本新干线是国际高铁领域的标杆之一,这条铁路的建设不论是在速度,还是在制式上,都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对于日本来说,它还有一项突破,那便是打破了既有的窄轨制度,首次采用了国际标准轨。

但像新干线这样敢于突破,采用国际标准轨的铁路在日本并不多见。

现如今,绝大多数的日本铁路依然采用窄轨,甚至还存在部分超窄轨。

这让外界十分好奇,能够造出新干线这样先进铁路的国家,为什么在绝大部分的铁道上依然采用窄轨,而不是迅速与国际标准的统一。

且日本还是一个发达国家,难不成在铁路建设上,日本还有什么短板存在吗?

日本窄轨的由来

铁路诞生于工业革命时期,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当19世纪末日本的国门被打开时,铁路也随之而来。

但日本是一个国土狭小,岛屿众多的国家,要想建设铁路,其难度可想而知。

遍布境内的丘陵、高山让铁路的造价直线飙升,西方在引进铁路时已经预见到了这一现实困难。

要想凿通山头、填满沟壑,修建铺设铁道,其造价要远超在欧洲平原的投资,就连在中国的投入都少于日本。

所以,西方殖民者最初采用了窄轨。

窄轨的好处就是节约成本,只有1046毫米的距离可以极大缩小施工范围,哪怕是挖掘山洞,其面积也会小一些。

1910年,日本在出台铁路法时,明确规定提倡民间自主投资建设铁路。

国家的资本尚且困难,更不用说民间。

在政策的感召之下,日本人也涉足了铁道领域。由于财力的限制,他们大多采用窄轨来建设铁路。

因此,日本现存的很多铁路都是在19世纪初建设的,且这些铁路大多以窄轨为主,甚至还有760毫米的超窄轨。

日本建设之初选择窄轨原因之一就是没钱。

第2个原因则是,窄轨更加符合日本的实际情况。

别看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帝国主义,但它的经济体量与西方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货物运输自然也相对较少,如果建设标准轨,那么,空载的可能性比较大,对于运力来说是一种损失。

但窄轨的存在就可以合理的搭配载货量,与日本的经济体量发展速度相吻合。

当下日本依然坚持窄轨的原因

如果说刚刚崛起的日本,由于资金的限制无法采用标准轨,也因为货物吞吐量的缘故而选择窄轨,可现如今的日本经济已经位于全球前列,国内运输量也呈几何倍的增长。

窄轨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日本经济环境,可日本依然坚持用窄轨,哪怕是对于既有线路也没有升级、改造的计划。

原来,日本的窄轨技术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已经逐步成熟,与窄轨相配套的列车、信号、建设运维等方方面面全部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这套体系在日本已经运转了多年,甚至日本还克服了窄轨运货量小,稳定性差的缺点,使得窄轨技术无限接近乃至超过了标准轨技术。

与其打破传统重新再来,倒不如继续使用成熟的窄轨技术。

另外,要想改造升级,无非还是牵扯到一个钱字。

别看日本自身发达国家,但日本的经济状况处在什么样的水平上世人皆知。

要想把全国各地的窄轨升级为标准轨,那么,投入的资金必定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肯定不是日本能够负担得起的,因此标准轨改革计划只能无疾而终。

当然,还有一个思想意识领域的问题。

日本人已经适应了“小”这个字眼,无论是在居住的房屋,还是行走的街道,甚至驾驶的汽车,日本人都在追求一个小字。

进而它们早已经适应了方方面面的小,窄轨恰巧也属于这一行列。

对此日本人没有追求标准轨的欲望,保持原貌不变已经十分满足了。

同时,也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勇气与智慧。他们敢于在与世界不同的领域持续性的深耕,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丰厚的技术,储备的科技也足以抵消窄轨带来的不便。

这几十厘米的差距并不是日本不想改,而是他们通过百余年的时间将这几十厘米的差距弥补到位。

日本这个民族还是十分可怕的,在没有彻底击败它之前,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哪怕是将它踩在了脚下,这个民族也有翻盘的机遇与决心。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