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咱们国家可是被欺负得相当惨呐。不过呢,这并不代表整个清朝一直都是软弱可欺的。就拿乾隆在位期间来说吧,那时候的清朝还是很有一番作为的呢。乾隆有个被称作“十全武功”的功绩,这里面可有不少都是对外展开的战争,从这也能看出,早前的清朝在特定时期还是有着一定的实力和底气的,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软弱无能哦。
要知道,即便乾隆皇帝已经驾崩了,在当时的情况下,清朝依旧保持着对周边诸多国家相当强的震慑力。那些周边的国家呢,依然还处在大清国藩属国的地位,凡事都得向大清进行汇报呢,就如同以往一样遵循着这样的规矩,这也足见清朝当时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依旧不容小觑。
就在这一天,从南边的一个藩属国来了一批使者,他们是来朝贡的。原来呢,这个藩属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动,王朝都更替啦。新上台的政权呢,就想着要把国号给改一改。可他们给出的那个预定要改的国号,一下子就把嘉庆皇帝给惹得大发雷霆啦。
嘉庆帝要求他们对国号进行重新拟定,原来的那个国号是不被允许使用的,不符合要求,需要做出更改。
嘉庆究竟是为何会因为这个国号而生气呢?而且,这所涉及的到底是来自哪个国家的使者?
小国崛起
在北宋那个时期,宋朝把军队基本上都集中安排到北方去啦。为啥要这么做呢?主要就是为了防备辽国,毕竟辽国老是有进攻宋朝的可能,得时刻做好抵御的准备。可这么一来呢,就出现问题啦。南方地区的老百姓可就遭了殃啦,经常会受到一些欺负,而北宋朝廷呢,因为军队大多都在北方忙着抵御辽国,所以面对南方百姓被欺负的情况,也是有心无力,没办法很好地去处理。
在北宋时期,发生了一件让人痛心的事儿呢。有多达十万的普通百姓被敌人给掳走啦,要知道,这可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他们就这么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园,也不知道在敌人那里遭受了多少苦难。而且,大量的粮食也没能逃过敌人的抢夺,被他们一股脑儿地全都给抬回了自家去。您说,这得多气人呐!那到底是哪个国家这么大胆,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欺负宋朝呢?
唐朝末年的时候,“安南”这个名称首次在史书当中出现啦。但要知道哦,那时候的安南呢,仅仅是唐朝所设立的一个都护府罢了,说起来,就相当于唐朝的一个省呢。
五代十国这个时期,安南都护府原本承担的那些作用可就不存在啦,完全丧失掉咯。就在安南这块地区呢,还冒出来了好几个搞割据的政权哟。之后呢,历经了一回又一回的改朝换代,安南这块地方就出现了一个在当时称得上是最为强盛的朝代,也就是李朝啦。
李朝有一位开国皇帝,名字叫做李公蕴。大家看他的姓氏是李,很容易就会联想到,说不定他和大唐的皇室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呢。毕竟李姓在大唐时期那可是皇室之姓,所以从他这个李姓来推测,很可能他跟大唐皇室是有点关系的哟。
至于这个关系究竟能大到什么程度,那可就没办法弄清楚啦。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唐朝早就已经覆灭了,所以根本就没人能确切知晓他到底和李世民有着怎样的亲属关系呢。
要知道,血脉的纯度这方面其实并没有对李公蕴的能力产生什么影响哦。就说李公蕴建立的李朝吧,那可是相当有“胆量”呢,竟然敢和宋朝针锋相对,做出了不少让宋朝很是下不来台的事儿,就好像狠狠地打了宋朝的脸一样。
话说在宋朝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有个情况让宋朝皇帝知道了,他可没有就那么装作没看见哦。于是呢,就派出了几位很厉害的大将,让他们带着兵前往南方去处理这事儿。这些大将那也是相当有本事,一到地方就和安南的军队交上了手,几下子就把安南的军队打得往后退去了。而且,这还不算完,他们乘胜追击,直接就打进了李朝的境内呢。这时候李朝的皇帝可就慌了,赶忙想着办法要求和,心心念念就盼着北宋这边能够停下进军的脚步,别再继续往他们李朝里面打啦。
北宋在这方面存在一个不太好的情况,就是太好说话啦。你看,那李朝之前掠夺了不少物资,北宋这边呢,只是让李朝答应把之前抢去的那些物资全部归还回来就了事了。而且,还有那些被李朝强行掳走的老百姓呢,也只是让李朝把他们一起给遣送回各自的家而已哦。
按常理来讲,那样的所谓“赔偿”,其实压根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赔偿呢。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宋朝竟然接受了这样的条件。而且,连一点儿利息都没去索要,就直接撤兵了,这在很多人看来确实是挺让人费解的情况。
公元1075年的时候,出现了李朝向宋朝认输这样一件事。时间往后推移一百年,到了公元1176年,李朝的皇帝做出了一个举动,那就是派人前往南宋,向南宋表示愿意称臣。
