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美国人质疑“未来谁能养活中国”?袁隆平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卓子聊历史 2023-09-25 07:07:02

在《袁隆平传》这本书里,有这样的记述:当听到美国人“未来谁能养活中国”质疑时,袁隆平理直气壮地给予了回答。那么,美国人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质疑?袁隆平院士到底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01无端的质疑

20世纪90年代中叶,西方舆论中,“中国人养不活自己”的论调很流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前美国农业部政策顾问、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谁来养活中国》论文中表述的观点。

这篇论文发表在1994年第5期他自己编的《世界观察》刊物上。文章发表后,从1994年下半年起,他就到处演讲抛售他的观点,对中国粮食问题评头论足。

这就是所谓“布朗命题”或“布朗旋风”的由来。布朗对我国粮食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过一番调查,在收集到较为详实的数据后,对我国1990年到2030年40年间的粮食产能进行了分析预测。

布朗在论文中,分析了中国粮食短缺的原因:第一,正处于人口增长的高峰期;第二,淡水资源不均衡,严重缺水;第三,耕地因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而越来越少。

由此布朗预测:我国从1990年到2030年,人口将由11亿增到16亿,人均消费粮食将从300公斤增加到400公斤,粮食需求量将由3.46亿吨增加到6.4亿吨。

与此同时,耕地将从0. 91亿公顷减少到0.48亿公顷。虽然粮食单产可能从每公顷3705公斤增加到5700公斤,但总产量会从3.4亿吨减少到2.74亿吨。

到2030年,中国粮食收成仅能满足42.5%的需求,而剩余的只能靠进口粮食才能解决。关键是,到时会有那么大的进口量吗?对此,布朗又以他的论文成稿的上一年,即1993年全球粮食的出口量为基数进行了推算。

当时全球粮食的出口量才2亿吨,已基本处于再增长的极限,到2030年,要成倍增长已难上加难。况且那么大的缺口,还只是中国一个国家的需求量,如果再加上其他上百个国家的需求量,这个缺口就大得无法想象。

没有那么多粮食可以出口,不仅中国庞大的人口群体无法生存,而且整个世界都会受到中国缺粮的影响,继而发生世界性的粮荒,甚至是社会动荡。

这就是布朗的推演逻辑和他要达到的目的,他想借此引起各国对粮食问题的重视,但他的“苦心”,却被别有用心者当成了“中国威胁论”的炮弹,引起不少指责和强烈抗议。

为加深布朗对中国的了解,1995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以某研究所的名义,特意邀请布朗访问中国。

许多学者与他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沟通和辩论,也跟他扒拉了很多数据,但还是没有说服布朗,他在访问回国后,还将长篇论文扩充成了一本书。

这本书的书名,跟他的论文名一样,也叫《谁来养活中国》,并加了一个副标题:唤醒小小的星球,封面的大问号非常刺眼。

书籍正式出版后,发行范围更广,引起世界震惊。与此同时,我国报刊和出版界,也相继刊登和组织出版了大量阐述粮食问题的专论和专著。

但奇怪的是,无论在面对面的论战中,还是在公开发表的专论专著中,几乎都没有专门提到,杂交水稻在解决中国粮食问题上的巨大作用、广阔前景。

02霸气地回应

给予布朗“未来谁能养活中国”质疑最有底气回答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杂交小麦之王李振声、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等一批农业技术学家。

就在布朗的论文抛出后不久,1995年6月底,袁隆平院士和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在长沙出席学术会议时,抽空深入探讨了中国的粮食问题。

他们的探讨比其他学者更加理性、贴近实际,全部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厘清了中国粮食增长的历史路径、科研潜力及土地承载能力等问题,从本质上驳斥了布朗的谬论。

袁隆平院士曾读过布朗的文章,赞赏他的学术态度,称道他文章论证的严谨、数据的准确以及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但他同时也指出了布朗预测忽略的细节或是不想关注的问题。这个细节或问题又是什么呢?

那就是科技的力量。因为合理的科学技术,完全可以让农作物的产量有所提高。

自1964年起,袁隆平带领水稻科研团队,克服科研经费不足等困难,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不断求得突破,找到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有效地突破了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

他们在改良形态的同时,紧密利用杂种优势,圆满完成了杂交水稻五期计划,每一期的亩产量,都比上一期净增100公斤以上,实现了五连跳。每亩产量从700公斤,跳跃到了1100公斤,不断刷新了亩产纪录。

目前,杂交水稻的年种植面积已超过2.3亿亩,每年增产粮食超过200亿公斤。

袁隆平堪称“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他研制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探索出了我国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老百姓“吃不饱饭”的被动局面。

