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天下诸侯都极为愤慨的事儿,那就是董卓挟持了天子。这董卓仗着自己手握一定的权势,就把天子控制在手中,完全不把汉室的威严放在眼里。面对这种情况,各地的诸侯们可就坐不住啦。他们觉得董卓这般行径实在是太过分了,这天下怎么能任由董卓如此胡来呢?于是,诸侯们纷纷联合起来,大家齐心协力,打算把董卓从洛阳给赶出去。他们心里都有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让天子能够摆脱董卓的挟持,重新掌控天下大局,恢复汉室往日的秩序呢。
这里有个挺奇怪的情况,大家知道董卓吧,他一开始其实也就是个军阀罢了。那他得有多厉害,居然要好多诸侯联合起来才能把他给打败呢?这就让人不禁好奇了,董卓手底下到底有哪些厉害的大将,竟然能让那些诸侯们都如此惧怕呢?
董卓发迹
董卓的籍贯是在陇西那一带,那个地方呢,和羌人部落的距离挺近的。董卓在小时候,就经常跑到羌人部落所在的地方去玩耍呢。也正是在这样频繁的往来过程中,他还结识了羌人首领,并且和人家成为了朋友哦。
要知道,那些羌人可算得上是董卓实实在在的真朋友。这些羌人呢,个个都是实在本分的人哦。只要董卓能友善地对待他们,不流露出任何看不起他们的意思,那么他们就会心甘情愿地全力以赴去帮助董卓呢。
话说董卓慢慢长大之后,就到了该帮家里分担家务劳作的时候啦。那时候呢,董卓还未曾踏入官场,没有什么别的营生手段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于是呢,他就只好去开垦出了一块儿田地,从此就像普通百姓那样,当起了靠种地为生的农民啦。
在这一年的时候,董卓寻思着要让干活能更便利些呢,于是他就专门跑到集市上去啦。到了集市之后,经过一番挑选,最后就把一头耕牛给买了回来,这样也好方便之后干活。
在那个时候,羌人那边的情况是这样的。董卓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曾再去找过他们啦,这可让羌人心里十分担忧呢。他们心里老是在琢磨着,董卓这么久都不来找他们,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又或者是不是接下来会有啥对他们不利的情况要发生,总之就是满心的担心忧虑。
话说有那么几个羌人首领,他们聚到一块儿了,聊起的话题正是关于董卓的事儿呢。这一聊才发觉,董卓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没到羌人这边来了。而且呢,这几位羌人首领,竟然没有一个人在这段时间里见到过董卓的身影。
他们几个人凑到一块儿商量了一下,心里都觉着这事儿好像有点不太对劲。他们就寻思着,董卓那家伙,该不会是出啥状况了吧?越想心里越不踏实,毕竟董卓对他们来说也算是挺重要的人物呢。所以呢,这几个人心里头担心着董卓,干脆就一块儿动身,前往董卓所在的地方去探望他,也好看看董卓到底怎么样了。
董卓瞧见这几位好朋友前来看望自己,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可与此同时,董卓也着实烦恼得很呢,为啥呢?原来,他家里面实在是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好东西,能够用来好好招待这些朋友。
董卓为了能让这几位朋友吃得满意、吃得尽兴,居然把刚买回家没多久的耕牛给宰杀了。要知道,在当时耕牛可是相当重要的生产工具呢,一般人家可舍不得这样做,但董卓为了招待朋友,就这么把耕牛给杀了。
有这么几位羌人首领,心里着实觉着挺不好意思的。要知道,他们身为游牧民族的首领,手底下牛羊成群,那是根本不缺这些牲畜。可这次的情况不一样,那头牛对董卓而言,意义可是相当重大呢。
话说在今天,董卓拿出了一头牛来招待那些羌族首领呢。要知道,这些羌族首领他们可并非汉人哦,不过呢,就算如此,他们同样是明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道理。
话说那几位首领,在办完了相关事宜之后便回去了。回去之后呢,这几个人一合计,凑了好几百头牛羊。随后,他们就把这些牛羊都送到了董卓的家里。就因为这件事儿,董卓在当地一下子就出了名,好多人都知道了他的存在。
董卓在当时可是出了名的人物,没多久呢,就得到了朝廷的任命,有了相应的官职。再后来,当地发生了叛乱的情况,面对这样的局面,董卓便前往去平定那场叛乱啦。
在当时那个时候,有一个人叫张奂,就是他把董卓给提拔起来的呢。张奂,打心眼里觉得董卓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人,所以才会出手提拔他。可让张奂万万没想到的是,董卓后来展现出来的“前途”,那可真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这里说的“这么的”有前途,其实就是那种发展态势完全超乎了张奂最初的预料呢。
董卓立下大功后,获得了朝中大臣袁隗的赏识。在这之后呢,他就当上了并州刺史这个官职啦,从此在仕途上又迈进了一步呢。
