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两个匪夷所思的谜团——
年羹尧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后,为了掌控西北20多万兵马,在雍正的默许下,坑杀了靖逆将军富宁安。事后,雍正为何会突然派老九允禟去军前效力,是雍正要借年羹尧之手除掉允禟吗?
又为何田文镜的手下押送粮草仅迟到了一天,而年羹尧却丝毫不顾念他与田文镜之间的旧情,当场就将那名粮道军法处置?
是年羹尧跟田文镜有旧仇,还是逐渐坐稳大将军位置的年羹尧开始目中无人了?
其实,这两件事的真相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这么简单!
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隐藏在这两件事背后的真实隐情。
谜团:老九上战场得知罗布藏丹增占据西藏并吞青海,已自立为王,雍正为平定西北叛乱,启用陕甘总督年羹尧为征西大将军,节制四省十几路兵马。
然而,就在各路人马齐聚的第一天,年羹尧刚布置完用兵方略,掌握八万兵马的富宁安就当场跟年羹尧打起了对台戏。
态度戏谑,言语嚣张,明摆着是要给年羹尧一个下马威,打击大将军的权威。
事后,年羹尧第一时间向雍正密折汇报了此事,提出了想要坑杀富宁安的兵马,来达成“杀鸡儆猴”的想法。
接到年羹尧的密折,雍正为了尽快平定西北的战事,略一权衡利弊,便同意了年羹尧的想法:
“你的想法,朕深以为然!朕将二十多万兵马交给了你,也就是将社稷的安危托付了你,你要有雷霆手段,不能丝毫手软,该怎么做放手去做,朕会支持你。”
就这样,在雍正的默许下,经过年羹尧暗中的一番设计,富宁安所属的兵马损兵折将,富宁安本人更是被年羹尧当众射杀。
至此,西北大军的十几路兵马皆慑服于年羹尧的狠辣手段之下,年羹尧算是坐稳了大将军的位置。
然而,就在年羹尧着手包围叛军之时,雍正却突然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
在御前,雍正拿着富宁安损兵折将一事大做文章,以此来回击朝野上下对他任用年羹尧为大将军的质疑:
“康熙五十六年,传尔丹六万兵马全军覆没,这次富宁安又损兵折将。国家养了那么多军队,旗营兵还有多少啊?那一仗不是靠着绿营兵在前面冲锋陷阵,进关才七十多年,很多旗人连马都不会骑了,这能怪朕不重用满人吗?”
这一番话说完,雍正趁着话势随即宣布,派十名上三旗出身的御前一品大内侍卫,到年羹尧那里效力,并“恨其不争”地嘱咐这些大内侍卫,到了那里要争气,要混出个人样儿来。
原本,事情到此就可以圆满结束。
毕竟,经此一事,雍正不仅彻底掩盖了富宁安损兵折将的真相,还堵住了那些质疑他任用年羹尧为大将军的人的嘴,同时,借此机会他又顺理成章地在年羹尧的身边,安插了10个眼线,以防年羹尧脱离掌控。
可就在这个时候,雍正的话锋却突然一转:
“不是还有人说,朕只有奴才没有兄弟吗?看来,朕的兄弟当中也该派个人到前线历练历练。”
说罢,雍正意味深长地看了老八一眼,随后命令张廷玉:
“拟旨,九王爷允禟前往西北战场!”
到此,第一个谜团出现了——
雍正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派老九允禟前往年羹尧那里历练呢?
难道雍正是想借年羹尧之手,合情合理地处理掉老九,以此来砍掉老八的左膀右臂,达成削弱八爷党势力的目的?
很明显,这种设想并不合理!
要知道,雍正继位后,面对八爷党的屡次挑衅,雍正几次想出手,最后却强忍着没有出手,其原因并非是没有合适的出手理由,而是不愿背负一个“手足相残”的骂名。
而看似借年羹尧之手除掉老九,雍正有足够的理由撇清责任,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
一旦老九在年羹尧那里发生意外,反倒更会坐实雍正“手足相残”之名,毕竟年羹尧是雍正的心腹,天下人自会怀疑此事是雍正的暗中授意。
因此,雍正为保圣名,不仅不能借年羹尧之手除掉老九,还得变相保护老九在年羹尧那里不能发生意外。
目的:震慑八爷党既然雍正派老九去阵前,并非是要借年羹尧之手处理掉老九,那么雍正弄这么一出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雍正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
就是要把老九当人质,以此来震慑八爷党,警告他们不要在西北战事上搞小动作。
注意!在年羹尧任征西大将军之前,雍正和八爷党曾围绕“由谁担任大将军一职”这件事,进行过一番明争暗斗。
先是,老八当着上书房大臣的面,重提康熙五十六年,派老十四担任大将军王平定西北一事,意在提醒雍正:
当年康熙老爹都派老十四去平定西北,这回你也应该任老十四为大将军王,你总不能说康熙老爹的决策不英明吧。
当时,幸好有老十三出言解围,雍正才得以从容地转移话题。
事后,老十四为拿到大将军王的位置,又跑去向太后求助。为了不让老十四得逞,雍正不惜惹太后不满,拿“后宫不可干政”为由封死了太后的嘴。
虽说,最终雍正还是力排众议,敲定了由年羹尧出任征西大将军,但雍正心里很清楚,一直在暗中虎视眈眈的八爷党,绝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毕竟八爷党若能借此机会掌握兵权,那么就能进一步限制他的权力,甚至还能伺机架空他,或是进行逼宫造反。
这也是雍正同意年羹尧坑杀富宁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富宁安针对的是年羹尧吗?
不是!
