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在太子二次被废之时,康熙为什么会下令圈禁老十三胤祥?
其中的真相,难道真如康熙临死前对老四说的那样,圈禁老十三,是为了磨练老十三的性子,怕老十三惹祸而连累到老四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这篇文章将跟大家一起去揭秘——老十三被康熙圈禁的背后隐情。
疑心起——乔姐失踪了太子第一次被废,康老爷子亲自导演了一场“满朝乱敲东宫鼎”的大戏,其目的便是为了引蛇出洞,让老八的势力悉数暴露在阳光之下。
也就是在那一次,老十三向老四吐露了心声:
“四哥,你为什么就不能争做太子呢?”
老十三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用他的话说,在太子被废之前,他从没想过背叛太子,因为太子名分早定,他拼了命也会维护太子,以全君臣和兄弟的情谊。
可太子被废之后,在狱中蹲了一段时间的老十三突然意识到,像老二这样的太子并不值得他拼命去保,而像老四这样一心为朝廷为百姓做实事,有才又有德的人才适合当太子,才值得他去辅佐。
因此,老十三希望老四能站出来和当时的夺嫡热门老八争一争太子之位。
听了老十三的话,老四“苦笑”着说:
“十三弟,你对我是期望过深了。要知道人家管老八叫‘八贤王’,而管我呢,都叫‘冷面王’啊。”
对此,老十三不屑地回道:
“什么‘八贤王’?我就瞧不过他那假仁假义!他要真贤,为什么苦事难事从不去做?却一门心思都用在收买那些对他有用的人身上?!”
其实从这段话中就可以看出:老十三之所以希望老四当太子,并不是因为他和老四走得近,而是在他心中极为厌恶老八那类虚伪的人。
而在此之前,刑部冤狱一案结束之后,老十三就发表过类似的看法。
那时,主审刑部冤狱一案的老八,诱审肖国兴拿到太子受贿的铁证,有心机地将此铁证私下交给了康老爷子,不仅实现了向太子捅刀,还换取到了廉郡王的爵位。
事后,老十三就跟老四说过,他对老八这般阴损的做法极为抵触,认为老八是:
“满嘴仁义,满肚子刀枪。”
这也就是说,老十三甘心辅佐老四,是因为在老十三的心中:老四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实干家,绝不是一个工于心计、玩阴谋诡计的人。
可是,在太子复位后,老十三却对老四对外的人设产生了怀疑。
重新复位的太子为了掌控朝局,将目光放在了任伯安的《百官行述》上。而任伯安却向太子提出了两个交换条件,其中一个条件,便是让太子想办法放掉他的小舅子刘八女。
太子为了拿到《百官行述》,接受了司马尚和黄体仁出的损招——先让老十三去杀郑春华,把老十三拉下水,然后拿此去威胁老十三放掉关在狱中的刘八女。
可接到太子密令的老十三却并没有去杀郑春华,跟老四一番商量后,将郑春华救了出来藏在家中。
就在这个时候,老十三的家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却透着蹊跷的事——乔姐莫名其妙的失踪了。
乔姐是谁?
是八爷党安排在老十三身边的眼线,对此老十三和老四都心知肚明。
可问题出就出在了这里。
既然乔姐是八爷党的眼线,你说她将这件事报告给八爷党,这是正常的;可你说她突然间失踪了,那就不正常了。
为何?
在这种情况下,乔姐的突然失踪就意味着会暴露八爷党知道了郑春华没死的真相。
反倒是乔姐跟往常一样继续留在老十三的身边,更具有迷惑性,既能避免老十三将郑春华转移,同时还能掌握更近一步的消息。
毕竟一旦老十三察觉到八爷党得到了消息,那么势必会将郑春华转移,而郑春华转移了,八爷党也就失去了一张可以用来攻击太子以及老四的牌。
要知道,背后捅刀也是要讲证据的。
也因此,乔姐的突然失踪绝非八爷党的安排。
那么,乔姐失踪的真相也就显而易见了——大概率就是老四为防止消息走漏,影响整体布局,所以秘密处理掉了乔姐。
而这就是老十三对老四的人设突然产生怀疑的原因。
什么,你说这是过度解读?
