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之不易

良心者言一 2024-03-28 00:47:10

这几日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正在播放电视剧《觉醒年代》,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而制作的一部作品。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觉醒年代的百态人生。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党人,首先从沉睡中觉醒过来,然后以办报的方式来传播民主与科学,传播救国救民的真理,唤醒一群又一群热血青年投身于革命斗争中。

该剧虽然只播出了不到10集,但已经让我领略到了共产党发展壮大之波澜曲折、国民从被压迫被奴役中觉醒过来之不易。由此我想到,在我们认识成长的每个阶段,觉醒又是谈何容易的一件事呢!

孩童时期,家境稍微好一点的孩子,被众人宠着、爱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惬意生活,虽说嘴里纯熟地念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又有几个孩子明白粮食来之不易和农民的辛苦呢?上学不惧风雨,因为上学放学有车接送,连书包都有人给背在身上。偶尔被老师批评便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委屈的人了,哭哭啼啼地告诉家长不想上学,全然不去理会老师批评的用意,只因为不愿意成长、不愿意太早地从依赖中觉醒。

到了中学,看似觉醒了,有了自己的一点思想——父母说的全不对、老师说的不全对,振振有词地拿出《未成年人保护法》,拒绝父母进自己的房间、翻看自己写的日记。其实,这哪是真正的觉醒啊!面对自己学不好的科目不好好学,上课打瞌睡,作业要么不完成要么抄别人,自己好坏也无所谓。之所以还能坚持天天像其他同学一样按时到学校,只是因为待在家里一个人太无聊,如果手里有手机的话,用八抬大轿恐怕也是抬不来的。看到别的同学穿名牌,自己也逼着父母买,全然不顾父母都是打工者,每日里没日没夜地挥汗如雨而薪水微薄,从不肯去想想父母生活之艰难。

上了大学之后,应该算是成人了,可依然不愿意醒来,不愿意自强,不愿意独立,不愿意为父母等亲人设身处地。如果说在中学时期离家较近,还有父母老师盯着、管着,上了大学离家远了,回家的次数与时间少了,俨然成了脱缰的野马,大学也成了自我放逐的广阔天地。一些大学生不珍惜大好年华,打游戏、谈恋爱、神游云山雾海,于是乎考试挂科,连补考都过不了关。如此浑浑噩噩的生活,哪是一个已经成人者生活的应有之义,追究起来还是一个不愿觉醒在作怪。不去努力经营学业,不想法帮家里减轻负担,平时不跟父母汇报学习情况,只是缺钱的时候才想起能给自己以支援的父母亲。

工作之后也不想太辛苦,眼睛里瞅着父母亲银行卡的数字,或哄骗或哀求或威胁让父母能给自己买套房子,自己只是想着如何享受。有些人甚至是永远都长不大的巨婴,从来没有想着自己该过一种怎样的人生,从来不想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含义。这简直就是人生的悲剧。

思想认识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如无数革命者探求救亡图存的真理一样。外因要产生作用,必须内因的内心有改变的欲望;可有些懒惰者连脑子都不情愿动一动的,因此有永远别想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一说法。觉醒不易,需要全体一起时时努力。

0 阅读:0

良心者言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