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传奇——沉冤昭雪:李书年传奇断案

智者聊过去 2025-02-21 09:00:53

  李廷棨是清代中后期著名官吏、学者,山东章丘埠村镇西鹅庄人。自幼聪颖,道光八年(1828)中山东乡试亚元(举人第二),道光九年(1829)连捷进士三甲44名,从此步入仕途。

  李廷棨做官,清廉恤民,平反多起冤狱,获道光帝嘉奖。其子李铭皖在六十年后也考中进士,父子同为进士,一时传为佳话。然而在诸多记载中,都把李廷棨写成了李书年,下面就来说说李书年平反过的冤案。

在清朝乾隆年间,霍邱县发生了一桩离奇命案,搅得这一方百姓人心惶惶。范二之身为某老太的上门女婿,婚后不过一年,却如人间蒸发般没了踪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范父心急如焚,一口咬定是某老太一家害死了自己的儿子,遂将其告上公堂。

  此案落到了县令王某手中。王某家中雇佣的奶母恰好与某老太同村,王某便向奶母打听消息。奶母不知从哪听来的传言,称范二之是因与人有奸情才遭杀害。王某竟不加思索,轻信了这毫无根据的传言,对某老太一家展开了严刑拷讯。

  在阴森的审讯室里,刑具闪烁着冰冷的光,皮鞭抽打在肉体上的声音和犯人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范二之的妻子实在忍受不了这钻心的痛苦,无奈之下编造了一个看似“合理”的供词:“我与义兄韩三私通,害怕事情败露,便合谋杀害了范二之。杀了他之后,为了消尸灭迹,我们剁碎了他的骨头,煮化了他的肉。”韩三与某老太在恐惧的笼罩下,也只能顺着这虚假的供词应和。

  王知县得到这份供词后,并未深入调查,仅仅派人到某老太家房后拣了几块碎骨头,便草率地定了案。然而,当这几名“罪犯”被押送到府城时,他们却集体翻供,坚称那所谓的“人骨”不过是牛骨头。知府听闻,却不屑一顾:“有碎骨为证,怎能随意反悔?”“罪犯”们焦急万分,苦苦申辩,可知府根本不予理会,一顿板子,打得他们再没有翻案的想法。最后,案件送到了上一级主管——省刑名按劾臬司进行复核,复核之后,等待他们的就是秋后问斩。

  此时,主管臬司的就是李书年。李书年处理过无数案件,对各类疑难杂症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当这个案子摆在他面前时,他并未急于审讯,而是先仔细翻阅了厚厚的案卷。

  审讯时,犯人们对之前编造的罪行供认不讳。可李书年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异样,案犯们神色自如,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毫无忧伤愧疚之色,而且供词太过流利,就像是事先背好的一般。李书年心中疑云密布,反复琢磨着案卷中的细节。终于,他发现了一个重大破绽:“死者肉煮骨剁,也就算了,可是那肺胃肝肠等物又扔到哪里去了呢?”

  带着这个疑问,李书年再次提审犯人。审讯室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李书年目光如炬,紧紧盯着犯人,一字一顿地问道:“你们说剁碎骨头、煮化了肉,那肺胃肝肠等脏器究竟扔到何处?”犯人们听到这个问题,顿时惊愕失色,眼神中充满了慌乱。他们支支吾吾,供词各不相同,破绽百出。李书年心中已然明了,这个案子必有冤情。他神色凝重,缓缓下令:“暂停审讯,此案疑点众多,需从长计议。”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书年并未放松对案件的追查。他派出手下得力的捕快,四处打听范二之的下落,不放过任何一丝线索。然而,茫茫人海,要寻找一个刻意躲藏的人谈何容易,这起案件也一直被搁置着。

  半年后的一天,阳光洒在臬司大堂上。突然,一个人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哭喊着:“大人,冤枉啊!”众人纷纷侧目,李书年坐在公堂之上,定睛一看,来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但眼神中透着焦急与诚恳。一问之下,竟是消失已久的范二之。

  原来,范二之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在外欠下了巨额赌债。为了躲避债主的追讨,他只能选择外逃藏匿。在逃亡的日子里,他风餐露宿,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近日,他偶然听闻家中因自己的失踪而遭遇大难,心急如焚,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决然地赶回来拯救家人。

  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韩三等人得以洗清冤屈,重获自由。一时间,李书年明察秋毫、公正断案的事迹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百姓们对他赞不绝口,称赞他是难得的清官、好官。大家都说:“若不是李大人细心,这三条人命可就冤沉大海了。李大人真是有大德之人,必有厚报。”

  此时的李书年,已经五十有余,膝下却尚无子嗣。这在传统的封建家庭观念中,是一件让人忧心的事情。然而,李书年并未将此事过多放在心上,依旧兢兢业业地处理政务,为百姓排忧解难。

  或许是上天眷顾,第二年,李书年的夫人竟有了身孕。全家上下一片欢腾,李书年更是满心欢喜,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夫人顺利产下一个男婴。李书年望着襁褓中粉嫩的婴儿,心中感慨万千。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时刻,也为了铭记这段经历,他给儿子取名为铭皖,以地域命名。

  时光荏苒,铭皖在父母的悉心照料和教导下茁壮成长。他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对经史子集有着浓厚的兴趣。李书年看着儿子如此上进,心中满是欣慰,也更加注重对他的培养。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铭皖不仅学业有成,更继承了父亲公正善良的品德。长大后,铭皖参加科举考试,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在道光庚子年,铭皖高中进士,这一喜讯让李家上下再次沉浸在喜悦之中。

  李书年八十多岁高龄时,他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件盛事——重遇恩荣宴。恩荣宴是为新科进士举办的盛大宴会,而李书年作为曾经的进士,能再次参加,实属罕见。更为难得的是,父子相隔六十年作同年,成就一段佳话。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