注意,事后老四为掩饰真相,故意问老十三乔姐是不是失踪了时,老十三说了这么一段话:
“自打那天太子到我府上,当天晚上她还在,可是后来就失踪了。我当时听我们家管家说,她娘家来人了,可是她娘家哪有什么人?我听阿兰说,她从小是个孤儿,真够可怜的!”
在这段话的话尾,老十三特意说了“真够可怜的”这几个字。
注意,这几个字是老十三在可怜乔姐的身世吗?
明显不是!
如果在老十三的心中,乔姐的失踪只是回到了八爷党的身边,那么何谈可怜,该是可恨才对吧!
而老十三能说出“可怜”这个字眼,其实也就表明了老十三心里明白乔姐的失踪,是在人间消失了。
而之所以事后老十三会说这些话,除了试探老四之外,其实也是在间接向老四表达心中的不满!
试探——烧毁那封信乔姐失踪的事发生不久,为了拿到《百官行述》的太子,依照司马尚和黄体仁这两位狗头军师的建议,拿郑春华的事威胁老十三,叫他放掉刘八女。
当老四听说此事,立马决定叫老十三将计就计,配合太子放掉刘八女,来一个“放虎归山”。
然而,老四后续的表现却让本就有了疑心的老十三,更加怀疑老四的对外人设。
“放虎归山”之计商量好后,为确保能将放回江夏镇的刘八女再次抓回,且能顺手牵羊从任伯安的手中拿到《百官行述》,邬思道提醒道:
“关键是去江夏镇,得物色一个厉害的角色。”
就在此时,一旁的老四开口说道:
“我已经想过了,年羹尧!”
老十三听了老四的话,当即意味深长地看向了老四。
注意,此时老十三眼中的复杂,是因为老四决定派年羹尧去江夏镇办理此事吗?
不是!
老十三眼中的复杂,是因为老四话中的前半句“我已经想过了”。
老四的这半句话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从太子让老十三去杀郑春华的时候,老四可能就知道太子的最终目标就是任伯安的《百官行述》,而之后发生的一系列的事,包括叫老十三救下郑春华,以及乔姐的意外失踪,都在老四的算计之中。
也只有这样,老四才会在无意间说出,他早就想好了去江夏镇处理此事的人选。而老十三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那一瞬间的眼神才会如此复杂。
此时老十三虽然意识到了些许问题,但心中对老四还是抱有幻想的——
毕竟杀死乔姐这件事,虽然可以说明老四心狠手辣,但老四的目的若是为了替老十三保守秘密,防止八爷党得知此事后图谋不轨,也不是不能接受;
而老四想通过放虎归山来获取《百官行述》的行为,虽然有阴谋算计,但若是老四这么做只是为了销毁《百官行述》,避免太子越走越偏,避免被有心人得到后为非作歹,老十三也能理解。
甚至于,后来老十三得知年羹尧剿灭了江夏镇,虽然清楚这其中极可能有老四的暗中授意,但想到当年他和老四在江夏镇受到的屈辱,以及这件事走漏风声后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老十三也极尽可能地去理解了老四的做法。
但是,让老十三最不能接受的,却是老四将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扣在了手里的举动。
这封信一旦见了光,势必会导致太子第二次被废,虽然老十三在心里并不愿意太子成为大清朝未来的皇帝,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十三能够接受老四拿这封信做文章,用阴谋诡计来进行夺嫡暗斗。
尤其是随着事情的发展,掌管刑部的老十三还意外得知老四手下的高福,与老八的胡管家私下里有了接触。
要知道有这封信的事,绝不能让两个人知道——
其一,便是太子。一旦太子得知此事,他和老四也就相当于把太子给得罪死了;
其二,便是八爷党。相对于让太子得知有这封信会产生的结果,老十三更不愿让八爷党知道,一旦八爷党得知此事,一定会想方设法利用这封信去扳倒太子。
可偏偏老四府上的高福就和老八的胡管家私下里有了联系,老十三当然愿意相信这就是高福的个人行为,可万一这就是老四的暗中授意呢?
