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49年10月某天,地点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内,刚刚睡醒的周总理简单洗了把脸,便投入到了工作之中,由于新国初建、百废待兴,摆在案前的文件简直比山还高,见此情形,周总理亦是苦笑着摇了摇头,随即掏出钢笔开始了批阅。
但岂料,还未下笔,一声急促的敲门声便打断了周总理的思绪,来人正是他的秘书,只听他火急火燎的表示,自己刚刚收到了一封来自澳门的信件!
澳门?会是谁呢?周总理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了一个久违的名字,因此,没有任何犹豫,他赶忙将信件撕开,随即阅读起了其中的内容。
而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好家伙,居然真的让他猜对了,来信之人不是旁的,正是当年背叛我党的大叛徒——包惠僧!至于他的目的也很简单,无他只一点,那就是想要获得原谅,重新恢复共产党党籍!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个包惠僧到底是何许人也,他为何要叛变,如今又为何想要再次入党呢?
四一二事变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包惠僧此人的革命生涯开始说起。
与常人猜想的不同,在叛变之前,包惠僧在我党之中并非是什么小人物,恰恰相反,他在中国共产党内算得上是资历最早的老革命之一了,我党还未成立,他就参加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后续又在武昌以书记的身份,组建了共产党临时支部,我党成立当天,也就是1921年的中共一大会议上,年仅二十七岁的他更是受到了陈独秀先生的委托,成为了与会人员之一。
经由这场会议的洗礼,包惠僧一举成为了我党的中坚力量,影响力、话语权极大不说,亦是身兼包括长江支部主任、北京区委秘书、武汉区委委员长等等数个重要职位。
当然了,包惠僧也没有辜负组织上的信任,在共产主义革命遭受军阀势力的打击之际,他没有畏惧,毅然决然的投入到了对抗之中,在此期间,他甚至还救下了被湖南军阀赵恒惕所通缉的毛主席。
二人之间早已相互神交,相遇后更是一见如故,包惠僧尽到了地主之谊,自掏腰包招待毛主席,即便毛主席百般警告,倘若逗留恐怕会受到牵连,他也依旧是态度坚定,在满城风雨的情况下,足足保护了毛主席将近一个月,并在最后关头将其送出城去。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历经种种,包惠僧的资历与威望亦是越来越高,不过真正让他的地位到达顶峰的,还要数后面发生的一件事。
彼时,正值陈炯明背叛革命的危急时刻,孙中山先生为了大局,只好调兵遣将准备先行讨伐此贼,在他的呼吁下,天南海北,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员皆是赶赴前线、前来驰援,例如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总理便是如此。
周总理放弃了安稳的校园,选择了提枪上阵,这般选择着实令人敬佩,不过一码归一码,仗要打,黄埔军校的教学任务也不能耽误,因此,时任广东省省长的廖仲恺先生便赶忙寻找起了周总理的替代者,大家猜猜他最终选了谁?没错,正是包惠僧!
再一次让一个共产党干部担任政治部主任,此事一出瞬间引起了舆论哗然,可让人感到震撼的是,即便如此,包惠僧却还是稳坐钓鱼台,莫说是我党之中了,就连国民党内反对者都是寥寥无几。
由此可见,包惠僧彼时的资历、威望与能力,已然不逊色于周总理,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未来他的成就也必然不俗,不说是超越周总理,在建国后也肯定会在中央高层有着一席之地,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一步错步步错,就因为一次错误的选择,竟让他从此前人人尊敬的“包先生”,瞬间沦为了人人喊打的大叛徒!
沦为叛徒
参加过中共一大、救过毛主席的性命、更是接替周总理,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包惠僧的资历与地位,在我党之中不说数一数二,也算是鼎鼎大名,本来,只要他按部就班的继续革命,未来的新中国必定会有他的一席之地,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有着如此光明的未来,他又为何会选择叛变呢?
事情还要从臭名昭著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说起。
1927年4月12日,北伐战争还未结束,岂料,刚刚掌握权力的蒋介石便悍然发动了一场“清党行动”,具体做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无差别攻击、逮捕、屠杀我共产党人!
这显然是蒋介石为了巩固权力、为了自己独裁统治的恶行,见此情形,我党中人也无不感到愤恨,但包惠僧却不然,他虽然也恨,也心疼那些牺牲的同志,可他的心中却不由得升起了一阵恐惧,是的,他怕了,他怕死,也怕自己被蒋介石打为“赤匪”,所幸就在此时,周总理的一封电报打乱了他的思绪,否则的话,或许当下他就会想到叛变!
周总理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让包惠僧尽快撤离到南昌,闻讯,虽然心有顾虑,他却也没有过多犹豫,很快就乘坐火车抵达南昌,并见到了一脸憔悴的周总理。
老友相见本该寒暄一阵,不过彼时的局面却不容他们闲聊,第一时间,周总理就传达了中央的命令,即,组织上决定创建《前敌日报》,由包惠僧同志担任主编!
接到命令的包惠僧心中总算燃起了希望的曙光,因为他知道,这显然是组织上想和反动派正面对决,同时这也意味着,历经“清党风波”后,我党的中坚力量并未受损!
