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凌可:放飞有宽度的认知,才能夯实有深度的学习

才干王营评 2024-12-14 07:38:38

许凌可:放飞有宽度的认知,才能夯实有深度的学习

原创 许凌可 新校长传媒

2024年12月13日 07:02 重庆

作者|许凌可

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校长

“卷”改变了学生成长的生态系统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当前中小学的教育生态,那一定是“卷”。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家长的感受,那无疑是“焦虑”。卷和焦虑之间不仅是正相关,甚至已经形成了因果关系。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如何破解这种卷的局面,如何帮助家长缓解焦虑。

先看几组数据:中国家庭孩子的养育成本占到了家庭收入的50%;有93%的家长为孩子报过辅导班;40%多的孩子每周学习时间超过了60小时。

60小时意味着什么?如果是5天工作制,那么每天要学习12个小时。人类文明的进步本应是解放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我们好不容易争取到了8小时工作制,但我们的孩子却陷入了12小时工作制。

这可能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年轻人的脑力和精力付出超过了青壮年。这是我们的时代、学校、家庭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创造的“盛举”。

三组数据足以说明我们的教育有多卷,我们的家长为何如此焦虑。教育已经完全等同于学习,而学习则已完全等同于超前学、超纲学、超时学。这是教育的异化。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身体和心灵被塑造成了什么样子?再看一组数据:中国孩子的近视发生率超过了85.7%;有25%的学生出现了抑郁症状。

我们“辛辛苦苦”地让孩子们失去了三样最宝贵的东西:明亮的眼睛、快乐的童年和熟悉的“附近”;我们“拼命”地把孩子们变成了一群忧伤的年轻人,他们内心可能会空虚,意义可能会缺失,动力可能会缺失。

“卷”改变了大多数学生成长的生态系统,由人尽其才、各美其美的蓝海,变成了丛林法则、人人受损的红海。

“卷”和红海的本质是什么?是同一性。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竞争和成长都发生在同一个领域、同一条赛道、同样的维度,用同样的范式,争夺同样的资源,展开同质的竞争。这场没有胜出者的竞争显现出三个特点:单一标准,绝对深度,零和博弈。

如何破“卷”?如何让学生跳出“红海”?

我们经常说要给学生赋能,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以及AI重新定义人类的背景下,学校必须具备一种能力,那就是让学生能够跳出人生红海的能力。

未来,学生的学业和职场竞争都将是一场红海之战,只有那些能够让学生具备跳出红海能力的学校,才可能取得成功。

如何破“卷”?如何让学生跳出“红海”?德普学校借鉴了爱因斯坦的观点。他认为:所有困难的问题,答案都在更高层次,同一层次的问题,很难靠同一层次的思考来解决。

破“卷”和跳出“红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曾说过,中国的家长,尤其是新中产家长,能够带领企业上市,却难以带领孩子上路。这说明教育问题极其复杂,需要通过升维来解决。升维是破解卷和“红海”难题的法宝。

来看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马斯克造火箭。

马斯克通过升维,重新定义火箭的设计和制造,在成本、效率、载重量、运输总量表现更优,推动了太空探索的民主化和商业化,为人类社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教育界能否做同样的事情?能否跳出同质化的竞争?

在大家的认知中,国际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对吗?但我想问,他们的英语水平是否完全是由英语学习时间的简单累积造就的?

回归英语学习的第一性原理,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最初,每增加一个小时的英语学习时间,孩子的词汇量、语感和语法都会有显著提升,但达到一定程度后,这种增长就会减缓,这就是经济学中大家熟悉的边际效益递减效应。

当你的英语学习时间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的时间所带来的效果提升将非常有限。因此,仅仅依靠增加英语课时,绝不可能让孩子们的英语达到如此高的水平。那么,他们是如何实现英语学习高水平的提升?

来看看德普学生英语升维学习的案例:五年级学生用KWL记录生态房屋的构造、发展和适用对象;初中生经济学课堂,分析星巴克的供应链和门店优劣势;中生羰基化合物化学反应笔记……这不仅是英语课,还是建筑课,化学课,经济学课。

德普的升维策略很简单,这也是所有国际化学校的法宝:跳出英语的学科性,聚焦其工具性,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升维。

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如何“升维”?

前面提到,在“卷”和“红海”的世界里,只有通过升维才能跳出零和博弈的困境。那么,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到底该如何升维?

