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马齐,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一个被低估的狠角色。
怼过康熙,怼过太子,站队过老八。可即便这样,马齐依旧稳居上书房老二的位置,且与张廷玉一样,避开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定律,从康熙朝顺利过渡到雍正朝。
但凡能在波谲云诡、险象环生的朝堂走到剧终的,没有一个是白给的。
而今天要聊的主角便是“万年老二”马齐的职场之道。
怼领导是个技术活与深谙圣意,始终和康熙保持步调一致,必要时刻还要充当康熙嘴替的张廷玉不同,马齐曾两次当众顶撞康熙。
第一次,是在张五哥顶凶一案刚暴雷的时候。
从秋决刑场上救下张五哥之后,康熙召集佟国维、马齐与张廷玉三位上书房大臣开会。
所谓开会,尤其是小范围的高层会议,其目的多在于统一思想。等上层统一了思想与步调之后,再进一步召开扩大会议。
这样才能确保上位者的思想可以不打折扣的传递落实下去,且美其名曰这不是领导的独断专权,而是集体的建议。
由于事情涉及太子胤礽掌管的刑部,身为上书房老大的佟国维,为了试探康熙的真实态度,表示一旦彻查,很可能会投鼠忌器,无功而返。
如此明晃晃的试探,康熙自然不能让佟国维轻易得逞,便将问题抛了回去:
“你说投鼠忌器,这个器是谁呀,所谓又将无功而返,这个又,这个又什么意思。”
见康熙揣着明白装糊涂,佟国维也打起了太极:
“圣名莫过于皇上,有些事,不是臣子们所能明言呐。”
没成想,康熙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扣过去个“不作为”的大帽子,一下子扫到了上书房所有人:
“不能明言,那么朝廷设宰相干什么呢?”
就在佟国维不知如何应对的时候,马怼怼上线了:
“宰相的职责是辅佐皇上统率百官,百官以上众位皇子,就非宰相所能管。”
马齐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领导,咱们得讲道理啊,是我们不作为吗?不是!是我们没有作为的权限与权力。那是你儿子,你确定我们有资格管?
一句话,直接把拿职责说事的康熙,怼得哑口无言,只好自己找台阶下来,先是表示马齐说的有理,随即表示要彻查到底。
第二次,是在议举新太子的闭幕式上。
在召开闭幕式之前,康熙已经私下与佟国维达成共识,以推隆科多上位为交换条件,让佟国维配合他将老八合情合理的钉死在“结党营私”的柱子上。
同时康熙也拿到了老四与老十三的推举废太子的荐章。
也因此,准备充分的康熙一上来,就向佟国维开炮:
“佟国维、马齐,为什么没有二阿哥胤礽的荐章啊?”
注意,这个问题康熙是冲着佟国维去的,毕竟人家佟国维是有剧本的。可万万没想到,佟国维还没来得及回话,马齐却先一步发声了:
“皇上这话奴才不明白,因为废二阿哥,所以才推荐新太子,怎么还会有推荐二阿哥的荐章。”
虽然马齐发声不在康熙的预料之内,但却在康熙的“攻击范围内”,于是康熙直接偷换了概念,将问题的重点,从“该不该”转移到了“有没有”:
“朕现在不是问你,应不应该推举二阿哥,而是问你有没有人推举二阿哥。”
马齐据理力争:
“有倒是有,不过多数是废太子一党的人,像托合齐、耿索图、凌普等,都已经被抓起来了,他们写的荐章当然不能作数。”
康熙反问:
“那么王掞呢?王掞的荐章也不能作数?”
马齐继续驳斥:
“王掞十一月一日,在乾清宫狂悖犯上,当时就被皇上驳斥了,所以他写的荐章也不能作数。”
两个回合下来,康熙“完败”。
于是,康熙不再与马齐对话,而是对着其他人问道:“你们,你们中间有没有人推举二阿哥的?”
