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晚年直言: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婚姻确实不大般配

卓子聊历史 2023-10-27 07:22:01

毛主席,中国历史上的伟大领袖,世人心目中的“神明”,他的革命事迹为众人所熟知,他的奉献精神为万人所敬仰。

但对于毛主席的个人生活,大家似乎都不太了解。可能有人知道毛主席曾有过四段婚姻,但却不清楚他的每段婚姻中,都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毛主席那一段曾被众多革命同志羡慕,但却被革命女战士刘英认为“不协调”的婚姻——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婚姻。

从而去发现毛主席人生中鲜为人知的“秘密”,弄清刘英在晚年直言: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婚姻确实不大般配的原因,学习经营好幸福婚姻的智慧。

一、灵魂在落寞时相遇

1927年8月,18岁的贺子珍跟随江西永新暴动队伍来到井冈山,成为井冈山上的第一位女战士。

那时的她,经历了哥哥被国民党右派抓走的胆战心惊,对严峻的革命形势深感忧虑。

而同年10月,34岁的毛泽东指挥秋收起义的部队辗转到了井冈山,开启了新的政治生涯

那时的他,丢失了杨开慧的消息,误以为妻子已经牺牲,对亲人的离世深感悲痛。

然后,或是机缘巧合,两个失落的灵魂,在到达井冈山后都住进了茅坪八角楼,从而产生了一段奇妙的缘分。

当时,在毛泽东见到贺子珍的第一面时,便被这位誉为“永新一枝花”的女孩所惊艳。因为那年贺子珍,正值十八年华,青春靓丽,宛如刚升起的朝阳,让陷入灰暗的他,不禁想要靠近。

不过,比起外貌,才是更让毛泽东倾心,是贺子珍的内在。因为在工作时的贺子珍有些超乎年龄的优秀,她很善于鼓动人心,发动群众,同时又写得一手娟秀端正的好字,这样毛主席欣赏不已。

而贺子珍呢,她对毛泽东的印象也很不错。很早之前,贺子珍就听说过毛泽东的大名,还曾经阅读过许多毛泽东发表的文章,对毛泽东的思想和见解都很认可,十分崇拜。

之后,在井冈山工作的过程中,她又亲眼见识到了毛泽东的才华和能力,心中的那种喜爱之情,变得更甚。

于是,经过身边同志们的“助攻”,毛泽东和贺子珍中间的那层“窗户纸”,很快便被捅破了。1928年5月,在大家的见证下,两人喜结连理,成为了一对令人羡慕的“红色情侣”。

而婚姻的开始,往往都是以“幸福甜蜜”为主题的,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婚姻便是如此。

红四军七大上,毛泽东参加前委书记,但不幸落选,贺子珍给予陪伴和安慰,一直守候在毛泽东身边。而后毛泽东又身染疟疾,急需调理,贺子珍便经常到附近的村子里去找医生,或者到很远的城镇寻偏方,精心照顾毛泽东的生活。

而毛泽东也对贺子珍爱得深沉,在长征出发时,贺子珍已怀有身孕,毛泽东因为要集中精力指挥红军,便派警卫员专门照顾贺子珍。后来,在贺子珍在贵州遭遇敌机轰炸,身中数弹时,毛泽东泪流满面,哀求医生全力救治,怕贺子珍留在那里,说“死都要把她着走”。

那个时候,毛泽东和贺子珍同风雨,共患难,相互疼爱,相互依偎,任谁看了都要说声“羡慕”,直呼他们的婚姻简直“绝配”。

而和毛泽东一起,走完了整个长征,见证了这一切的革命女战士刘英,当时便是这样认为的。

二、爱意在琐事中消磨

不过,贺子珍与毛主席的这种状态,在红军长征顺利到达陕北后,慢慢地产生了一些变化。

因为在长征时,人们首先考虑的是生死大事,所以柴米油盐都无关紧要。但长征胜利后,生活趋于安定,鸡毛蒜皮似乎就成了大事。

同时又因为毛泽东虽博学儒雅,但也是提出“武装夺取政权”的英雄好汉,性格多少有些强势。而贺子珍虽外表温柔,但也是“18岁就骑马走天下”的铿锵玫瑰,性格难免过于倔强。就这样,一个铁,一个钢,碰到一起那是响叮当。

比如有一次,贺子珍毛泽东为炒了一碗十分爱吃的辣椒,毛泽东因为觉得当时生活条件依然艰苦,便分作好几顿吃。可贺子珍发现后,认为这些辣椒已经变质了,不能再吃了,便做主将剩下的那些倒掉了。

而后,毛泽东在吃饭时,没看到那碗剩的辣椒,便询问贺子珍,却得知她已将辣椒全都倒掉了,火气便一下就上来了,打翻一旁的洗脸盆,里面的水泼了一地。

而贺子珍见此情景,心中是又气又委屈,便跑出家门,找战友刘英诉苦,直到晚上才回去。

还有一回,贺子珍拿出一只干熏鸭,准备炖烂了给毛泽东吃,因为她觉得这样更有利于肠胃不好的毛泽东消化。可毛泽东不喜欢,非要干嚼着吃。于是,两人便为怎么做这只鸭子拌了嘴。

