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鸡蛋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同华晖 2022-10-26 10:00:27

在古代,农村的年画有着很大的传统,也被称之为“民间节令”,因此每到新年到来之际,村里的男女老少就会齐聚一堂,观看所编写的年画。而每到初一那一天,村里的人们还会互相祝贺,以庆祝新年的快乐,其实这种习俗也就是“红红火火”。《三国志》中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孟德见鸡犬声,因谓曰:今岁将近,鸡犬将生,人皆喜庆,使人不暇自卫。然鸡犬之声,不可闻也。夫鸡犬之声,皆人所亲执,使人不好远行也”。

意思就是当时的文人雅士在观赏了年画之后,才知道原来年画是要戴在嘴巴边上的,从而导致许多人都不听家里的“叮嘱”,导致很多人不能远行。后来人们就把这种陋习带到了现在,到了年夜饭的时候,每个人也会把嘴里的饭嚼碎,然后吞下去,甚至在某个节日的时候,人们还会用米饭来打鸡蛋,把蛋液倒在米饭上,然后把米饭洒在鸡蛋上,这种打鸡蛋的习俗就被称为“打鸡蛋”了。

当然这种习俗是源自人们在年夜饭时,对着家里的猪狗等牲畜打鸡蛋,以增添食物的多样性。不过这种打鸡蛋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些打鸡蛋的行为很容易导致被认为是虐待动物或者其他一些不好的事情,因此人们在年夜饭打鸡蛋的习俗一直都在。不久前,日本奈良一天晚上,一位妇人在街上看到一男一女在吵架,他们争吵的原因就是“狗狗”。吵架结束后,女人向男人大喊:“没狗,咋办?”

男人没有理会女人,转身离开了。女人一个人回到家中,看到女人在厨房忙着准备晚餐,在那一刻,女人意识到女人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用餐具一把将女人推进厨房,并将女人拉到小床休息,最后女人被安全送回家中。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也就是“信仰之力”,有些时候往往会被人嘲笑。其实人们对“信仰之力”的认识,从最初的“迷信”到后来的科学,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在古代所有的思想学说,其根本之处都是来源于对“信仰”的崇拜,但“信仰”又分为:天地君亲师,四圣谛,八正道,四十八定,五戒十善,一切贤圣皆以无我为本,此我之真实体也”。

在佛家的境界中,一切都处于“一念念中”,只是人们自己的心念在时间上的空间上的延伸和展开,而在这个世界中,没有“我”这个概念。那么以“我”作为主要的本体的宇宙中,“我”又是一切的起点,那么由“我”起心动念所产生的万事万物又怎能真正地消失呢?于是人们就将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归于一个源头,当然这一切都只是人们主观的想象。有些时候是因为人们自己本身的一些思想的原因导致的,有些时候又是外在环境所导致的,其实都是一样的。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