在南宋时期,那时在位的皇帝是宋孝宗呢。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藩属国前来,表示愿意向南宋称臣。这对南宋来说,可是件挺让人高兴的事儿,宋孝宗也不例外,心里别提多欣慰了。于是呢,宋孝宗不仅非常大方地给这个藩属国赐了国号,还赏赐了一枚“安南国王”的大印呢。就从这时候起,安南国便正式地在历史的舞台上出现啦,开启了它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段历程哦。
动荡的安南
宋朝和唐朝的情况有所不同哦。唐朝在当时有较为充沛的精力去发展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可宋朝呢,北方出现了诸多麻烦事儿,光是应对处理这些北方的状况,就已经耗费了宋朝大量的精力啦,根本没办法像唐朝那样分出足够多的精力去发展少数民族方面的事宜呢。
在历史上,安南国和南宋建立起了联系。不过呢,自双方有了这层关联之后,彼此之间仅仅维持着一种比较普通的往来状态哦。在这个过程当中,并没有出现什么特别突出的情况发生呢。而且,就两国之间的关系而言,在文化方面也不存在什么交流互动的情况哦。
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安南国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然开始逐渐形成属于它自身的民族感情啦,而且其独特的文化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孕育而生了呢。
在这之前,安南国的文化习俗和中原地区那可是一模一样的哦。为啥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安南国这片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呢。要是往前去追溯历史的话,那可是能一直追溯到秦汉时期呢,在那个时候,赵佗建立了南越国,而安南国所在区域当时也是与之相关联的。
要知道,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推移,特别是历经南宋以及元朝这两个时期之后呢,安南国实际上已然成为了一个独立存在的国家啦。
要知道,安南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其百姓的生活难以平静安稳。明朝建立起来以后呢,按常理来说,周边的一些国家往往会有所表示,可安南国却没有什么动静。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已经暗暗盯上了安南国,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明成祖朱棣呢。
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这一事件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在他成为皇帝之后,其统治风格呈现出四处扩张的特点。一方面,朱棣亲自率领军队向北进发;另一方面呢,他还做出了一个重大的举措,那就是派遣郑和开启下西洋的远航之旅。
就在郑和开启下西洋这一伟大航海壮举的同一时期,朱棣也亲率兵马抵达了安南。随后,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与行动,朱棣成功地把安南重新归入了中国的版图范围之内,使得安南再次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按常理来讲,在当时那个时候,朱棣要是出兵去拿下这个地方呢,实际上是得不到什么好处的哦。你想啊,不但得不到啥收益,而且明朝每一年都得花费不少的银子呢,就为了去平定这个地方所发生的叛乱,这些银子可就这么白白地搭进去啦,确实是有些不划算呢。
在历史上,朱棣曾出兵将安南打了下来,对于他的这一举措,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理解。大家心里就琢磨着,朱棣这么做,难道仅仅就是为了实现领土完整这一个目的吗?毕竟在很多人看来,出兵打仗是件大事,背后的原因应该不会这么简单吧,所以对于朱棣攻打安南这件事,不少人都心存疑惑,不明白他到底是出于何种考量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要知道,安南国那时都已经独立好几百年啦,时间一长,他们早就不把曾经的归属关系当回事儿了,都不认祖啦。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从认祖归宗这方面来说,好像确实没必要对安南采取什么行动。那朱棣为啥要去攻打安南呢?其实这里面肯定是还有其他目的的。说起来,朱棣的真实目的,就是考虑到安南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它能够为郑和更好地出海提供便利条件呢,所以朱棣才会做出攻打安南的决策。
大家知道郑和下西洋这件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大事吧。当时啊,要是在航行途中能有安南作为港口来提供支持等便利条件的话,那郑和率领的船队所能够取得的收获可就会更加丰厚啦。而且呢,凭借着有这样一个合适的港口作为依托,他们所能抵达的远方之地也会比实际到达的范围还要更远呢。