在那个时候,董卓已然成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风云人物啦。想当初呢,他不过就是个没什么名气的无名小卒罢了,可经过一番发展,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手握大权的封疆大吏。他这一路走过来的传奇人生经历,那可是被许多人都清清楚楚地知晓着呢。
就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呢。有不少颇具实力的人纷纷前去投奔董卓啦,于是呢,董卓就渐渐拥有了一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军队哦。而且,还收获了许多将领呢,这些将领可都是对董卓忠心耿耿,愿意效忠于他的。
实际上,这里面有着最为关键的四个人,他们分别是李傕、郭汜、张济以及樊稠。
四个忠臣
在史书中,李傕首次现身是在董卓展开的一次自救行动之际。一开始呢,李傕仅仅是个校尉的身份,就他这样的情况,董卓压根儿就不可能认识他呢。
在董卓身边呢,有一位担任长史职务的刘艾,此人平日里就负责帮董卓出谋划策。而在诸多人物当中,刘艾留意到了李傕这个人,并且发现李傕颇具才能。在刘艾看来,李傕的能力相当出众,甚至觉得他比孙坚还要厉害呢。基于这样的判断,刘艾后来便把李傕推荐给了董卓,让李傕得以进入董卓的视野之中。
最初的时候,董卓压根就不相信某件事儿呢,所以呢,他就安排李傕去办一项任务,而这项任务还和孙坚有着关联哦。
在《三国演义》这部名著里,有讲到十八路诸侯共同起兵去讨伐董卓的情节。但大家可知道,实际上呢,在这所谓的十八路诸侯当中,真正从心底里想要去讨伐董卓,并且付诸实际行动的,就只有孙坚这一家。其他那些诸侯呢,要么是跟风凑凑热闹,要么可能有着自己的一些小算盘,并不是真心实意地要去对付董卓呢。所以说,别看表面上说是十八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可真正一门心思干这件事的,也就是孙坚了。
其他诸侯们的心思啊,要么就是想着要把现有的地位取而代之,自己去当那个最高的掌权者;要么呢,就是一门心思地要为自己抢夺更多的地盘,好扩充势力范围。就因为他们各有各的小算盘,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根本没办法团结起来。所以呢,这帮人凑在一起就如同一盘散沙似的,毫无凝聚力可言,真要是遇到事儿了,哪里能有什么战斗力呢,完全就是不堪一击的状态。
在当时的局势下,真正有能力阻拦董卓,并且能够在正面交锋中战胜董卓所率领的西凉军的,唯有孙坚的部队。至于袁绍、袁术这一类人呢,实际上他们都在刻意隐藏自身的实力哦。他们心里打着小算盘,想着让别的势力去把董卓给赶走,如此一来,他们便可以趁机成为下一个像董卓那样能够掌控大权的人啦。
董卓已然看清了这些人心里的想法,在察觉到这种情况后,他就开始着手准备集中自己手头的兵力,打算专门去对付孙坚呢。
话说回来,董卓对孙坚那可是相当欣赏呢。他心里琢磨着,要是能把孙坚招揽过来,让孙坚加入到自己的队伍当中,那可就太美妙啦。这孙坚要是真能来,就好比给猛虎添上了翅膀,到时候董卓的势力必然会大增,说不定又能在这天下间横着走,再次达到那种无人能敌的状态咯。
话说那时,董卓做出了一个举动,他派了李傕去拜见孙坚,目的是要传达自己的一番意思呢。要知道,当时孙坚的儿子孙策也就才十几岁的样子,刚好到了该找媳妇的年龄阶段啦。董卓心里就琢磨着,他打算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孙策,想着通过这样的方式和孙坚攀上亲家关系呢。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孙坚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呢,孙策就已经抢先开骂起来了。要知道,孙策那时候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可他全然不顾这些,直接对着董卓就大骂起来,称董卓就是个奸贼。而且,他的态度十分坚决明确,斩钉截铁地表示,让他娶董卓的女儿,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儿,根本想都不用想。
孙坚瞧见孙策的表现后,心里那是相当满意。这不,借着孙策引出的某个话头,顺势就把李傕等人给赶走了。而董卓呢,当他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顿时气得大发雷霆,可即便如此,他也实在是没办法,只能干瞪眼,拿这事儿没辙。
在那之后,李傕、郭汜等人就归属到了牛辅的麾下。这里得说一下这个牛辅,他可是董卓的女婿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在特定局势下类似孙策那样有着一定关联作用的“替代品”吧(这里说的“替代品”只是打个比方便于理解哦)。然后呢,牛辅把李傕他们给派出去了,派去做什么呢?是去进攻朱儁(读音是jùn)啦。这李傕他们在这次进攻行动当中,那可真是展现出了相当厉害的战斗力,可不是一般的水平哦。