说干就干,很快包惠僧就投入到了组建报刊的工作之中,但岂料,由于局势的突然变化,计划只能中途夭折,而没了任务的包惠僧也只能躲在南昌,继续等待下一个任务的委派。
至于后续的事情相信大家也都清楚,八月一日,周总理、朱老总、贺老总等人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抗争的第一枪,见此情形,包惠僧万分激动,他本想着也投笔从戎出一把力,岂料由于水土不服,他居然直接一病不起,没办法,组织上也只能让他留在家中养病,等待身体恢复后再去寻找组织。
就这样,整整半个月,包惠僧错过了太多太多大事,这着实令他心急如焚,于是,仅在身体刚刚痊愈的第一时间,他就带着妻子赶到了武汉,想要尽快为革命出一份力。
可谁知,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来到武汉后,许久包惠僧都没有找到党组织的踪迹,随即,他又走遍了此前多个秘密的组织据点,去到了高邮、黄冈、上海等多个城市,只可惜结果却是一样,当地的党组织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一般,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这可把包惠僧吓得不轻,彼时的他内心的猜想有二,一个是蒋介石已经彻底消灭了我党势力,另一个则是组织上已经将他抛弃,显然,无论哪一种结果对他来说都是沉痛的打击,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初的那种恐惧再度席卷全身,思虑再三,已经吓破胆的包惠僧终究还是迈出了那一步,即,退党、叛变!
当然,虽然已经下定了决心,包惠僧的内心却仍是不甘、痛苦的,毕竟这么多年来,他都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都在与同志们并肩作战,可问题是,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孤身一人、无法联系到组织的他实在是看不到任何希望。
他开始为自己辩解,又是说共产党、国民党都是为了国家,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都是为了人民,二者的初衷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又是说,自己本就是共产党、国民党双重党籍,退掉一个选择另外一个,怎么能算是叛变、算是叛徒呢?
想到此处,包惠僧擦掉了满脸的泪水,随即找到了当年好友、时任湖北省主席的何成浚,暂时成为了对方的幕僚,后续,眼见自己的职位太低,尚且无法保障人身安全,1931年秋,他又给蒋介石寄去了一封亲笔信,大体意思很简单,那就是放低姿态,表示自己已经退党,如今打算“弃暗投明”,打算在“委员长”麾下谋个一官半职。
闻听此讯,蒋介石那叫一个开心,原因也不难理解,谁让包惠僧是我党的中坚力量,更是最早的五十八名党员之一,他的投奔不单会让自己如虎添翼,更是能够起到极佳的宣传作用,让更多的共产党员“投鼠忌器”。
所谓“千金买马骨”正是这个道理,事实也的确如此,蒋介石很快就答应了包惠僧的请求,并将他委以重任,相继任命为了海陆空军总司令部参议、中央军校政治教官、户政司司长、人口局局长等等重要职位。
不过相信大家也能看出来,这些职位虽说关键,却始终与军事无关,在那个乱世之中,国民党政府内没有军权的官都是虚职,几乎就是任人拿捏,可以说,蒋介石对包惠僧始终都是藏着一手的,这也难怪,毕竟“贰臣”在哪都是不受待见的,不是吗?
申请重新入党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包惠僧在孤身一人、极度畏惧、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情况下,最终选择了投敌叛变,成为了蒋介石的“座上宾”,虽说权力不大,只是一身的虚职,不过待遇和俸禄却是不低,那么既然如此,后续他又为何要给周总理写信,希望能够重新回到组织的怀抱呢?
话接上文,投奔国民党后,包惠僧的确是过了几天好日子,可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伴随着解放战争的开启,国民党军堪称是节节败退,很快就丢掉了半壁江山。
我党解放全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时的包惠僧再一次感到了畏惧,组织上对待叛徒的政策与态度,他是最知道的,没办法,他也只得选择逃跑,于1948年底带着全家老小偷偷逃到了澳门。
在澳门,包惠僧见证了国民党的彻底战败,也得到了新中国建立的消息,闻听此讯,他的内心着实是五味杂陈,有激动,毕竟这也是他最初的理想,有后悔,悔不该当初的一念之差,更有憧憬,憧憬组织会看在过去的功劳上,对自己不计前嫌。
想到此处,时隔二十余年,包惠僧再一次颤抖着举起了笔,随即向周总理写去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很简单,一是认错,承认自己当初是“猪油蒙了心”,二是回忆往昔,希望周总理能够看在过去的功劳与情分上原谅自己,三是请求,请求回到国内,并获得重新入党的机会。
待将信件送出后,包惠僧算得上是每天翘首以待,等待着周总理的回复,而周总理这头同样十分纠结,说他不恨包惠僧吧,那不现实,说他不记得二人的感情,与对方曾经的功劳,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没办法,他也只得找到了毛主席询问意见。
得知此事后,毛主席同样无比纠结,思虑再三后,不知是念及当年的救命之恩,还是理解彼时艰难局势下对方的选择,又或是为了将包惠僧塑造成一个典例,让更多流落在外的人才返回华夏大地,反正他最终是答应了下来,只不过却有一个条件,即,包惠僧回国后,必须用实际行动对党、对人民作出交代!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许可下,包惠僧终于回到了国内,也见到了曾经朝夕相伴的革命战友们,接风宴上,他老泪纵横,神色中的愧疚溢于言表,此后他亦是用出了一百二十分的力气,坚决遵守毛主席的条件,为人民服务、为党服务、为国家服务,先后任职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内务部研究院、国务院,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而这也算是赎清当初的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