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高峰堵在高架上,后排乘客好几次戳手机屏幕抬头说:"师傅,左边道更快没车!"我握着方向盘没动弹,“前面300米有个抓拍实线变道的摄像头,而且要在前面右转道下高架”,这种开车小白还爱指挥的乘客隔几天就能碰到。
开过10万公里的司机都有特异功能,扫一眼后视镜,就知道后车会不会突然超车;听见引擎声不对劲,能马上判断是轮胎漏气还是空调压缩机坏了。
这些本事不是天生的,都是方向盘上磨出的茧子里,藏着避让过800次外卖电瓶车、躲过500个井盖陷阱的经验。
有个司机在论坛吐槽,乘客总让他抄近道穿过老小区。他们不知道那些看着能过车的路,早被大爷大妈的电动三轮堵成了单行道。乘客眼里的右转是条平滑的蓝线,司机看到的却是要礼让三波行人、避开两辆违停快递车、还得防着突然窜出来的滑板少年。
某平台数据显示,早高峰导航预计的25分钟车程,实际平均要开42分钟——那些没算进去的临时检查、道路施工、学校限行,都被算法自动忽略了,而乘客只会埋怨几公里的路怎么开了这么久。
一喂顺风车司机群里流传着各种"经典语录":
"你总看后视镜是不是在偷看我?"(其实在看后车)
"前面又没车,怎么开这么慢?"(限速60且全程区间测速)
"轮胎扎钉子补下不就好了?"(侧面破损必须换新胎)
"就十几公里,很顺路啊"(完全不懂几公里花费多少时间、要烧多少油)
最让人崩溃的是成本计算。有人觉得"顺风车不就是顺路带一段,就该比公交便宜",却要求上门接送、进小区、帮忙提行李。有乘客听说要分摊高速费直接炸毛:"你自己本来就要回城啊!"他们算不出车辆每公里0.8元的综合成本,更看不见座椅皮的磨破、半年就要换的雨刷器,忽略车主私人空间的侵占,以及接送耗费的心神
其实开顺风车和坐顺风车的,谁都没错。下次要是再遇到争执,或许可以互相问一句:"您看这样走合适吗?"有时候,一句商量抵得过十个导航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