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悼亡诗词,谁属第一?苏轼《江城子》能登顶吗?

国学传播 2024-05-13 02:04:20

引文

作为诗词作品中的一大题材,悼亡诗在诗歌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相比于其他题材的诗歌,悼亡诗最重真情实感,越是源于生活点滴的真情实感就越是感人。若是内容虚浮空洞,哪怕表达出了一定的情感,也会因为不够真挚而难以真正打动读者。

了解了以上这些,对于千古第一“悼亡诗”花落谁家,我们可以说出各自的理由。

悼亡诗词,钟意谁家?

历来的悼亡诗词有很多,以怀念家人和朋友的为主流,其中尤以怀念妻子的作品最为感人,因为夫妻一体,一旦阴阳两隔,那种撕裂感最为强烈,哀痛也最为感人。

所以,我们将比较的范围缩小到悼亡妻子的范围内。

古典诗词时代,唐诗宋词的整体创作水准最高,其中的悼亡名篇完全可以作为决赛圈的入围作品。

于是,我选取了元稹《遣悲怀》中的一首和苏轼的《江城子》作为悼亡诗词的代表作品进行比较。

《遣悲怀》

遣悲怀 唐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夫人啊,你好比是谢公最偏爱的小女儿,自从嫁给我这个黔娄般的贫士就事事不顺心。

看见我没有替换的衣服穿,你就开始埋头在箱子里翻找。每当我缠着你要买酒喝,你就拔下头上的金钗去换钱。

我们常常用野蔬充饥,你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时,你就用老槐树的落叶来充当柴薪。

如今我已经有了高官厚禄,却永远失去了你,也只能一再地祭奠和做法事来怀念你了!

这是一篇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的悼亡诗,是《遣悲怀》组诗当中的第一首。

元稹将与妻子生活时的日常琐事作为诗歌的素材,淡淡写下,字字血泪,不需要额外的想象与浮夸,不言情而情满自溢,让读者禁不住潸然泪下。

这就是最好的悼亡诗词,元稹与亡妻的生活场景尽在笔下,如今妻子已逝,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不需要任何虚饰就足以感人肺腑了。

《江城子》

江城子 宋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你我夫妻阴阳两隔已经足足十年了,强忍着不去思念却终究难以忘却。

你的坟孤零零地远在千里之外,到哪里去诉说心中的凄凉与悲伤啊!

如今的我们即使相逢恐怕也难以相认,四处奔波的我早已是满面尘埃,双鬓斑白。

昨夜在梦中我又回到了家乡,默默看着你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我们静静地对望,沉默着,只有眼中泪下千行。

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明月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

苏轼的这首悼亡词自然是极有名的,其中的艺术构思很值得学习,从“十年生死”的时间感,到“千里孤坟”的空间感,无不充斥着哀婉的情绪。

假设夫妻重逢却不能相认,继续深化了“昨是今非”的哀伤。

进一步假设还乡再逢,窗前梳妆,无言落泪的场景,让读者更容易共情。

结尾用“明月夜,短松冈”的凄冷场景来衬托全词的哀伤基调。

第一悼亡诗词“花落谁家”

悼亡诗词最重真情实感,而最真挚的情感往往源自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这些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才是夫妻间最美好的回忆!

以上两首悼亡诗词,元稹的《遣悲怀》好比是简单处理过的上佳食材,不需要额外的调料就自然清香扑鼻,引得食客食欲大开。苏轼的《江城子》则好比是普通食材在大厨的精心加工调配下,香气四溢,让食客们满意而归。

虽然都是悼亡诗词的优秀作品,我更喜欢元稹的《遣悲怀》,质朴而深情,没有任何额外的加工就足以让我感同身受。读过《遣悲怀》三首,完全可以体会到元稹亡妻在生活中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怜爱,也能够充分感受到元稹对妻子那份深深的愧疚感,每一次品读都会自然而然地沉浸到那份悲伤当中,难以自拔。

相比之下,苏轼的《江城子》中并没有夫妻二人现实中的场景描写,感受不到那份水乳交融的爱,内容还是略微空洞了些。虽然遣词造句以及内容构思都很精巧,第一次读也会很感动,但却经不起反复品读,读几次之后就很难再体会那份深切的思念与悲哀。

经过以上的分析解读,我个人还是觉得《遣悲怀》足以荣膺“史上第一悼亡诗”!

3 阅读:12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