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315首组诗,写尽了他自负多情的一生

阳了了 2024-06-20 08:01:17

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是年,一个四十八岁的失意诗人离开京城,挥鞭南下。

历时八个月,往返九千里,他把一路上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全都写进了诗歌里。由于旅途颠簸条件简陋,诗人只能用客栈里寻常的鸡毛笔写作,将诗稿写在薄薄的账簿纸上,每写完一首,揉成一团,投入一破簏内。等旅行结束,他将竹篓打开,数了数共有三百一十五个纸团,诗人于是将这三百一十五首诗命名曰《己亥杂诗》。

与别的朝代相比,明清以来的诗歌不但早已失去入仕的功效,还有着“磨钝其锋,耗敝其力”的“副作用”,是以,清朝的诗人们黯淡了很多,但就是凭着这一组即兴为之的《己亥杂诗》,这位叫龚自珍的诗人,得以名垂千古,成为了“三百年来第一流”。

据《清稗类钞》等书载,龚自珍人长得特别丑,“顶棱起而四分,如十字形,额凹下而颏仰上”,也即是说,额头高高隆起但下巴尖尖。并且,其身材矮小,眼睛十分之小(“眇小精悍”)。

但丑陋的皮囊之下,龚自珍有着一颗无比柔情的、细腻的心。

儿童时代,母亲常常在床前念诗哄他玩,小小年纪的龚自珍,却听懂了诗歌中的情愫,听着听着“故尤缠绵于心”,竟然动起了真情。

他后来在《己亥杂诗》中亦写道: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龚自珍以为,自己少年时代的感情最为真挚(其实世人又何尝不是),随着混迹于浊尘,情感才变得半是迟钝半是狡黠。

他还说,除了感知善良的能力消失,自己写诗的水平,也在变得越来越平庸。

据《己亥杂诗》的自注:“编年诗始嘉庆丙寅(1806年)”,而龚自珍生于1792年,也就是说,最晚十五岁左右他就开始了诗歌的创作,他评价自己少年时代的作品云:“文侯官冕听高歌,少作精严故不磨。”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就好比春秋时代的魏文侯身穿冕服去听歌一样,我少年时代写的诗歌,古朴端庄、构思精妙,成就永远不可磨灭。

这两句诗文不可谓不傲,但更“凡尔赛”的其实是后面两句:“诗渐凡庸人可想,侧身天地我蹉跎”。

意思是说,置身于天地之间,我常自叹蹉跎,虚度时光,近年来写的诗歌渐渐变得平庸。

不夸张地说,以龚自珍的诗名,放眼整个清朝诗坛,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存在。但再看他的自我评价,取得如此成就还是自己变得平庸之后,诗人狂傲的心理,可谓跃然纸上了。

龚自珍真的很狂,假如看当时人写的笔记,读者便会发现,不同于今人对他忧国忧民的印象,他实则是一个离经叛道、狂傲至极、嗜赌成性、挥金如土的狂生。

传说,龚自珍嗜赌成性,且由于自身文化水平高,还自创了借助“先天象卦”来指导赌博的方法。他自以为方法精妙,然而,逢赌必输,这一方法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某次,他又在一盐商家内赌博,最后输得分文无有,因为无钱再赌,只得回到庭院“拂水弄花,昂首观行”。有一书生正好也出门,见龚自珍虽然人长得丑,站在那里却有萧然出尘之概,遂忍不住上前与之搭讪。

龚自珍说道:“昔年陶渊明种菊看山,岂其本意?今天本人独自站在这里,又怎么可能是我的意愿?适以资罄,遂使英雄无用武之地也。”

某人听罢,将自己的钱全部送给龚自珍,让他尽情发挥。结果,不过三五个回合光景,龚自珍又把钱给输光了,最终,他“怒甚,遂狂步出门去”。

有可能出身世代官宦家庭的关系,龚自珍对钱财这些身外之物,几乎没有概念。又一日,他路过扬州,因为没了盘缠决定向好朋友魏源(晚清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寻求帮助。

魏源见他身穿一件名贵的白狐皮衣,纳闷其何以“骑驴找驴”;更奇怪的是,那件皮衣上半身完好如新,下半截却皆是污泥。魏源大感怪异,故问之。

龚自珍答曰:“我从南京来,适逢天寒大雪,汤雨生(清末画家、诗人)以此裘相赠。”龚自珍的话还没有说完,魏源便已豁然开朗:原来,汤雨生乃朝廷武官,身材十分壮大魁梧;而龚自珍五短身躯,穿着对方的衣服,因为太过肥大,难免下半截拖入泥污中。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龚自珍是那种邋里邋遢、且不通晓人情的人。他当然极具才情,但假如让这么“单纯”的人去治理国家,可能会靠谱么?

