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9年,在关东六国得不到重用的商缺来到了秦国,并交结了孝公 身边的宠臣景监,让他代为推荐自己。
时年23岁的秦孝公雄心勃勃,一心想要恢复高祖秦穆公的霸业,一扫秦 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所以他很快就接见了商鞅,并对这位来自东方的士子抱有 很大的希望。可是一番长谈下来,孝公听得昏昏欲睡,等到送走了商鞅之后, 他找到了景监狠狠地训斥道你找的什么人啊!净胡说八道,怎么能使 用呢?”
景监被国君骂了之后,非常窝火,回到府后,他便狠狠地埋怨商鞅,商鞅只 是一笑道我给国君讲了道家的帝道治国理念,看来他不感兴趣”。然后他就 求景监再让他觐见孝公
五天后,秦孝公第二次接见商鞅,这回商鞅又是长篇大论,孝公听得一头 雾水。商鞅回去后,孝公把景监又狠狠地骂了一顿。一肚子委屈的景监回府 后,再次埋怨商鞅说话不着边际,商鞅仍是一笑道:“这回我讲的是儒家的王道 治国,看来国君还是不喜欢!”然后,他就又求景监让他第三次觐见孝公。尽管 景监心里很不愿意,但他还是为商鞅争取到了第三次机会。这回谈话进行得 很顺利,虽然秦孝公没有马上任用商鞍,但还是肯定了商鞅是个可用之才。
景监又惊又喜,就问商缺个中缘由,商鞅笑道我这回跟国君说的是春秋 五霸的‘霸道’,国君似乎很感兴趣,有任用我的意思,我现在已经完全明白国 君的心思了,只要能再觐见一次,我保证他满意! ”
第四次的会见,商鞅将自己的治国之法和盘托出,孝公听得如痴如醉,两 人长谈了数天,尽欢而散。这让景监欣喜若狂但不知为何,他问商鞅到底说了 什么让国君如此高兴,商鞅道我向秦公进帝道和王道治国之论,秦公都认为 这些理论离得太久远,见效太慢,他要的是让秦国迅速强大起来的方法,于是 我就向他陈述了法家的强国之术,正对秦公的心思,因而使其大悦!”
从此,秦孝公以国政相托,重用商鞅,进行变法,终使秦国摆脱了积贫积弱 的局面,实力大增,逐渐成了战国时期的强国。
由于之前经历了不少的曲折,商鞅才会在入秦之后多次试探秦孝公,一是 弄清他的喜好,二是观看他的为人。直到商鞅彻底认准了秦孝公是一个真正 想要有所作为,并具有能成大事的才能的君主时,他才将自己的治国之道全盘 地告诉了孝公,得到了孝公的赞赏,从而将整个国政女给了他,并在之后的20 年中,始终不渝地支持他,终使商軟变法成功。
没有商鞅估计秦孝公或者秦惠文王应该是是秦国最后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