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首发,毛主席走出人生低谷的作品

卓子聊聊书 2025-01-30 21:18:31

在上个世纪的1929年,36岁的毛主席遭遇了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低谷时期。这年的6月,红四军在福建龙岩打了胜仗。毛主席本想打算要在这里召开一个解决红四军内部,自下井冈山以来的一些事情。可是,这个时候却出乎意料的传出来了他被撤消“前委书记”职务的消息。

这年秋天,他又染上了疟疾,由于身体极度不适,十分虚弱。国民党部队发现了毛主席在永定合溪养病的地方,派出部队兵分两路向这里扑来,就在这危急时刻,毛主席被人用担架抬到了上杭县城的临江楼进行休养。

这个季节,正是这里菊花盛开的时候,毛主席眺望金黄灿烂的菊花,回顾起了红四军进入福建以来,这半年多的战斗历程,思绪万千,他提笔写下了一首气势恢宏,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诗词《釆桑子·重阳》。

诗中有“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句子,看似是描写的金黄色的菊花,实则却是与革命战争的胜利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句子,则表达出了毛主席气吞山河的豪迈气势,字里行间不仅没有丝毫的悲观,传递给观赏者的,而是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心境,并没有受到工作、身体等环境因素影响出现丝毫的悲观想法,而是用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心态与思维去改变了这个环境。这就是他老人家不同凡响的,超凡脱俗的伟人境界。

后来,毛主席还将这首词多次进行了书法上的创作,整幅书法作品的气势是非常磅礴的,纤细而又充满韧性的笔画线条如行云流水一般舒畅自然。在大小字体的搭配上也是相当精妙和恰到好处的,其中既有笔画纤细的大字体和小字体,也有几个笔画较粗的大字体和小字体。所有的这些字体,写的非常跳跃、灵动,痛快淋漓,彰显出了作品中,我们古典音律艺术之美。尤其是最后的那个大大的“霜”字,在作品中格外显眼,让观赏者一目了然。

纵观我们的书法史上,还没谁敢用一个大字写满最后一竖行的。当然,这里的“敢”,不是敢不敢的问题,是因为,其他人在法度上达不到这么高精准的掌控,怕写出来不合理,所以说,没有谁有这样的魅力。只有毛主席他老人家,具有这种能够装得下江、河、湖、海,平原、峻岭的领袖气势,才能将这幅作品写出独一无二的风格和境界。

整幅作品豪放、张扬,彰显出了励精图治的大无为革命气概,形成了这幅诗词与书法珠联璧合地完美融合,给观赏者带来艺术上的强烈震憾与享受。

当我们的人生遭遇到低谷的时候,选择阳光的心态来刷新焦躁的内心才是至关重要的。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这种积极阳光的处世态度,就是我们的学习楷模。激励我们,只有保持这种不气馁,不妥协的开朗心态,才能让我们走的一路芬芳!

0 阅读:0

卓子聊聊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