于是,老十三决定对老四进行最后的试探——
那一天,老十三跑到老四府上去找老四下棋,一开口老十三就直奔主题:
“我说四哥,太子又在追问我那封信的事,我一再跟他说,根本就没有那封信,它也许是让那场大火给烧了,可是他不信,还是疑神疑鬼的。四哥,我看干脆把那封信烧了算了,免得留在这儿总是一个隐患。”
注意,一听老十三提到这封信,心虚的老四站在老十三的身后露出了严肃的表情。此时老四已经意识到老十三可能是在试探他。
为了不让老十三怀疑他目的不纯,老四开启了忽悠模式:
“我何尝想留着这封信呢?可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万一这事儿掀出来了,难保太子会全推到你身上去,留着这封信,到时候他也有所顾忌。”
老四想要表达的意思很明确:我之所以会留着这封信,全都是为了你好。
听完老四编的瞎话,老十三当即就明白他的猜测不假,他四哥果然想拿这封信去做文章,于是渐渐亮出了杀招,看看他老四究竟能虚伪到什么程度:
“四哥你考虑的肯定比我周详,我只是怕万一这封信走漏出去的话,最主要的是怕八哥他们知道……”
此时,站在一旁的邬思道已经察觉到老十三的话不对味儿,因为他并不清楚老四暗中授意高福接触胡管家的事,于是诧异地看向了老四。
而老四听了老十三的话,已经明确老十三对他的目的有了怀疑,于是咬定他的府上绝不会走漏风声,并将话题转移到了乔姐身上,以明知故问的方式来掩饰自己所下的黑手。
毕竟按正向思维去想,如果真是老四杀了乔姐,老四避开这话题还来不及的,又岂能主动送上门去。
只是可惜,老四实在是小瞧了他十三弟的智商!
也正是通过这次试探,老十三彻底明白了,他的四哥很可能与老八是一类人,看似满嘴仁义,但实际上却是满肚子刀枪。
不久之后,这封信通过八爷党的手引爆了,太子顺利二次被废,而老十三还没来得及思考接下来如何跟这个重新认识的老四相处,一件特殊的事情就发生了……
圈禁——康熙的帝王之术在康老爷子二次废除太子之时,下了一个特殊的命令:将老十三圈禁。
对此,康老爷子给出的罪名是:
协助太子暗杀郑春华,擅自派兵剿灭江夏镇。
可问题是这两个罪名都有些牵强——
协助太子暗杀郑春华这个罪名看似成立,可定罪总需要证据吧。
摆在表面的事实是郑春华暴毙而死,而事情真相却是老十三救下了郑春华,因此要以此来定罪,就需要给老十三一个辩驳的机会。
至于擅自派兵剿灭江夏镇这个罪名,更是无稽之谈。
实施此事的操刀手年羹尧已被康老爷子晋升为四川巡抚,此时却要以这个罪名来惩罚老十三,这根本就说不过去。
尤其是即便要以此来定罪,那应该被追责的也是年羹尧,毕竟老十三所下命令只是捉拿逃犯刘八女,老十三要承担责任顶多就是一个“用人不当”之罪而已。
既如此,康老爷子为何不给老十三解释的机会,而是用“欲加之罪”强行将老十三给圈禁了呢?
其实,在康老爷子收到太子写给任伯安的那封信时,就知道这件事的背后有老四的算计。
理由很简单。
看似这封信是八爷党递给康老爷子的,可八爷党又是如何得到这封信的呢?