也是在这时,张廷玉拿出了推举废太子的荐章,化解了康熙被怼的尴尬场面,也让局势重新回归到了康熙预设的轨道中推进。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马齐两次硬怼康熙,就不怕惹康熙不悦,受到处罚吗?
不怕!
注意马齐两次硬怼康熙的说辞,虽有反驳领导之嫌,却次次都占在“理”字上。不仅如此,马齐每次回怼康熙,尺度与分寸都控制在规则之内,没有踩到一条红线,更不涉及康熙的底线。
也就是说,马齐每一次怼康熙,分寸火候都拿捏的十分到位。怼康熙的前提是,占理,且在规则之内。
这样一来,康熙即便不悦,也拿马齐没辙,毕竟他是以“仁德”自居的明君,哪能因为臣子说了几句实话,就大发雷霆,这太有损形象了。
而且事后,康熙也不会怪罪马齐,反而会觉得马齐是个敢说实话直臣。
这便是马齐的厉害之处,也是马齐的职场之道。
在《大明王朝1566》中,把帝王心术玩到极致的嘉靖说过,这世上只有两种人靠得住,一种是直人,一种是笨人,直人不耍心眼,笨人不会耍心眼。
从这个角度老说,马齐为自己立的人设就是直人直臣,一个敢于谏上,不一味逢迎的直臣。
你说康熙好意思跟这样的马齐计较吗?
和光同尘马伯庸在《长安的荔枝》一书中,曾揭露了做官之道的本质: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
而马齐在“和光同尘”上可谓是“颇有建树”。这一点在剧中的两件事上最能体现。
第一件事:请罪。
还是议举新太子一事,当康熙按剧本处置了佟国维之后,我们来看下马齐的反应。
康熙没开口向马齐问罪,只是朝着他的方向扫了一眼,马齐就直接跪地认罪了:
“奴才的罪与佟国维一样深重,求皇上重重惩治。但奴才以为,在阿哥之中,确实只有八阿哥宜乎立为太子,恳请皇上不要以臣等之过,而弃用贤哲之王。”
马齐这是在垂死挣扎吗?
不不不!
这是极其高明的自保!
马齐的这段话高明在二处:
其一:说“奴才的罪与佟国维一样深重,求皇上重重惩罚”,这是在配合康熙,彻底坐实佟国维结党营私的罪名。
本来康熙处置佟国维的理由,稍微有些牵强,不太服众,如今上书房老二马齐主动认罪认罚,谁还能说佟国维无辜,谁还能说老八没结党营私?这明摆着是在力挺康熙啊。
这也是为什么马康熙只是降了马齐两级,依旧让马齐行走上书房的原因,毕竟关键时刻,马齐是站在他这边的。
其二:说“在阿哥之中,确实只有八阿哥宜乎立为太子……”。
此时圣心烛照,八爷党败局已定,马齐的坚持根本毫无意义,而他之所以明知无用,还要补充这一句话,一方面是为了摘清结党营私的罪名——
你看领导,我都知道八阿哥必败了,我为啥还支持老八?因为我支持老八,不是为了禄位,也不是出于趋红踩黑,是我真的觉得八阿哥不错,我推荐老八是自发,可不是结党营私啊。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不得罪所有支持老八的官员。
马齐亲眼见证了,老八呼声之高,势力之大。在这种情况下,他认罪认罚的这么快,又帮康熙坐实了佟国维的罪名,难免会让八爷党觉得他首鼠两端,没有担当,从而站在了八爷党的对立面。
可加了这句话效果就不一样了,不仅不会得罪八爷党,反而会博得老八以及整个八爷党的好感。
马齐的段位在此可见一斑。
第二件事:罚跪。
康熙带着张廷玉去南巡之后,刚刚复位的太子胤礽为了泄私愤,让一众曾举荐老八的人跪在殿外等候发落。
不久,马齐带着各地急递过来的奏折出现了。
见眼前跪了一地的人,马齐询问了缘由,官员们你一嘴我一嘴的诉苦。跪在最前面的官员更是直接把难题甩给了马齐:
“马中堂,您是上书房大臣,您可得为我们作主啊。”
注意马齐的反应。
扫视了一群人之后,沉吟片刻,笑着回道:
“好,我明白了。我这就跟太子去说。”
马齐明白了什么?