首先,龚自珍的文采和见识是很值得夸耀的,时人称赞他“两世礼曹,交徧海内,绮纨附骥,齿挂通人,道光时之名公子也”,这位名公子亦常常慷慨陈词、引经据典,以至于读书人还说:“士大夫阶层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龚自珍字定庵,定公是对他的敬称)开之”。

但盛名之下的龚自珍实在太傲慢了,他目中无人、自命不凡,乃至于还常常批判、挑战儒学,坊间传说有一副挖苦孔子和佛祖的惊世骇俗的对联,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作为一个豪情万丈的诗人,他对当时统治者提出的某些建议——建议当然说得很漂亮且有其积极深远的意义,是否全部都有可实施性,坦率地说,有时候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

林则徐赴粤禁烟前夕,龚自珍洋洋洒洒写下《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里面的部分建议未免犯了知识分子眼高手低的毛病,比如,龚自珍建议,是否可以参考借鉴一下乾隆时代攻打金川时使用的火器?是否有必要恢复明朝胡宗宪《图编》里使用的兵器(胡宗宪距离龚自珍时代将近200年)?

龚自珍是非常想陪同林则徐去建功立业的,由于他为主流所不容,加之他疏狂、偏执的性格,难免将来与林会产生矛盾。是以,林则徐很委婉地拒绝了龚自珍的请求。林写信告知对方道:“阁下有南游之意,弟非敢沮止旌旆之南,而事势有难言者。”

公元1839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浩浩荡荡地赴广东禁烟。同样是这一年,被“抛弃”的龚自珍决定辞官南归,离开自己生活了14年之久的京城。在南行的过程中,他完成了鼎鼎大名的《己亥杂诗》,这是中国诗坛的一件幸事。

《己亥杂诗》是中国诗歌史上规模空前的组诗,内容上更是包罗万象,有世态的炎凉,有宦海的风波,有壮志难酬的哀叹……也包含了诗人的爱情。

公元1839年四月二十三,龚自珍正式离京,约一个月之后的五月十二日,他抵达江苏清江浦,邂逅了一个叫灵箫的烟花女子。

据后人研究,在这场往返九千里的旅程中,龚自珍仅仅与灵箫共同居住了十来天,第一次是五月十二日后的这次短暂会面,另外一次是九月份南归的重访。短短十来天的时间,龚自珍却为此女子赋诗数十首之多,甚至龚还为类似主题的诗起了一个统一的名字:“寱词”。

此是春秋据乱作,升平太平视松竹。何以功成文致之?携箫飞上羽陵阁。

这便是他“寱词”中的一首。这首诗歌,在表达龚自珍情感的同时,亦体现了他的“大逆不道”。传统观点认为,孔子删削《春秋》,故意隐藏“通三统”的微言大义。孔子的意思是说,开头是乱世,中间进入升平世,最后达到太平世;龚自珍则说,自己与灵箫共同生活,就已经是达到功成文致的最高境界了。

龚自珍是很聪明的人,通过灵箫指挥婢女的举动,他便已意识到,这个烟花女子是个很有心机且极有主见的人。

眉痕英绝语谡谡,指挥小婢带韬略。幸汝生逢清晏时,不然剑底桃花落。

这样的“韬略”似乎为龚自珍的命运埋下了伏笔,但龚自珍自号“寻春狂客”,为了感情,面对灵箫的“致命诱惑”时,他是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

因为母亲的关系,龚自珍从小深信佛教,在第二次与灵箫会面时,他竟然自我解释与灵箫相爱的借口:灵箫是佛教所说的“天花”,是飘拂在空中的佛的意志,自己对她的喜爱是对佛的某种皈依。

玉树坚牢不病身,耻为娇喘与轻颦。天花岂用铃幡护,活色生香五百春。

这是一首佛教意味很浓厚的诗歌。《最胜王经》曰:“大地神女名坚牢。”“天花”则是指佛教世界里的“天界仙花”,无疑,在这首诗中,“神女”和“天花的意像都是代指灵箫。

龚自珍爱灵箫爱得太深,但一个说法是,他却因灵箫而身死。

龚自珍写完《己亥杂诗》两年之后,即公元1841年,竟然不明原因暴毙于江苏丹阳的一所书院内。坊间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他想了很久终于为灵箫赎了身,但怎奈灵箫生性凉薄,竟背着龚自珍与别的男人幽会。后来,事情败露,为了灭口,灵箫将鸠药放入酒杯,骗龚饮下。

诗人死因的另一种说法是,龚曾经迷恋一个叫顾太清的女词人,而顾的丈夫却贵为清廷贵胄,那位贵族派人暗杀了他。

不管哪一种结局,都是为情所困吧。话说,龚自珍三十二岁那年,曾经找过一个算命先生算卦,先生说他能活到七十一岁,他为此专门写了首诗,郑重其事地记载此事:“癸未失恃,三十二岁,日者谓予当七十一岁。”

龚自珍还在诗中感慨曰:“孰嬴孰绌孰付予,如奔如雷如流泉。”

在诗中他发出了疑问:谁将要制服我?谁又能败给我?估计龚自珍想破头也想不到,自己五十岁时会因小女子而死。眼高手低、目中无人、偏激、敏感、癫狂,往往是名士们的通病,为爱而亡又是天真的他们最传奇的结局。

0 阅读:1

阳了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