这样的事情在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婚姻中还有很多。不过,婚姻本就如此,似乎没人能够逃掉琐碎日常的折磨,争争吵吵,小打小闹,两个人一辈子就这样“相爱相杀”走过了。“树洞”刘英是这样认为的,周围的革命同志们也都是这样认为的。

然而,谁知在不久后,“小打小闹”竟然演变成了“从此诀别”。

三、婚姻在“掉队”后破裂

1937年初,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和权利有了质的提升后,似乎快要到达顶峰。但与之相反的却是,他与贺子珍的感情却开始一路向下。

因为权利越大,也就意味着责任越大。当时毛泽东除了要参与党和军队重大决策,还需要和社会各界建立广泛联系,比如和那些突破层层封锁来到延安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可谓是,忙得见不到人影。

而贺子珍的境况却与毛泽东有着天壤之别。由于经历了长征战火的伤害和频繁生育的折磨,贺子珍的身体早已是虚弱不堪,大不如前。同时又因为思想文化的落后,她也不能够参与一些重要的革命任务,只能困在柴米油盐里。可以说,闲得有着发慌。

而这种巨大的差异,让两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远。而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的到来,则让两人的感情彻底分崩离析。

当时毛泽东应邀接受美国女记者的采访,由于那位女记者性格开朗,无拘无束,加上毛泽东本人也爱开玩笑,于是在采访过程中,两人谈得无比融洽,异常开心。

但是这其乐融融的氛围却让与毛泽东“无话可说”的贺子珍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冲动之下,她便咒骂了这位记者,还出手打了人家。

毛泽东见状,就批评贺子珍不懂事,小题大做,不顾影响。而贺子珍则不服,觉得自己只是在维护婚姻。就这样,两人越吵越厉害,谁也不理谁。

没多久,同毛泽东怄气的贺子珍,收拾好行李,留下了“从此诀别“四个字,便离开了延安,计划先前往西安,再辗转上海,治病休息,学习提升。

然而,当时恰逢上海局势混乱,战火连天,贺子珍只好改变计划,决心前往苏联。而有此打算,是因为当时党内许多同志,在经历长征时患上了伤病,延安医疗设备又不够先进,中央就决定送他们前去苏联治疗,刘英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在得知好友刘英的行程,一时间不知道去哪里的贺子珍,便做出了同刘英一块前往苏联的决定。

毛主席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对贺子珍做出了劝阻,但挽留无果,倔强的贺子珍一心想要离开。于是毛主席便嘱咐拜托刘英照顾好贺子珍,同时也让刘英在政治上多多帮助贺子珍,让贺子珍多她读点书。

刘英明白毛主席对贺子珍身体状况的担忧,也理解他希望贺子珍文化、政治水平提高的心情,于是便答应下来:“你放心,我一定帮助她!”

在到达苏联后,刘英一直对贺子珍很照顾,给予了她无限的关怀和陪伴。但是,却始终无法抹平贺子珍内心的伤痛,因为贺子珍的命运真是太不顺利了。

刘英的病情,在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和休养,有了明显改善。但贺子珍却因为身体里的弹片无法取出,饱受折磨。再加上,她刚来苏联不久,便发现已经怀了毛主席的孩子,辛苦十月,待婴儿出生,可孩子却六个月的时候,死于高热。

婚姻的不顺,孩子的夭折,让贺子珍伤心不已,经常跑到儿子的墓前默默哭泣。

为了贺子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也为了毛主席交给她的任务,刘英努力鼓励贺子珍阅读学习,寻找新的生活方向,可效果似乎不佳。

1939年初,刘英收到了中央发来的电报,要求她立即回延安。而贺子珍,则需要继续留在莫斯科学习深造。

刘英在接到命令返回延安后,便第一时间向毛主席作了汇报,告知了贺子珍过去一年的生活情况,表达了贺子珍失去儿子深受打击的心疼,对未能完成毛主席交给的任务而深感愧疚。

毛主席在听完后,沉默了许久,无奈地叹了口气,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一段时间后,毛主席身边有了新人陪伴,他与贺子珍的婚姻就这样在世界的两个角落里分崩离析。

许多年后,贺子珍回到了祖国,再次见到了毛主席,谈起那时的别离,非常遗憾地说到:“都是我不好,我那时太不懂事了……”

而她的好友刘英,晚年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也不禁唏嘘。她坦言,贺子珍的经历让她十分心疼和怜悯,但是她也认为她与毛主席的婚姻有些不协调。

贺子珍为毛主席生儿育女,陪伴主席走过艰难岁月,抗过战争伤害,真的令人敬爱。但是她性格有些倔强,在婚姻中不能包容伴侣,文化素养也有些低,在思想上不能进行交流,也真的不适配。

总结:

回顾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婚姻,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到革命先辈们为建立新中国所作出的贡献与牺牲,还能从中获取到婚姻以及生活的智慧和真谛。

其实,维系婚姻稳定最坚韧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性格上的相互包容和精神上的共同成长。相互包容,两人才不会背对背;共同成长,彼此才能够不掉队。愿我们大家都能够明白,好好经营,拥有幸福的婚姻和美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

《刘英自述:张闻天夫人口述历史》刘英 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一日

《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毛泽东与贺子珍》 孔东梅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

11 阅读: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