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汴河两岸,是一片繁华之地,商贾云集,行人如织。河畔有一老妪,年过六旬,鬓发斑白,每日清晨便推着一辆破旧的小车,车上摆着一口大锅,锅里熬着热气腾腾的粥。老妪姓陈,人称陈婆,家境贫寒,丈夫早逝,膝下无儿无女,靠着卖粥为生。每日所得的钱,她都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竹筒里,到傍晚收了粥摊,再一枚一枚地数好,串成一串,日子虽清苦,倒也安稳。

接连好几天,陈婆照常卖粥,到了晚间数钱时,都发现筒中竟有两枚纸钱,纸钱上印着“冥府通宝”四个字,陈婆心中疑惑:“这纸钱分明是给死人用的,怎会出现在我的钱筒里?”她四下张望,河岸上已无行人,只有风吹过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
陈婆心中不安,便将纸钱单独放在一旁,心想或许是哪个顽童恶作剧,故意将纸钱混入她的钱筒中。然而,接下来的几日,每日傍晚数钱时,她都会发现两枚纸钱。陈婆心中越发疑惑,便决定暗中观察买粥的人,看看是否有可疑之人。
一日清晨,陈婆照常摆摊卖粥,忽然看见一位身穿青衫、腰系素色裲裆的妇人,缓步走来。妇人面容清秀,眉目间却带着一丝愁容。她走到陈婆的摊前,轻声说道:“婆婆,给我一碗粥。”陈婆舀了一碗粥递给她,妇人从袖中取出两枚铜钱,放在陈婆手中,转身离去。

陈婆低头一看,手中的铜钱竟是两枚冥钱!她心中一惊,抬头再看那妇人,已消失在人群中。陈婆心中疑惑,便将这两枚纸钱单独收起,决定暗中跟随这妇人,看看她究竟是何方神圣。陈婆悄悄跟在妇人身后。只见那妇人穿过熙熙攘攘的市集,径直向北走去。陈婆一路跟随,走了约莫一里路,来到一处荒僻之地,四周杂草丛生,荒无人烟。妇人忽然停下脚步,四顾无人,便转身走入一片芦苇丛中,身影渐渐消失。
陈婆心中骇然,不敢再追,只得返回家中。自此之后,她每日都会见到那青衫妇人,风雨无阻,每日必来买粥,且每次都会留下两枚纸钱。陈婆心中虽惧,却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得揣着糊涂将纸钱单独收起,心中暗自祈祷,希望这妇人不要害她。

如此过了一年,陈婆渐渐习惯了这妇人的出现,心中也不再那么恐惧。一日,那青衫妇人忽然来到陈婆的摊前,轻声说道:“婆婆,我有一事相求。”陈婆心中一紧,忙问:“娘子有何事?”妇人叹了口气,道:“我本是李大夫的妾室,一年前随他乘船赴任,途经此地时,因难产而死,被草草埋葬于此。我死后,腹中胎儿却未死,幸得婆婆每日卖粥,我才能买粥喂养他。如今他已满周岁,李大夫即将来此迁坟,他听到婴儿啼哭,会发现此子,但他不知此子来历,恐不肯抚养此子。婆婆若能替我告知李大夫,让他善待此子,我愿以金钗相赠。”
说罢,妇人从袖中取出一枚金钗,递给陈婆。陈婆接过金钗,心中五味杂陈,正欲再问,那妇人已转身离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数日后,果然有一艘大船停靠在汴河岸边,船上走下一名中年男子,身穿官服,神情肃穆,与妇人所说的李大夫的容貌果然一般无二。陈婆便上前说道:“李大夫,老身有一事相告。”陈婆将青衫妇人之事一一道来,并将金钗递给李大夫。李大夫接过金钗,仔细端详,认出这正是他亡妾之物,心中大惊,忙问:“婆婆可知我妾葬于何处?”陈婆点头,带着李大夫来到那片芦苇丛中,指着一处荒坟说道:“便是此处。”

李大夫命人掘开坟墓,果然见棺中有一婴儿,正啼哭不止。李大夫心中骇然,忙将婴儿抱起,见他面容清秀,与自己亡妾颇为相似,心中顿时生出怜爱之情。他转身对陈婆说道:“多谢婆婆告知此事,我定会善待此子,不负亡妾所托。”
陈婆点头,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自此之后,李大夫将那婴儿带回府中,悉心抚养,取名李承嗣,意为承继亡妾之血脉。
陈婆依旧每日在汴河岸卖粥,日子如常,只是每当暮色降临时,她总会想起那青衫妇人,心中默默祈祷,愿她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而那枚金钗,陈婆始终未曾变卖,而是将它供奉在家中,每逢初一十五,便点上三炷香,祭奠那位为子舍身的母亲。
汴河岸的传说,随着陈婆的粥摊,渐渐传遍了四方。有人说,那青衫妇人乃是鬼魂,因执念未消,才化作人形,买粥喂养其子;也有人说,她是天上的仙女,下凡来渡劫,最终功德圆满,重返天界。然而,无论传说如何,陈婆始终相信,那妇人不过是一位深爱孩子的母亲,为了儿子的性命,甘愿在阴阳两界间奔波。

而那李承嗣,长大后果然聪慧过人,考中进士,官至知府。他每年清明,都会带着家人来到汴河岸,祭奠那位未曾谋面的母亲。他见陈婆年老孤苦无依,便将她接回家中奉养,而那枚金钗,也成了李家的传家之宝,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