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

同华晖 2022-10-27 10:04:06

五月五即五月初五。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五月的第一个五日,也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也是小年。清明节是全家“扫墓”的日子,也是送亲的日子。所以清明节也是家家户户进行祭祖活动的时候。也是妇女们“烧谷食”的日子。每到这一天,有些妇女会把谷食藏起来或者扔到河里。五月初五还是端午节的前一天,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端午节晦日”。但五月初五也是小年的日子,俗话说:“五月初五摸阳针,头朝西头朝东”,指的是“小年”前后几天。

正月初五还是元宵节的前一天,为“元宵节前一天”,因此元宵节也叫“晦日子”。端午节的由来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生活非常贫困,为了饱餐一顿就要四处乞讨。有一位姓曹的百越人,在一次抢劫后,他的同伴也饿得只能吃稀粥了。于是他们就打赌,谁先吃掉了早晨煮的粥,就可以为同伴解决食物。其中一个人很争气,吃掉了早晨煮的粥,而另一个人就吃掉了午后蒸的包子。他们为了争夺粥,就打斗起来了。结果早晨吃粥的人赢了,就很气恼地让午后蒸的包子放下来。

午后蒸的包子放下来后,曹操觉得很不平衡。于是他就问午后蒸的包子的主人,“这下会怎么样?”午后蒸的包子的主人说:“明天我放早餐的粥,结果会有粥,也会有大量的包子,是一碗很好的粥,但是因为早餐的粥已经煮成,很好吃的粥就不如上次了,所以午后的粥也很好吃。”于是曹操就答应了午后蒸的包子的主人,等到早上吃粥。那天午后,曹操发现包子的主人已经饱餐一顿了,并且那杯粥在刚才已经煮过了,于是他就对曹操说:“为了感谢您今天赠粥,你去端了粥来送给我”,于是午后蒸的包子就放到了床上。

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从此很多地方就开始了“端午节”,也就有了“五月初五摸阳针,头朝西头朝东”的说法。相传元宵节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来的。农耕社会,最容易饿肚子,饥荒年代也一样,所以人们要祈求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过年祭祖也是其中一部分,端午节作为祭祖的节日,也就成了民间的最隆重的节日之就如同“圣诞节”一样,而圣诞树寓意着新的一年,正如春节是一种习俗而非节日一样。

其实是没有春节这个说法的,因为“春节”这个词汇并不是古人创造的,是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贺祭”的方式庆祝的,最终成为祭祖的一个节日。端午节与清明节的区别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很多老年人就开始吃粽子,也有的地方还有贴窗花、插艾草的习俗。其实清明节这一天才是吃粽子的日子,因为“清明食节”的名字来源于“端午食节”。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