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早上四五点钟,按照原定计划,由张学良在东北军中的将领刘多荃、白凤翔、刘桂五,孙铭久等带兵到临潼。
当时双方打起来时,蒋介石还没有起床,听到枪声以后,就向屋后面的山坡跑去了,顺着骊山山坡一直跑到山半腰,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下面躲了起来。
此时的他还没弄清楚到底是红军打进来了还是东北军兵变,直到东北军将领孙铭久找到他以后,他才明白这是一次有计划的的行动。
这就是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的兵变,他俩将蒋介石扣押在西安,想通过这种方式逼蒋抗日,而正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内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抵御外敌的侵略。
在此次事变过后,杨虎城所率领的“小西北军”分崩离析。
那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西安事变”后军队的变化
在西安事变发生以前,杨虎城的部队有两军两师八个旅,大概有六万余人的正规军,在加上地方的保安团,人数接近十万,这在当时是不可小觑的地方势力。
但是在西安事变以后,杨虎城所在的部队兵力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因其中的高级将领对时局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所以杨虎城的部队人数由十万急剧减少到三万多人。
这其中包括第七军的军长冯钦哉,第49旅的旅长王劲哉以及直属警备旅的第一旅和第二旅的两个团。
这些人在投靠蒋介石以后,主要有两种结果,第一种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主要是直属警备旅第一旅旅长王俊以及第七军124旅旅长武士敏,他们两人在中条山战役中牺牲了。
第二种是升官了,蒋介石对于投靠他的将领一般都采取升官夺兵权的措施,如警备第二旅的团长沈玺亭以及第49旅的旅长王劲哉,他的部队是后期在对日作战过程中才发展起来的,这个人我们后面会详细说到他。
对于这些西安事变以后投靠过来的将领,蒋介石根本就不信任,因此对于他们,蒋介石采用“杯酒释兵权”的做法,让他们毫无反抗之力。
那么我们就要说到一个怪人了,就是王劲哉。
抗战怪杰——王劲哉
西安事变的发生,使得蒋介石所在的官员对于这些杨虎城的旧部是极其不信任的,那么对于王劲哉也不例外。其中以陈诚、汤恩伯为首的官员对王劲哉也是心有怀疑。
他们希望通过擢升王劲哉为副军长以除实权,派谢某接任王劲哉所在的部队。王劲哉意识到这个诡计以后以部队要在鄂西休整为由脱离了陈、汤的掌控,并且派自己的心腹秘密杀掉了谢师长。
陈、汤二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怒,一气之下就扣下了给王劲哉部队的军饷,他直接以沔阳为中心,建立起了自己的独立王国。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将部队逐渐扩大,拥有了9个旅的士兵,并且还占有鄂中6个县的地盘,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王国”。
在这个“王国”里,王劲哉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执行权,为了保证正常的运行,他还口头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谁违反了不但本人要被杀头,而且还要连坐,这倒有点像回到了封建王朝似的。
王劲哉从来都是言出法随,绝不马虎。裁缝陈某因做的子弹袋不合要求,犯了王师长“没良心”罪,当着百姓的面被刺刀捅死。除此之外,王劲哉还经常指派部下化装查哨,以此来检验自己的军队是否按照自己的命令来执行,遇到违反王劲哉要求的都被全部处死了。
他在自己的辖区内作风过于严苛,但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却值得称赞。
1941年5月,日军司令河野派遣部下和王劲哉进行谈判,王劲哉对于日军的部下没有什么好脸色,对于他们的劝降也是充耳不闻。
日军的部下见王劲哉如此油盐不进,晋威胁说道:“若是惹恼了武汉警备司令河野,决不轻饶。”这样的威胁,对于王劲哉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处,王劲哉还杀了日军来使。
都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而王劲哉的举动对于日军来说意味着挑衅。因此,随后奇骏在峰口向王劲哉部发动攻击,因日军的人数多,火力猛,导致王劲哉的部队很快被火力压制了。
这让王劲哉很着急,所以他一边奋力抵抗,一边向鼓舞士兵,不要怕飞机,尽力冲,就这样,官兵受到鼓舞,拼死战斗,打死了40多人。
随后,王劲哉命各团选派精英组成30或50人的小队夜袭日军,使得日军乱成一团。此战共消灭敌人1800人,河野气的率军返回武汉,但也因此对拿下王劲哉部有了必灭的决心。
