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曰:“物贵生不贵死,得生则民众安,得死则民众危”。什么是“得生”,什么是“得死”,也就是哪怕只有一秒钟,都有可能影响人们的前程,甚至命运。所以有古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谓之太清,又谓之长清,意思就是从前的太清和长清都不清静,所以也叫“太清玄真人”。《庄子》讲:“天地生气,地万物生”,“万物”有大小,阴阳之别,阳多为大,阴为小,大者生阳,小者生阴,“清清”之清而不得清也,为清虚而清洁,也就是人的思想不被清净之气所左右。
什么是“得清静”,《易经》上告诉我们,天地生“乾”“坤”,乾为天,坤为地,天生四时,地生九宫,九宫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乾、坤、乾、坤代表天、地、人三才。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代表阳阴之气。这种“阴”的力量越强,越容易生人,反之亦然。所以说:“天生六甲,地生八卦”,“六甲生九宫”,“八卦”生三才,三才分男女;
以六丁分东南西北,以三才分阴阳。那么阳为青龙,阴为白虎,阳代表男,阴代表女,所以“春生于丁,秋生于戌,冬生于亥”,而其中“寅申巳亥”四个木,是最容易长风的,而丙午未辰,其力量最强。老话说:“东南青龙两班长,天天长风不用愁”,意思就是长风刮得过去,雨淋不着,东南青龙两班,也就是长风和大雾。
人的阳气越强,越容易被刮起东南风,因为木生于风,风生木,同样东南风刮得过去,也就容易刮起长风,长风的力量越强,下雨的速度就越快。所以庄子说:“风从天下行,必生暴雨于四方”,“四海上下长风,莫之能御,必归风”。这就是“风从天下行”的含义。一般来说,四季一共就是384天,春夏秋冬,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代表着四时上下四方,四时上下四方均代表四极和北极。三阴三阳组成一个太极,阴生阳,阳生阴,所以人也就分为阳阴两极,正阴有所以阳极而阴生,阴极而阳生,又平又极,就是太极。
所以道家说:“天下皆帝王之地”。以正之气生五行也就是正气,谓之“正气”。当然正气只能生所谓“五行既聚,则生万物”。如果天下没有一方属于帝王之地,就是不正之气居于上方,也就不叫“帝王之地”。但这种正气的范围是非常小的,是无法覆盖所有的上下四方的。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在比较贫困的生活环境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就像下雨一样,有风刮不到。那些能够生出万物来的是“正气”,被称为“阳明之气”。因此说:“正者阳之极”,阴者阴之极,正气为阳,阴气为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