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领湃科技公告,公司正在出售的动力电池电芯生产厂房相关设备,剥离这块产能利用率极低、经营不佳的业务,以期挽救自身的财务状况。
公告称,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湖南领湃锂能有限公司(下称“湖南领湃”)拟与衡阳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弘新建设”)签订《资产转让合同》,湖南领湃向弘新建设出售所持有的1#厂房的部分配套动辅设备,交易价格4874.68万元。
据领湃科技分析,随着新能源电池行业市场竞争加剧、技术更新加快,2023年公司对1#电芯生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和终端产品调整,由135Ah电芯改造为100Ah电芯,但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单位成本仍高于同行业;2024年,1#电芯生产线产能利用率较低,主要为消化前期库存的135Ah电芯和100Ah电芯形成销售收入约2579.67万元。
自2020年跨界锂电以来,重资产属性得动力电池行业致使领湃科技一直处于亏损当中。
资料显示,领湃科技成立于2002年,并于2016年8月在深交所创业板A股上市。2020年,公司开始涉足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形成了“新能源电池+表面工程化学品”双主营业务的发展模式。公司产品线涵盖了电芯、模组到系统集成,全面布局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及工程机械三大应用领域。
2020年,领湃科技亏损5037.59万元,提到的亏损主要原因之一即为“新增拓展新能源动力电池业务,管理费用与研发费用同比有较大幅度增加;由于新能源动力电池业务正处于发力产能建设和研发投入期间,未到投产期,报告期内尚未能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
2021年,领湃科技实际控制人变更为衡阳市国资委,领湃科技扩大新能源电池产业投资。当年,领湃科技于第四季度达成第一条1.8GWh的动力电池生产线投产,但当年亏损扩大至1.25亿元。
2022年,新能源电池业务营业收入已占领湃科技营业总收入的74.38%,已转变为公司主营业务。当年领湃科技实现营收4.79亿元,同比增加228.15%;但归净利润为-2.37亿元,同比减少89.74%。
正处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阶段,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水涨船高。当年,该公司获得上汽通用五菱、江苏吉麦汽车、北京汽车制造公司、东方旭能等客户订单,并进入全国动力电池企业磷酸铁锂细分市场装机量排名前15位。
2023年,领湃科技进一步剥离表面工程化学品业务,聚焦新能源业务。但此举依旧没有解救公司于窘境,当年公司继续亏损2.09亿元。
且2023年至2024年,锂电行业迈入下行周期,电池产能严重过剩下,低价竞争激烈,加上是市场格局愈发稳固,末尾淘汰制加速开启,多数原本布局动力电池业务得企业退出该市场。
从产能利用率看,领湃科技在新能源电池业务刚刚投产起步的2022年,其产能利用率为61.05%;但2023年,直接降为3.70%(总产能为2.74GWh)。今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也仅为10.13%。
据悉,领湃科技是衡阳市“十大”主导产业中新能源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其电芯生产基地占地面积800亩,共8条生产线,总规划产能达15GWh。
剥离动力电池业务后,领湃科技将目光聚焦在储能业务上。其在公告中强调,2024公司已逐步转向依靠 3#产线生产280Ah及314Ah的储能电芯为主并聚焦储能系统业务。
本次向弘新建设出售1#厂房的部分配套动辅设备,符合公司逐渐剥离经营不佳的动力电池业务、整合资源聚焦毛利率较高的储能电池及系统的业务发展需要,有利于改善财务状况,提升资产有效利用率和盈利能力,同时增厚公司营运资金储备。
另外,同日,领湃科技还发布全资子公司签订《租赁合同》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本次关联交易主要是基于公司聚焦储能电池及系统业务发展的生产经营所需,租赁标的包括电芯生产线厂房及动辅设备、中试线厂房、大储线厂房、模组线厂房及设备,可以保证子公司新能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日常业务经营。
据了解,在储能方面,领湃科技现已开发出全系列储能产品,包括源网侧、工商业侧、家用储能等二十余种,产品远销南美、欧洲等十几个国家。
只不过,2024年储能市场也由一片“蓝海”转为“红海”。随着大量资本、企业的涌入,储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间在技术水平、成本控制、市场份额等方面的竞争日益白热化。
在电芯端,国内方面,由于产能过剩叠加原材料价格暴跌,电芯价格已经跌至谷底,不少企业储能电芯价格已经不足0.3元/Wh,形成成本倒挂得局面。
业内人士告诉起点锂电,很多企业为了占据市场份额,维持产线运转,不得不陷入低价漩涡之中,就看谁先被淘汰。
而国外方面,今年以来,虽然不少企业已经斩获海外订单,但考验也更多。海外储能尤其大储市场不仅考验企业的品牌力,也需要经历认证和项目积累。同时,要有长期运维的能力,若不过关,赔偿风险大。
因此,对于剥离动力电池业务、聚焦储能市场的领湃科技而言,考验与挑战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