德普提出了一个学生学习成长函数,它以学习的深度(Depth)和认知的宽度(Width)为变量,以学习成长的结果(Performance)为结果。

三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德普一位高二的学生帮我完成了以下的建模:在认知宽度恒定的情况下,学习成长的结果将很快达到极限,无法跳到另一个维度。

而第二个模型展示了另一种现象:当学习的深度和认知的宽度同时增长时,我们将会不断突破极限,跃升到新的维度。

在这两个模型的基础上,我们识别出了其中的关键变量,那就是认知的宽度。

认知是看待问题和做判断的思维模式。拓展认知的宽度,意味着要从一元升级成二元、多元和系统思维,才能打破“专、深”带来的认知壁垒,实现“升维”。而如果能够拓展认知的宽度,并将其与学习的深度结合起来,就能迎来学生成长和学习认知的升维。

让我们看一张图:左边是科学家李飞飞,右边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形象。科学家和理工男有何区别?他们的区别不仅在于知识的深度,还在于以下几点:

科学家博学多才,兴趣广泛,对科学充满好奇心,广泛涉猎音乐、艺术等人文艺术领域;理工男则专注自己专业,技术宅,不善社交,兴趣单一,表达情感的方式也较为笨拙;科学家在“八车道的高速公路上开车”,职业生涯无限,82岁仍少年;理工男在“单行道”上行驶,职业生涯短,40岁已“高龄”。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知名大学仍然在竭尽全力拓展学生的认知宽度。2024普林斯顿大学开学典礼,校长重申AI时代更需要博雅教育;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在本科阶段都强调人文通识学科的重要性。因为,博雅教育能赋予我们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完整的人格和超越性的感觉。

有一个有趣的争论:究竟是文科已死,还是文科是最后的幸存者?

在AI时代,很多人悲观地认为人文学科没有希望了。真的是这样吗?如今,文科生学习编程已不再是梦想,曾经只有理科生能做的事情,文科生也能做了。

当年,Windows最大的特点是所见即所得,我们再也不用依赖DOS系统。未来,作为人文学科的教师和校长,我们追求的是所说即所得,所想即所得。

这是一个技术平权的时代,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德普猜想”:未来可能是人文学科的天堂,下一个埃隆·马斯克或将与理工科完全无关。我们准备用20年的时间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何拓宽学生的认知宽度?

学校不是理论研究的地方,而是有理想的实践者。我们从实践中得出,以下六个方面对于拓展学生的认知宽度非常重要。

第一,创建“鼓励好奇心和鼓励探索”的生态;第二,大样本、多样化的阅读,并打造学校自有的书单;第三,跨学科和超学科学习;第四,基于真实问题的学术研究。第五,丰富的兴趣选修社团;第六,通过大V沙龙点燃孩子的热情。

基于此,学校具体做了哪些事情?我们将“问题盒子”挑战变成了小学部孩子们每天最流连忘返的地方;打造了12年一贯制的阅读书单,覆盖各个领域,并加大了非虚构类阅读的比重,涉及经济学、心理学、艺术等各个方面;

进行真正的超学科探索,比如智能时代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食物链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及人类的责任、古代文明为今天的制度奠定了什么样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探索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如何论证一个观点,如何证伪。

我们的高中学生开始进行EPQ(研究性学习项目)学术论文的写作,题目有《基于Arduino的跟踪机器人的设计》《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重庆二手房价格的研究》《饭圈文化如何影响高中生》等等。

此外,我们还开设了118门CCA课程(课外辅助课程),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社团和CCA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就像森林一样多样。

以下一段话是德普学生在辩论赛上的表达:微光能吸引微光,微光也能照亮微光,当人们都能接近真知时,每个人都能成为那道微光。那道光或许不能将黑夜变为白昼,但它一定能穿透冷气,在愚昧和盲从的铁板上划出一道缝隙。

在这个教育的全民性焦虑、全局性迷茫的时代,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换维思考,升维解决问题,最终降维打击,以跳出成长的红海。

放飞有宽度的认知,才能夯实有深度的学习。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给我出了一道难题,我用德普学校的学生学习成长函数函数来作为答案。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校的运营也需要升维。传统学校间的竞争无非是生源、师资、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设施、教师治理等。而在真正的升维后,学校间竞争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是充分、极致、排他的就读理由,是充分、极致、排他的价值创造和传递。

也就是说,学校能为家长提供什么样的独特且无可比拟的就读理由?能为学生创造什么样的独特且无可比拟的价值?德普就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建立起来的学校——

面向快速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深刻理解家长焦虑,回归教育本质,创新教育和管理,打造真正中西融合的12年一贯制课程体系,培养健康快乐、懂中国懂世界的创变者。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