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问题01潮汐现象显著:南北向车流量远高于东西向,但车道功能固定,部分时段车道资源利用率低,导致资源浪费和交通拥堵。02左转车流排队严重:南向西左转车流需求量大,绿灯时间无法满足需求,排队车辆常延伸至直行车道,进一步加剧了路口拥堵。03慢行交通冲突: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需求与机动车通行存在冲突,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同时降低了整体通行效率。04车道布局不合理:现有车道设计未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部分区域车道功能与流量需求不匹配。治理思路
1、引入“借道左转”模式为缓解南向西左转车道的排队压力,将部分左转车流引导至相邻的直行车道,通过设置网状线和引导线规范借道区域,明确车辆通行路径。借道左转模式不仅提高了左转车辆的通行效率,还避免了左转车辆积压对直行车道的干扰。
2、实施潮汐可变车道根据早晚高峰的潮汐流量特征,动态调整车道功能。例如,在早高峰期间增设南向北直行车道,在晚高峰增加北向南的通行能力,以充分利用车道资源,缓解南北向交通压力。
3、渠化改造与信号灯优化在交叉口进行渠化改造,利用现有的辅道资源增加机动车通行车道,同时调整人行横道的布局,将其移至机动车主要冲突区域之外。信号灯配时采用智能化联控策略,根据实时交通流量动态调整信号配时,以最大限度提升通行效率。
4、完善慢行交通设施为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与便利,设置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减少慢行交通与机动车的冲突。通过完善导向标志与设施,确保慢行交通的通行体验得到提升。
治理效果
治理措施实施后,路口交通状况显著改善。
高峰时段整体通行能力提升了,其中南向西左转车辆的排队长度减少,每个信号周期可多通过左转车辆。
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明显减少,慢行交通的过街安全性得到保障,通行体验进一步优化。
潮汐管理与借道左转的结合,为其他类似潮汐现象明显的交通节点提供了有效的治理思路。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