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性格迥异,两只看上去非常可爱的小猫,其对人对事的态度则可能完全不一样。
有些猫温顺乖巧,另一些猫的脾气则更为火爆,甚至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
那么,同样是猫,猫与猫之间的差异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
有些猫从不敢打人,有些猫则敢对人出手相向,这又是为什么呢?
遗传猫咪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基因调控的。
研究表明,某些品种的猫咪其天生就具有更强烈的防御性和攻击性。
比如暹罗猫相较于其他品种的猫咪,可能就更容易出现攻击行为。
有动物行为学家对多个品种的猫咪进行了长期观察,在一组涵盖了暹罗猫、波斯猫、英短猫等不同品种的研究样本中,暹罗猫表现出攻击行为的频率大概是每互动100次,会出现15次的攻击行为。
而其他猫咪的这一频率,则在3~5次。
这很可能是因为暹罗猫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特定的环境,保留了更多自我保护和争夺资源的本能基因。
也就使得它们会更具攻击性,出现“打人”情况的概率也就更高。

猫咪早期社会化程度对它们长大后行为影响有着重要意义,而早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大约在出生后2~8周的时间。
在这个阶段,如果猫咪能够接触到人、其他动物,并获得正面的积极体验,那它们长大后就更可能成长为“比较友善”的猫咪,打人的情况自然会很少。
相反,如果猫咪早期社会化不足,或者在其幼年时期,与人互动时得到了不好的体验,那它长大后可能就会更谨慎地与人接触。打人的概率自然也会变大。

猫咪成长的环境也会深刻影响猫咪的性格。
如果一只猫咪是在充满压力、极不稳定的环境中成长,那它就会更容易出现攻击行为。
比如多猫家庭,相对于单猫家庭来说,生活环境就相对不那么稳定。
因为猫咪之间可能会为了争夺生活资源(比如食物、猫砂盆、休息地)等,更频繁地出现攻击行为。
据统计,在多猫家庭中,当每只猫的空间占有率低于7平方米时,其出现攻击行为的频率比单猫家庭会高出30%。
此外,经常受到打骂、惊吓的猫咪,也会因为长期处于焦虑和不安,而变得更具攻击性。它们会把攻击作为自我保护的手段。
这样的猫咪,也会更容易出现打人的情况。

你与猫的互动方式,可能直接影响了猫是否会打你。
如果你经常把自己的手作为“玩具”让猫玩,那猫在玩耍的兴奋之下,很可能就出现打人、抓人的情况。
有研究发现,习惯用手逗弄猫咪的人,其猫咪出现攻击主人手部行为的概率为40%。
而使用玩具和猫互动的人,其猫咪攻击其手部行为概率仅为10%。
足以看出,正确的互动方式,可能直接决定了猫会不会经常“打你”。

猫敢不敢打人,其实和以上这些因素都有关系。
那么,你家小猫敢“打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