要知道,这封信是太子写给任伯安的,这封信自然会在任伯安的手中,而剿灭江夏镇的又是老四手下的年羹尧,那么这封信势必会到老四的手中。
而八爷党之所以能得到这封关系重大的信,南巡的康老爷子闭着眼睛都能想到真相:
必然是老四用了手段,要利用八爷党来完成借刀杀人。
否则,八爷党即便能知道有这封信的消息,也断不会拿到攥在老四手中的这封信。
也是在这个时候,康老爷子动了要圈禁老十三的心——
在热河狩猎期间,太子遭人陷害,被伪造了一出“造反”的戏,而老大见机落井下石,要对太子赶尽杀绝。
当时,在场的老十三瞧不过老大的卑劣手段,与老大发生了争执,过程中喊出了“无情最是帝王家”的话:
“难怪人家说,无情最是帝王家……怕什么,我大不了就是一死吗?就是这样的话,我也不能看着咱亲生骨肉自相残杀。”
而老十三的这句话,被躺在屋内的康老爷子听了个一清二楚,事后老十三也因为这句话,被康老爷子关了一段时间。
其实,从那时候康老爷子就发现:
老十三是一个见不得阴谋诡计,也见不了兄弟相残的好孩子。
而之所以康老爷子在太子二次被废之时,要把老十三圈禁,则是因为接下来夺嫡之争将步入高潮,到时老十三的兄弟们在暗斗相争时,势必会脏手段、黑手段齐出,康老爷子怕到时吓坏了老十三。
尤其是怕,当老十三见到他四哥竟也如此腹黑之后,很可能会对老四失望,从而导致老四失去一个最佳的帮手。
毕竟等老四登基以后,如果少了老十三的牵制,那么老四孤身一人根本应付不了八爷党,那样的话,又何谈刷新吏治、纠正时弊……
正是因此,康老爷子才会在问题初现端倪之时,将问题消灭于萌芽,把老十三圈禁起来;而等到夺嫡之争结束,再由老四放出老十三。
那时尘埃已落定,有了多年圈禁之苦,再加上老四登基之后要做的都是为国为民的大事,那时,于情于理于势,老十三都会尽心辅佐老四。
这才是康老爷子非要圈禁老十三的真相!
此时,再去看康老爷子临死前对老十三圈禁的解释:
“十三阿哥嘛,性情中人,他的心地是光明的,重情义;可是他嫉恶如仇,不会权变,朕圈禁了他十年,就是怕他一时冲动闯下大祸,结果把你给牵连进去,那怎么收拾啊。有了这十年的教训,想他也会成熟起来,可以做好你的帮手了。”
康老爷子说得哪是怕老十三一时冲动闯下大祸,明明就是在暗示老四——
朕之所以要圈禁老十三,全都是为了帮你“擦屁股”。因为老十三重情义、嫉恶如仇,又不懂得变通,我怕他见识了你的真面目后,一时冲动离开了你,到时你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而我将他圈禁起来,就是为了要给你留下一个帮手。
而老四正是听出了康老爷子话中的暗示,所以才会连声说道:
“您的苦心,儿臣全明白了,儿臣全明白了。”
此时,可能有人会问,为何康老爷子明明看出了老四也是一个善于使用阴谋诡计的人,还要将皇位传给老四呢?
听过“矬子里拔大个儿”这句话嘛?
老四就是这些矮子里的“大个儿”,康老爷子要不传位给这个“大个儿”还能传位给谁呢?他倒是想再练个小号重新培养,可问题是,他向上天再借500年,上天也不会借给他呀。
同时,老四相比于其他皇子来说,康老爷子也是比较满意的。
毕竟老四确实是一心为了朝廷,一心为了百姓,至于“有手段”的这一点,康老爷子也并没有太过在意,试问哪个君主又没有手段呢,若真没有手段,或许连皇位都坐不稳吧,又何谈发展呢?
至于为何康老爷子看不上老八,说到底不是老八“手段太脏”,而是老八从一开始就选择错了路。
他以为处处模仿康老爷子就会能得到康老爷子的青睐,却不知对于晚年的康老爷子来说,他最看不上的人就是他自己,正是因为他晚年的“宽仁治政”,才导致了一个积弊甚深的局面。
既然这样,他又怎么可能传位给老八呢。
而这也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在职场,相对于努力来说,有的时候选择更为重要!
卿心君悦,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温暖你,我。
扯淡呢?一个王子会在乎一个丫鬟的生死?何况还明知道是个奸细?雍正与胤祥做到这样的帝王兄弟情谊,少有吧!兄友弟恭的最高境界了吧!
你咋不去编剧?[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