但在早些年的国际型粮食会议上,袁院士与布朗会面时,他还不是很有底气地回答布朗的质疑,只能探讨一些一般性的学术问题。

攻克杂交水稻技术难题后的袁隆平院士,这时才站了出来,霸气地回应了布朗的质疑:“我们中国人就可以养活自己。”2005年底,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正式宣布: 从2006年1月1日开始, 联合国停止对华援助粮食。

联合国的这项援助,从1979年起,已持续了26年。现在不仅不需要援助了,还成为了重要的援助捐赠国。先后向塞拉利昂、布基纳法索等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粮食援助。

截至2022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已连续八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品种对单产的贡献率超过45%。

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用事实回应了布朗“未来谁能养活中国”的担心和质疑,同时也让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变得十分可笑。

03造福全世界

中国不仅养活了自己,而且还为其他国家解决粮食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袁隆平院士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他想象着,杂交水稻长得似如盖的大树,人们可以在下面乘凉;他期待着,每个国家都能种上杂交水稻。

他曾说:全球有1亿6000万公顷稻田,如果拿一半来种杂交水稻,即使每公顷只增加2吨,也可以多出1亿6000万吨粮食,那样就能多养活4-5亿人了。

随着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很多粮食短缺问题突出的国家,把眼光转向了中国,瞄准了袁隆平,特别希望能学到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希望利用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解决缺粮国家民众吃不饱饭的问题。

该组织每年都要派遣一批第三世界国家的农业技术专家,到袁老所在的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习。

2007年5月,袁老刚从美国开会回来,又有16个国家的40多名水稻专家,来到长沙学习四个月。他同往常一样,在开班仪式后,亲自给学员们上第一课。

2007年9月16日,美国杜邦先锋海外公司副总裁保罗·谢克勒,飞抵长沙,与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署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

这次合作,袁院士被聘为先锋公司的杂交水稻顾问,目的是在亚非地区推广杂交水稻种植,襄助袁院士早圆“温饱全人类”的梦。

而亚非地区,聚集了世界上最多的贫困人口,他们的温饱让袁老牵肠挂肚。因此,当杜邦先锋公司找他谈合作时,正合了袁老的心意。当袁老在合作协议书上签字后,听到谢克勒讲了这样的话:

伟大的科学家袁隆平院士,通过科技使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先锋公司有信心襄助,让更多更好的杂交水稻种遍世界。这既表达了全世界对袁院士的崇敬和信任,也给那些质疑或怀疑的人,指明了解决粮食问题的路。

马达加斯加农业部长在看望袁隆平院士时,送给他一张新货币,向袁院士表达了该国发展杂交水稻的决心。因为这张最大面值的货币上,印有水稻稻穗图案。

自从美国圆环种子公司1979年率先引进杂交水稻后,越南、菲律宾、印度、斯里兰卡等40多个国家也先后引进,种植面积达150万公顷。

菲律宾在袁院士委派的专家援助下,利用杂交技术使水稻单产提高了两到三倍,走出了缺粮困境。

越南曾经是亚洲稻米进口的国家,1993年引种中国杂交水稻4万公顷,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当年增收水稻1亿公斤。目前,越南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达65万公顷,单产增加40%,成为亚洲仅次于泰国的第二大稻米出口国。

此外,印度借鉴中国技术培育出了多个适应当地条件的杂交水稻组合。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截至2008年,全世界约有22亿亩稻田,即使只拿出一半来改种杂交稻,每年所增加的粮食就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

袁隆平院士曾说:“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因此,面对“未来谁来养活中国”的质疑,答案只有一个:“中国要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

附件1:参考资料

1、《袁隆平与布朗》(知网)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gchrJ08w1e7eWoVfj7plMzd--WGyAW7_4FGmCW3bWa9TdldpgE1OH-CZ_vJsAIewtLjeI298B-s&uniplatform=NZKPT

2、《联合国停止对华粮食援助“谁来养活中国论”破灭》(知网)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gchrJ08w1e7eWoVfj7plMyU5q5-yuOU6b9p4Wa6gkkCOUvpXYkxrorbR7TVNrvgGFsgy2crd6Rm&uniplatform=NZKPT

3、《谁来养活中国》(作者:美莱斯特布朗)(知网)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jkpgKvIT9NkGsvn6cq9Bo1idzC7v2P6Q3x57WrhBSGrkI6xHb-xt3M3dbObQnYBAanFSVVMf7v0&uniplatform=NZKPT

4、《袁隆平传》(书籍)

5、《深刻难忘的两次采访》(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hunan.gov.cn/hnszf/hnyw/zwdt/202105/t20210524_19355847.html

6、《中国未来粮食安全论》(知网)

7、《中国会使世界挨饿吗?——中国农业专家与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博士座谈》(《农经》1995年第9期)http://www.cqvip.com/QK/81181A/19959/1004915961.html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