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里隐藏的那些秘密

良心者言一 2024-03-28 00:47:11

语文老师最怕的是什么?你可能会说:出试卷?不是。你可能还会说:上公开课?No,no,不对。那么是什么呢?是批作文,对,最怕的、最苦的就是批改学生的作文,布置了就得批改,两个班的作文批改下来断断续续,没有一个星期完不成的。所以,如果不是应付检查,大多数语文老师是不大愿意布置学生写作文的,费力不讨好,太折磨人了!

可我这个语文老师与大多数老师不同,我最愿意做的并且一直坚持在做的,就是让学生多练笔多写随笔。因此,当有学生得知我会是其语文老师时,一定会从之前的学生的嘴里得知我是有这个爱好的,起初可能就要叫苦了,但慢慢地他们就会习惯了,不布置他(她)写也会自觉地写的,让写作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其实,一些语文老师或者学生没有意识到随笔写作的意义,随笔对于学生素材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是有帮助的。最现实的益处,就是可以应对考试;从长远来看,那是成长记录,是生活感悟,是情感储蓄,日后翻翻自己曾经写过的厚厚的随笔本,定然会引起无数美好的回忆,也会感谢写作陪伴自己度过的一个个美好或者悲伤的日子,对自己的健康成长又未尝不是一种帮助。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批改学生的随笔也是十分有益的,能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展开交流、对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爱上语文、对写作不断产生兴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批改学生的随笔你会发现不少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信息,甚至是小秘密。比如,我本学期接手的一届初三学生,我给他们的任务是每周写三篇随笔。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家完成8篇随笔、在校完成一篇作文了,这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写作的数量可谓可观了。每个孩子的每篇随笔我都认真地看过,根据写的内容或者文章质量写下自己简单的评语,有时也做一些记录。因为之前对这一帮孩子,我完全是陌生的,所以正好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每个孩子,果然,让我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有些孩子总是写得很长,这些孩子无疑读书多,也有想法,但这些孩子的问题也不少,缺少整体构思——写到哪里算哪里,没有“中考”的概念——中考要求写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他们平时都写超过1000字这样篇幅的文章,中考必然吃大亏,另外,这些孩子的问题还在于不习惯或者善于对语言的推敲;相反,有个别孩子则从来只有一页纸,而且没有中心,这样的孩子一定是语文成绩不太好,没有语言积累,很少甚至从不读书,把写作从来只看作是老师的事,也不留心观察和思考生活,每天就是在可能没有任何收获中度过的。

孩子们写的随笔,内容五花八门,除了极少数是抄袭与胡编乱造外,绝大多数内容都暴露出他们的习惯、个性与生活的环境氛围。比如,文章中经常出现网络用语,显然经常上网聊天;经常写某地风景的,父母带着到外面的机会多;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断警醒自己上进的,倘若不是学霸也绝非学渣;文章语言偏重于抒情或者小清新的,定是看了大量港台作品或者女性作家的作品;喜欢喜梦境的孩子,甚至让读者都难以明白的,动漫或者悬疑小说看得多了;出现一些唯美的画面,特别是偏女性化的对话,对言情小说多有涉足;不时流露出孤独、伤感、情绪低落的笔调,不是青春期的迷茫,就是在家中找不到安全感、父母关系不和谐或者家庭遭遇过重大的变故……

小小的随笔,藏着深深的秘密。孩子们在倾诉的时候,意识在流动,情感在澎湃,文化背景自然在文字里影响和主宰着。因此,研究孩子们的随笔化作文,你会发现和挖掘到海量的信息。

0 阅读:0

良心者言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