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草原上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动物世界,而在动物世界里“寻水”是至关重要的生存之道。

同动物们一样,非洲大地上生活的黑人同样需要水源的滋润。
可非洲的自然条件并不允许他们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仅仅是一个撒哈拉沙漠就已经抵得过中国的面积了。
更不用说遍布非洲的荒漠,这样的自然条件又怎会有多余的水分存在呢?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非洲人知道自己所面临的境地,可他们并不想改变。
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打井取水是一个十分明智的选择,这一点中国有十分成功的经验,可非洲人并不打算学习,对于打井一事索然无味。

这种不爱改变生存现状的情况,是因为非洲人懒,还是不喜欢?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现实逼迫下的非洲非洲大陆的面积在世界范围内稳居前列,可如此大的面积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优势。
单以撒哈拉沙漠来看,其高达930多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足以与我国的面积相匹配。
如此面积的沙漠,在全球范围内绝无仅有。此种地环境造就的局面必然是缺水与植被稀少。

除了撒哈拉,非洲大地上遍布草原,但草原也只不过是一时之景象,在旱季时这些草原会迅速转变成荒漠。
除了荒漠,非洲稀少的降雨和稀疏的植被同样加剧了缺水情况。
非洲虽然四面环海,可降水量十分有限,甚至辜负了热带气候的名声,剩下的只有一个热字了。
整片大陆平均降水量不到200毫米,哪怕雨量充沛的刚果盆地和沿海地区,降水量也仅仅保持在了1500毫米左右。
在炎热太阳的烘烤之下,这些降水迅速被蒸发,能留给人和动物饮用的屈指可数。

除了降水量偏少以外,降水不平均的问题也威胁着非洲人的用水。
从地理上看,非洲沿海地区有一定的降水量,但向内陆延伸之后降水量变得稀少。
从时间上看,旱季和雨季的划分,让非洲的降水在时间上分布极不均匀,出现了涝的涝死、旱的旱死的情况。
不仅降水量少,非洲水资源的蒸发更加恐怖。
烈日当头,大地被烘烤的干裂,稀疏的植被更是使地表裸露在外,水分蒸发更加快速。

同时,植被的缺少也使得水分难以被锁住,哪怕深层的水分也会随着烈日而消失殆尽。
如此一来,非洲大地上可用的水资源就有限了。
除了大河流以外的区域,众多非洲土地都面临着缺水的问题,哪怕某地有零星的水资源分布也被成群结队的动物霸占。
即便黑人从动物手中抢回了水资源,也不得不在动物粪便当中取水。且取水的距离动辄十几公里、几十公里。

办法当然是有的。实际上,非洲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这片独立的大陆蕴含的地下水储量十分可观。
不然也不会孕育出尼罗河这样流量惊人的河流。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地下有水,非洲人为什么不向下求水,而是一味的苦等,守着财富而不愿动手呢。
非洲人懒是出了名的,一天饿两顿、吃了上顿门下顿是常态。

黑人倒是想解决用水问题,但他们还得有这个实力。
非洲大陆地下水资源丰富,但丰富的水资源深埋地底之下下,其深度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在中国,打一口水井可能只需5米、10米,乃至20米就可以,但到了非洲,10米、20米是打不到水的。
哪怕钻头下钻到50米、80米,同样难以寻找到水源的痕迹。
要想打出水井,必须下探到100米方可。

这样的挖掘量无疑增加了取水的难度与成本,且非洲大陆的土质较其他地区要偏硬一些,打如此深的水井更是难上加难。
既然打水井行不通,那是不是可以学中国的南水北调、西水东进策略。
这一点对于非洲来说更加艰难,其投入的成本不亚于打100万口水井。
别看非洲大陆地底下的土质较为坚硬,相反的是,他们地表的土质较为疏松,沙漠化严重,一旦有水流经过必将引起水土流失,这样的劣势又怎能开展南水北调类工程。

非洲穷是有目共睹的,但他们不仅在经济上遭遇着贫穷,就连思想上也异常的“贫穷”。
中国古语穷则思变,但在非洲这句话并不适用。
他们更希望在贫穷当中死亡,不会为了生活的改变,只要有温饱就不会多求一口吃、一口喝。
所以,缺水的非洲永远停留在无水的境地上,纵使你告诉他们可以打井取水,他们也不为所动。

又黑又丑又懒又脏又笨……地球上仪最不可救药的就是非洲。
5米10米能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