雍正明白,富宁安之所以要顶撞年羹尧,不过是贼心不死的八爷党,想要继续争夺兵权的一个手段罢了。
可默许了年羹尧坑杀了富宁安后,雍正对八爷党仍旧不放心。
要知道,在他还未登基之前,就见识过了八爷党为争夺兵权,暗中所使用的种种手段。
那时,太子胤礽已经“二废”,康熙朝正处于九子夺嫡的关键时期,得知平定西北的传尔丹六万大军全军覆没,康熙下令要在诸皇子中,选择一人担任大将军王。
最初,老四想保老十三去争夺那个大将军王的位置,可听了邬思道对传尔丹战败原因的分析,这才打消了争夺的念头。
随后接受了邬思道的建议,放弃大将军王,退而求其次去争取陕甘总督,用粮草供给来间接控制兵权。
当时邬思道的分析是,传尔丹之所以会战败,并非轻敌冒进,而是怪八爷党控制了六万大军的粮草和后援:
“皇上若派十三爷为大将军,十四爷和八爷更会时时设阻,处处掣肘,到那个时候,十三爷就是第二个传尔丹。”
既如此,这一次年羹尧出征西北,雍正又岂能不怕八爷党故技重施?
虽说,雍正登基后,有些形势已经发生了改变,可身为总理王大臣的老八却掌管着户部。而老十四虽然不再掌管兵部,但在西北仍有不少将领是老十四的旧部,那个已被年羹尧坑杀的富宁安就是其中之一。
在此情况下,雍正为了防止八爷党在背后搞小动作,进而影响西北的战局,只能采取一些特殊的防范措施,而派老九去阵前效力,就是雍正所采取的措施——
只要老九到了阵前,那么生死就在雍正和年羹尧的掌控之中,虽然按常理来说,雍正为保圣名并不会对老九出手,可八爷党又岂敢冒这个风险?
尤其是八爷党的领袖老八,还是一个以“贤”自诩的人,为了不背负“不顾兄弟死活”的骂名,老八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同时,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老八不仅要做好西北大军的后援工作,还会尽力看好老十四。
而当时雍正在下这个命令时,张廷玉之所以会意味深长地看了雍正一眼,就是因为他看破了雍正此举背后的真实用意。
揭秘:杀田文镜手下此时,我们已经清楚了雍正派老九去阵前的背后真相,也就不难理解年羹尧为何要杀田文镜手下的粮道了。
其实,年羹尧这么做并不是针对田文镜,其目的和雍正派老九去阵前的目的基本一致。只不过,雍正主要是为了震慑老八,而年羹尧则是为了震慑八爷党中的那些督抚。
当时,西北大军的粮草由西北周边各省供应,而年羹尧斩杀田文镜手下的粮道那天,正是各省向大军押送粮草之日。
按规定,田文镜主管的河南在前一日就该将粮草送到,自知迟到了一日的河南粮道,见自己被年羹尧点名,为了免除处罚,在解释迟到的原因之前,先一步报出了田文镜的名号:
“卑职河南粮道河南押粮官,奉本省巡抚田大人之命,给大军押粮来了。”
其实,河南粮道的这一手自保是极为聪明的。
他虽然未必清楚田文镜与年羹尧有过交情,但田文镜是雍正心腹的这件事,却是朝野上下人尽皆知的。在他想来,年羹尧顾及田文镜这一层因素,按情理也不该继续追究他迟到一日的事。
可谁知,年羹尧听了河南粮道的话,微一沉默,并没有放弃追问他延误一日的原因。
此时,河南粮道并不清楚年羹尧已对他动了杀心,见年羹尧当众追问,只好硬着头皮解释道:
“回大将军,卑职在路上遇到大雨,山洪暴发,修了一天的桥,所以延误了一日。”
按理来说,别说河南粮道已经报出了田文镜的名号,单就其延误的原因,其实年羹尧也应该予以谅解,毕竟事出有因,天灾难测,也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可谁想到,听了河南粮道的话,年羹尧不仅没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倒扣出了一个“大帽子”:
“延误了一日?今天你延误了一日,明天他延误了一日,我这几十万大军还打不打仗了?”
年羹尧此话说完,便当场下令将河南粮道拖出去斩首。
见此,在场的各省官员皆露出了惊惧之色,而身在其中的那名朝廷派来的户部官员,更是被吓得瑟瑟发抖。
至此,年羹尧的威名一下子传遍了朝野上下,河南的官员更是给年羹尧起了一个“魔头”的称号。
而这就是年羹尧杀田文镜手下,想要达成的效果。
或许,年羹尧并不清楚康熙五十六年传尔丹战败的原因,但他却一定清楚一点,那就是粮草对战事的重要性。
要知道,当年他之所以会从四川巡抚升为陕甘总督,就是老四想让他用粮草,去限制老十四的兵权。
既如此,他又岂能不怕这回八爷党反过来用这种方法来掣肘他呢?
尤其是,当时朝野上下都清楚一点,各省督抚大多数都是八爷党的人,为了防止这些督抚阳奉阴违,找借口拖延粮草供给的时间,年羹尧就只能“杀鸡儆猴”。
而田文镜手下的这个粮道,就是“杀鸡儆猴”最好的“鸡”。
对此,理由有二:
其一,河南粮道延误一日的理由,其实是情有可原的,正是因此,严惩河南粮道更能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其二,河南粮道是雍正心腹田文镜的手下,在这层关系下,他年羹尧都敢痛下杀手,其能达成的震慑效果可想而知。
这才是年羹尧不顾旧交,对田文镜的手下痛下杀手的真相!
卿心君悦,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温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