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曾经,日系车刚刚进军中国市场时,咱们中国的各种情绪中也曾有羡慕的时候,可现如今,现实却是发生了“两级反转”。
最近几年,日本狂拆中国汽车,什么比亚迪、五菱宏光、吉利都被他们拆了一遍,那日本此举何意?难道是要偷师吗?
比亚迪汽车制造内部
日本狂拆中国汽车最近几年,日本人似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五菱宏光MINI EV到比亚迪海豹,再到吉利极氪007,日本人疯狂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热情丝毫不减,这些拆解活动可不是闹着玩的,日本人对此可是下了血本。
就拿极氪007来说,日本东京先端技术展特意从中国引进了这款车,就为了让日本汽车专家们好好研究。
展会上,一群日本专家趴在地上仔细研究极氪007的底盘,这场面让极氪副总裁朱凌看了都忍不住感慨:“这不就像当年我们撅着屁股研究日本车的样子吗?”
朱凌微博内容
不仅如此,日本人还把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过程写成了书,拿到市场上卖钱。
比如,他们把比亚迪海豹的拆解过程编成了一本名为《中国BYD SEAL(海豹)彻底分解》的书,里面详细记录了海豹车的方方面面。
更夸张的是他们拆解吉利极氪007后,出版了一本叫《吉利汽车 ZEEKR 007 彻底分解》的书,这本书的定价高达4万人民币!
里面不仅有极氪007的拆解细节还配有高清图片和视频,简直是为极氪007量身打造的“维修手册”。
吉利汽车 ZEEKR 007 彻底分解
从这些举动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非同小可。
他们一开始主要关注的是中国车企是如何控制成本的,毕竟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优势太明显了,后来,他们的关注点开始转移到关键零部件的核心竞争力上。
日本经济产业局还专门组织了7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起来研究中国电动车的奥秘。
那经过这些所谓的日本专家研究后,他们到底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身上发现了那些“秘密”呢?
极氪汽车
偷师?不存在的说到日本人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大家可能会想他们是不是想趁机“偷师”,学习中国的先进技术?毕竟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速度太惊人了,让很多国家都感到吃惊。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日本人拆解中国电动车真的能学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吗?
让我们来看看日本人在拆解过程中都发现了什么,他们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
拆解宏光MINI EV时,日本人惊讶地发现这款车的电池、半导体、电容器等关键零部件几乎全部来自中国本土企业,没有一家是日本企业。
日本对五菱宏光的拆解介绍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不再依赖外国技术和零部件。
再看极氪007,日本人发现这款车使用的是吉利自主研发的VREMT车桥、电机和逆变器,这些核心部件的技术水平不输国外同类产品。
这说明中国车企已经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有能力自主研发关键零部件。
这些发现无疑让日本汽车业感到了危机,他们意识到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正在被中国车企一步步蚕食。
日经中文网微博内容
如果不尽快调整策略,恐怕连老本行都要丢了,但日本人在拆解中国电动车的过程中也不得不佩服中国车企的成本控制能力。
因为他们发现中国车企能够在保证性能和质量的前提下,把价格做到非常低,这背后是中国车企在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等方面的精益求精。
当然,日本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评价也不全是正面的。
他们认为中国车企在某些方面,如内饰用料、做工工艺等还有待提高,但瑕不掩瑜,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表现还是让日本人刮目相看。
那么,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日本汽车业该何去何从?
日系车标
日本的新能源发展说了这么多日本人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事,那么日本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得怎么样呢?毕竟日本可是汽车大国,丰田、本田、日产等品牌在全球都享有盛誉。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日本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势,2024年,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的销量首次超过了丰田,达到了2223辆,同比大增54%。
要知道,在日本这样一个本土品牌高度垄断的市场,中国车企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那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消费者青睐中国新能源汽车呢?
价格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比亚迪海豚的起售价仅为299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3.9万元),比同级别的日系车便宜了不少。
比亚迪EV销量超越丰田(图源:日经中文网)
但仅有价格优势还不够,产品力才是关键,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智能化水平等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这些都是吸引日本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当然,中国车企在日本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他们也面临着充电设施不足、售后服务网点有限等问题。
但总体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日本市场已经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在不断扩大影响力。
这些进展无疑让日本汽车业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意识到如果不尽快在新能源领域发力,恐怕连本土市场都要被中国车企蚕食。
港口准备出口的汽车
这也促使日本政府开始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他们提出到2035年,日本新车销售将全面电动化,为此,日本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车。
在政策的推动下,丰田、本田、日产等日本车企也开始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丰田计划到2025年推出30款以上的电动车型,而本田则宣布将在204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
但在我看来,日本车企要想在新能源领域赶上中国车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不仅要在技术上加快创新步伐,还要在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向中国车企学习。
那既然说到这了,我们来看看未来,中日汽车的差距是否会继续拉大?
丰田汽车
中国汽车再次超越日本说到中日两国汽车工业的较量,那可以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剧,过去,日本汽车凭借先进的制造工艺和精益管理风靡全球,让中国汽车望尘莫及。
但如今风水轮流转,中国汽车开始在全球市场上大显身手,甚至再次超越日本,成为当之无愧的“出口冠军”。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了586万辆,同比增长19%,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
相比之下,日本汽车出口量却下降了5%,仅为421万辆,这意味着中国汽车不仅在数量上超越了日本,而且优势还在不断扩大。
新闻报道
那中日汽车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有人可能会说,中国汽车的价格优势是关键,但在我看来,真正的差距还在于创新能力和转型速度。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车企显然走在了前列,他们不仅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上实现了突破,而且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也抢占了先机。
反观日本车企,虽然也在加大新能源领域的投入,但总体上还是慢了半拍。
比亚迪汽车
更重要的是中国车企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他们不仅能快速吸收全球先进技术,而且能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策略。
这种“快、准、狠”的作风让日本车企望尘莫及,其实事实上,中日汽车工业的角力折射出的是两个国家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不同路径。
中国选择了开放、创新、合作的道路,积极拥抱变革和勇于突破自我,而日本则相对保守,在传统优势领域不愿轻易放手,在新兴领域又举步维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独占鳌头。
中国车企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始终保持危机感和紧迫感,在核心技术上持续发力、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在服务水平上不断提升。
中国新能源汽车
总结现如今我们不难发现,日本人疯狂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折射出的是中日两国汽车工业在新时代下的角力。
当然,我们也不能小瞧了日系车的实力,毕竟他们在全国市场深耕多年,特别是丰田这个老大依旧是我们一个强大的“对手”。
但我相信未来随着中国车企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能够取得更多的成绩。
中国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