因王劲哉不听蒋介石的命令,对于他们的示好也不接受,因此,他们和日军一样有了共同打击的目标。
在1943年,古贺太郎武汉见了汪精卫政府军委会委员刘国钧,希望能与他达成一致,共同消灭王劲哉部。没想到,刘国钧是蒋介石亲自派遣打入日伪军的人,他之前接到命令是借日伪之手搞掉鄂中“王国”。
为此,日军武汉司令部出动了第13师,第40师团,第58师团共16个大队两万余人,调动了伪军数万,配以50架飞机助战,由伪军打头阵,开始了向王劲哉的进攻。
古鼎新是因向王劲哉表忠心,结果引起王的猜疑,在被王杀之前主动投靠了日军,所以古鼎新对王劲哉的布防,兵力,火力配备了如指掌,他引导一支伪军,从王防守薄弱处直插王劲哉的司令部,将王劲哉活捉了。
而王劲哉的部队因军中无人指挥,也都葬身于王劲哉劳民伤残搞起来的那些碉堡工事和沟沟坎坎之中。
在沙口的大路上,四位民夫抬着王劲哉,沿途日军列队肃立,向这位受伤的中国军官行军礼。到达峰口日军指挥部以后,日军将领古贺宴请王劲哉,请他坐在大皮椅上,王劲哉大气地坐上去,日本士兵给他倒酒,他一滴未喝,全部倒在了地上。
对这个举动,古贺并不生气,而是打量着这位让皇军损兵折将的中国军人,后因和王劲哉交涉无果,古贺将他囚禁了起来,直到日本投降后,王劲哉秘密回到陕西,被胡宗南逮捕,在被押往南京途中逃脱。
随后给毛主席写信:“我要去延安,光杆司令你要不要。”毛主席立刻回信到:“欢迎。”在全国解放后,王被任命为陕西渭南军分区司令。
“小西北军”将领——冯钦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冯钦哉所在的第七军扩编为27军,自此脱离了杨虎城的部队。在七七事变发生以后,冯钦哉自动请缨,率部队前往河北参加抗日战争。在保定决战中,冯钦哉率领部队战斗10余日,使得主力部队安全转移。
1938年春,冯钦哉在晋南游击战中与红军相互配合,击退了进攻子洪镇的日军,此后又打了几场胜仗。在11月时,蒋介石命令他遣散指挥部,并调任为第14军的副司令,这让冯钦哉完全失去了对旧部的掌控。
后来在与中共领导人一起抗日的过程中,因与朱德,彭德怀交往过密而引起蒋介石的不满,随后,在1939年,蒋介石将他所属军的指挥权交给了武士敏,而他只奉命带部队驻守在河南省,后来又调任第一战区副长官,驻洛阳,自此,冯钦哉的兵权被完全剥夺。
冯钦哉对失去兵权很不满,也很不甘心,因此,在1942年,他去重庆面见蒋介石,希望蒋能给他兵,让他带兵打回山西。但蒋介石对于他的请求,每次都找借口拖延,等了一年多,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回复。
他这才明白蒋对于这些西安事变以后投靠他的将领很不信任,为此开始有些失望了。
从1941年开始到1947年之间,冯钦哉的职位不停地再变,但是他却始终没有得到兵权,因此,他对于国民党的这些做法也有些失望。
在1948年底,解放军包围北平,蒋介石用飞机接高级官员南下时 ,冯钦哉却选择了留下来,当时有人劝他,说他西安事变时反对共产党,是要被当做俘虏的,但是他也毫不在意。
在北平能和平解放的问题上,他也积极支持。
在当时,傅作义希望找一个地位高,资历老同时又和共产党关系密切的人来做自己的代表,傅作义想到了邓宝珊,但当时的邓宝珊在陕西,傅作义知道冯钦哉与邓宝珊是好友,就请他去陕西请邓宝珊来北平做代表,冯欣然前往。
在1949年,邓宝珊到达北平以后,使得北平在和平解放的问题上与共产党达成一致。
在北平解放以后,共产党邀请他出来做工作,但是他却拒绝了,还说老百姓是国家的主人,官吏是奴仆,他要做百姓,不做官吏。
但后来,经过党的教育,他还是于1956年加入民革,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的建设工作。
牺牲于中条山保卫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全国进入了抗日的统一战线,而投靠蒋介石的小西北军的将领也是如此,其中第七军第124旅旅长武士敏和直属警备旅旅长王俊也参加了抗日战争。
武士敏是河北怀安人,很早就考上了天津法政学院,是那时候比较早的大学生了。
在过诶的进步势力和保守势力激战正酣时,武士敏和晋陕两地的革命党人续范亭,弓富魁、南汉宸结为患难之交,同赴国难。
武士敏的三个拜把子兄弟中,续范亭和弓富魁都曾与杨虎城结为兄弟,而南汉宸又是杨虎城聘为高级军师的早期共产党员。
所以,在1927年,杨虎城在军阀混战中,兵退皖北,养精蓄锐,以图东山再起。
同时,广邀各方豪杰,听闻高级军师南汉宸谈起武士敏,所以立即请武士敏人所部第一师第一旅旅长。
1936年秋,西安事变爆发后,武士敏因是杨虎城的部下,曾遭到逮捕,后来经于右任先生极力说情,才被释放。
西安事变后,武士敏和赵寿山,孔从洲一样参加了庐山干部培训班的学习,正在这个时候,七七事变爆发了,武士敏和赵寿山立即开赴华北前线。
在中条山的敌后战场上牺牲了。
结语
在西安事变结束以后,这些人虽然逐渐脱离了杨虎城的部队,但是他们却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员猛将。
参考资料:
吴任未,王启农.冯钦哉传略[J].沧桑,1995(02):37-41.
向虎雏.向岩与抗日怪将王劲哉[J].世纪行,2009,No.306(0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