在那个时候,董卓得到了朝廷的任命,担任的官职是左中郎将呢。与此同时,有一个叫朱儁的人,他是李傕等人的对头,而他担任的则是右中郎将这一职务。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和李傕等人发生冲突或者对抗的时候,朱儁表现得特别差劲,完全不是李傕等人的对手,在他们面前可以说是不堪一击。
话说在成功战胜了朱儁之后,李傕和郭汜这俩人便开始了大肆的劫掠行动。他们就像饿狼扑食一般,对当地展开了疯狂的搜刮,把那里的金银财宝全都给席卷而空啦,丝毫不留余地,使得当地的财富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呢。
就因为这一次的行动,李傕和郭汜在大家心里的印象可差得很呢。人们老是感觉他们就跟来打劫的土匪似的,没个好样子。说起来,这打劫的事儿还真算得上是郭汜的“老本行”啦,他以前估计就没少干这类事儿呢。
在参军之前,郭汜可是个专门偷马的贼呢。就因为他干过这偷马的行当,就连李傕都常常开玩笑地称呼他为“盗马虏”,这称呼一听就知道是在调侃他曾经那段不太光彩的偷马经历啦。
郭汜投身到董卓的军队当中后,没多久就当上了校尉这一职务。从那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呢,李傕和郭汜两人一直都是共同行事的。不管是出去打仗,他俩那是一同上阵;碰到抢劫这种事儿,也是一块儿去干;甚至发展到后来要造反了,他俩同样是携手一起行动的,反正不管干啥事儿,他俩基本都是一块儿折腾。
在董卓被诛杀之后,李傕和郭汜这两个人呢,一开始是打算回到自己的老家去,然后在那里当个军阀,过过那种拥兵自重的日子。可谁能想到呢,王允这边,却一直拖着,迟迟都不肯放他们离开呢。
李傕和郭汜曾经干过强盗的行径。在他们心里,原本想着能依靠董卓这棵大树呢,觉得只要有董卓罩着,就算之前干过那些强盗的勾当,也不会受到什么责罚。可谁能想到,董卓居然死了。这下可就不一样啦,朝廷只要说一句话,就能把他们之前干过的那些强盗事儿翻出来,让他们一下子就沦为罪犯了。
李傕和郭汜心里头其实就盼着王允能给他们一个承诺。为啥要这个承诺呢?因为他们很担心朝廷以后会找他们“秋后算账”呢。可左等右等,这个他们心心念念的承诺就是一直没个下文。再加上董卓就那么“冤死”了,这两人心里头憋着一股气,最后索性就打进长安去了。
就在这个特定的时期,他们和张济以及樊稠碰了面。之前李傕等人去迎战朱儁的那次战斗当中呢,张济当时也是在现场的哦。他们这些人,都是一同成长起来,进而成为大将的呢。
在那场战斗相关的众人当中,樊稠的情况比较特殊。其他一些人或许是在战斗过程中历经拼杀而崭露头角之类的情况,可樊稠不一样,他从一开始就已经是董卓的部下了。然而,世事难料,董卓后来死了,这一变故让樊稠的处境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没办法,他也只能带着剩余的那些残兵败将,在外四处逃亡,以此来谋求一线生机呢。
在那个时候,他听闻李傕和郭汜二人打算去攻打长安,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便也跟着凑了上去,掺和到这件事情当中了。
然而,即便他们的人数已然达到了十几万人之多,可面对长安城,却始终难以将其攻破。一直到最后,还是凭借着城内出现的内鬼相助,这才得以成功打进了长安城内。
吕布携家眷逃离之后,剩下的几个人就顺势接管了朝廷,并且还当了一阵子的权臣呢。
话说那四人都被朝廷授予了将军的封号,之后呢,还派兵把王允的家给围得严严实实的,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然后就一个劲儿地逼着王允,非要让他承认自己就是谋害所谓“忠臣”的那个罪犯呢,那场面可真是紧张又让人无奈。
话说在成功解决了王允之后啊,有那么四个人,他们还挺不忘本的呢。这四人就把董卓以及董氏一族的人给好好地埋葬在了董卓的封地郿县。可谁能想到,这事儿似乎并不被上天所允许呢,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阻拦着他们这么做似的。
话说当时,他们刚刚把董卓的棺材给埋到地底下了,哪知道这时候天公不作美,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这雨下得可真是又急又猛,结果就把刚埋下去的棺材又给冲了出来。李傕瞧见这情形,心想着这可能就是个意外情况吧,没太往心里去。于是呢,他又赶忙着手给董卓重新安排了一场葬礼,想着这次总该能顺顺利利让董卓入土为安了吧。可谁能想到啊,即便如此,这棺材还是没能成功地被埋进土里去,依旧没能完成入土这件事儿呢。
这一下,在场的众人可都傻了眼。你瞧瞧,这连老天都不站在他们这边,去帮他们的忙呢。由此也能看出,那董卓得是多么不招人待见,都到了这种连老天似乎都要和他作对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