明白了这些人为什么会跪在这里,因为他们都是曾经举荐过老八的人。
也就是说,马齐清楚,太子胤礽这是在挟私报复,亦是在立威。
我们再看马齐做了什么——
马齐一进门,虽然只口未提跪在外面的人,但却以大局为重为由连怼了太子胤礽几个回合:
马齐:“太子,这里面都是各地寄来的紧要奏折,必须立即批准。”
胤礽:“我看都没看,怎么批准。”
马齐:“请太子现在看吧。”
胤礽:“我什么时候看折子,还要你管啊。”
马齐:“就是皇上亲自理政,这样的奏折也是即送即看。”
……
马齐:“像太子爷您现在这样,何以向皇上交代?”
胤礽:“说来说去,你们是不服我这个太子,那好,我选一些服我的人来用。马齐,你也跪到外面去吧。”
马齐怼太子,完全是出于大局考虑,担心国事被误吗?
不!
这么想就单纯了。
马齐这是在故意激怒太子“找跪”。
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在于太子胤礽有一句话说得对,什么时候看奏折,确实不在马齐的职责范围内。即便真的耽误了国事,追责也追不到马齐的身上,他只要强调一次事情的急迫性就可以。
而他“逼迫”太子胤礽立刻看,甚至抬出康熙,就是为了惹怒太子胤礽,进而被罚跪。
毕竟,外面跪着那么多人,唯独他没有受到惩罚,这让跪着的人怎么想?要么认为马齐“见死不救”,没有帮他们说话求情;要么认为马齐为了逢迎太子,落井下石,无论是哪一种,都难免会成为这些人的“攻击对象”,站到了这些人的对立面。
而如今马齐也跪在了外面,这些人自然不会对马齐有任何不满,甚至会感谢马齐的仗义执言。
综合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马齐是践行的是和光同尘的为官之道,轻易不做得罪人的事,尤其是不愿意得罪大多数人。
这里补充一句:任何身处朝堂的人物都不可能没有敌人,关键是树这个敌要值得。
谁是老大听谁的马齐的身上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谁是老大我听谁的。
佟国维当上书房一把手的时候,马齐听佟国维的,两人共进退;佟国维退休,张廷玉一跃成为上书房老大之后,马齐又跟着张廷玉转,没有丝毫被后来者居上的不满。
这也是马齐的聪明之处。
马齐清楚,谁当上书房老大,不是他能决定的事,既如此,他没有什么可嫉妒或是眼红的,毕竟他再不甘也没用。
况且在他看来,当老大未必是好事,站的越高,危机与风险越大,所要承担的责任越重,一着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相对于老大,做个老二反而更安全些,地位也在群臣之上。
马齐这种“谁是老大听谁的”做法,好处有两个:
其一:风险系数低。
不用时时刻刻的揣摩圣意,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真要是出事了,那也是高个顶着,一把手承担主责,他这个二把手顶多被训斥几句。
当然,前提是他自己不能犯原则性错误,不去触碰红线。
其二:不会有明显的标签。
严格服从一把手的安排,不属于站队的范畴,更不属于“朋党”,身上不会有明显的标签,只能说明这个人遵守规则,尽职尽责。
这样一来,反而不易受到权力易主的影响。
这也是马齐能够顺利从康熙朝过渡到雍正朝的根本原因。
结语关于马齐的职场之道,今天就聊到这里。
最后要强调一句,文章中提到的职场之道,不是万能的!所有的“职场之道”,都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势而异。
卿心君悦,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温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