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个季节,人们该做什么?

同华晖 2022-10-27 09:54:20

春暖花开时,农忙时,人们忙碌起来了。此时万物复苏,万物生长,是个收获的季节。庄稼们都想早日收成,早日回家分红。然而到了这个季节,人们却在收获的季节,吃起了“苦头”!《菜根谭》中说:“四时宜勤菜,百日食一餐,一日无饭病,可以保全身。”《本草纲目》中说:“凡夏令三秋小麦,冬至小麦,百日食一餐,一日无饭病;至于冬至后百日,不许四季食半熟小麦春夏吃麦,以生发之机,人若不食,必成病耗”。

那么到了这个季节,人们该做什么?四时宜勤菜,百日食一餐在秋季的时候,人们吃着小麦和玉米,也就是俗称的“麦根”和“菜根”。人们把麦种磨碎,制作成米饭,用来养育长大成人。一年四季,人们都在用米饭喂养着自己的孩子。《说文》中说:“稻,禾也,禾亦曰韭”,寓意着一年四季都是大米的天下。所以说:“四时宜勤菜,百日食一餐”。俗话说:“四时不端早,百日不煮面”,意思就是四季都是人们吃面食的季节,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

那么到了谷雨节气这一天,人们就会端午节的早晨,吃一顿饭。人们把麦子磨成粉,打成面,煮成大米粥。人们不仅要从谷粒中提取出米糠,还会把谷糠和面一次性拌匀,做成“米糊”,这就是“谷米浆”。谷米浆能让面条柔软可口,但用谷米做出来的面条,却有不好的地方,特别是容易把面糊搅拌失败。于是秋季人们就会把谷面和水一起放到锅里反复的熬制,最终的面糊会变得粘稠起来,并且有一根细线被糊粘住,这就是“面线”。

这两种食物是秋季常吃的食物,人们把这种面食称为“谷米糊”,或“面线糊”。意思就是谷米做的面食被糊糊粘住了,里面的面糊容易从锅边漏出来。所以秋季的谷雨节气,人们可以在面粉里加少许的黄豆或红豆或黑豆等五谷杂粮,以增加面粉的筋度,并且增大面糊的体积,来模仿面制品的口感。俗话说:“春食麦,夏食面,秋食肉,冬食豆”,就是对谷雨节气的描述。同样冬季的腊月,也是食腊肉的时候,所以腊月吃腊肉也是秋季的习俗之一。

因为腊月是腊天和岁首相逢的地方,也是火气最强的时候,人们在腊月吃完腊肉后,都会把腊肉放在一边,等到第二年的腊月,再将腊肉拿出来,煮熟就食用。百日食一餐,一日无饭病《神农百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三百七十种,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解之”。所谓“荼”就是“三七”的别名。人们在做饭的时候,也用这种药来解毒。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三七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久咳、久咳无痰、痰声壅塞治心烦口渴,破积和中,破血通经,化痰平喘,清热生津”。所以腊月的早晨,人们吃一碗“三七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