大家知道,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的航海计划最终并没有持续进行直至完成。这其中的原因呢,是和当时明朝的整体局势相关的。朱棣在位期间,连年对蒙古出兵征战,这样频繁的军事行动使得国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资源都被大量消耗,国内逐渐呈现出一种空虚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条件再像之前那样随意地派出兵力去支持郑和继续大规模下西洋的活动了,所以郑和下西洋的计划也就无奈地没能进行到底。
话说在明宣宗朱瞻基登上皇位之后,立刻就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叫停了出海的相关行动以及北伐的计划。这里面呢,有个情况得说一下,就是安南地区自从被明朝给占领了之后,那叛乱就一直没消停过,时不时地就闹起来。朱瞻基心里一盘算,觉得占着这块地方就像是做了一笔亏本的买卖似的,没捞着啥好处,还得不停地处理那些叛乱的麻烦事儿。所以呢,最后他就干脆放弃了对安南地区的占领啦。
奇特的国号
从朱瞻基所处的角度去考量的话,做出放弃占领安南这一决策,那无疑是正确的。毕竟在当时的各种状况下,想必是有着诸多因素促使他认为放弃是更为合适的做法呢。然而呢,要是站在后世的角度再来审视这件事,就会发现,放弃安南可真的是吃了大亏啦。后世回顾起来,会看到因为这一放弃举动,可能错失了不少的发展机遇,在诸多方面或许都有着不小的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就感觉亏得挺厉害的呢。
朱瞻基做出了从安南撤兵的决定,然而撤兵之后呢,安南当地的百姓可并没有就此过上安定的日子。甚至可以这么说吧,他们的生活还比不上当初被明朝占领时期安稳呢。为啥会这样呢?原来啊,在明朝撤兵之后,安南当地多方势力就开始了对安南国皇位的激烈争夺。这各方势力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可把当地的老百姓给折腾苦了,百姓们对此那真是叫苦不迭,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呢。
经历了漫长的战乱岁月后,安南国最终建立起了黎朝,至此,这个国家才总算是迎来了安定的局面。此前那连年不断的战乱,让这片土地和生活在其上的百姓饱受动荡之苦,不过好在黎朝建立起来了,国家也渐渐趋于稳定,人们也终于能在相对安稳的环境中生活下去了。
要知道,每个朝代都有走向覆灭的那一天。就拿清朝来说吧,在乾隆年间的时候,安南国当时是黎朝当政呢,可黎朝的皇帝遇到了极大的困境,没办法,最后只能被迫逃亡,一路来到了咱们中国的广西地区。到了这儿之后呢,这位黎朝皇帝还向乾隆皇帝提出了一个请求,就是希望乾隆皇帝能借给他兵将,好让他能够回去重新恢复自己的国家。
乾隆见那黎朝每年都能准时前来进贡,而且所送来的物品也都挺不错的,基于这样的情况,乾隆便点头应允了下来。
在那之后,黎朝的国王做出了一个重大举措,他向清军借来了八千兵力,然后凭借着这股借来的力量发起了强有力的反攻行动。在反攻过程中,形势发展得极为顺利,黎朝军队很快就占据了优势地位,并且凭借着这股气势,成功地将之前所丢失的全部土地都一一收复了回来,使得黎朝的疆域又恢复到了之前的状况。
然而,叛军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他们瞅准清军撤兵的时机,再次挑起了叛乱之事。有意思的是,这一回他们倒是长了些心眼儿。在正式发动叛乱行动之前,他们特意准备了贡品去进献给乾隆皇帝,心里打着这样的小算盘:希望乾隆能高抬贵手,不要派军队来干涉他们的叛乱行径,还一个劲儿地表示,他们一定会比黎朝更加顺从听话呢。
乾隆帝当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那安南国的叛军呢,连稍微思考一下都没有,就很干脆地答应了下来。就因为这样,原本存在的黎朝便走向了灭亡的结局,而阮朝随之建立起来了。不过呢,这个新建立的阮朝也没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哦。到了嘉庆时期,安南国又一次陷入了战乱之中,整个国家再度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呢。
在这一回的情况中,嘉庆皇帝并没有选择出兵去干涉安南所发生的内战。就这样,在没有外力干扰的状况下,参与内战的叛军一方在这场战争里取得了胜利。
不过,他们所提出的国号有些奇特,怎么个奇特法呢?原来是一个之前就已经被使用过的国号,即“南越”。
想当年啊,赵佗在岭南那块地方建立起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名字就叫做南越呢。那个时候,像如今的广东、广西这些区域,可全都在南越国的范围之内哦。后来呢,嘉庆皇帝在位的时候,安南那边居然想要把自己的国号改成“南越”。嘉庆皇帝心里就琢磨啦,这安南明显是没存着啥好心,所以当时就发了好大的脾气呢。
那安南使者啊,对秦汉时期的历史压根就不了解,对于嘉庆皇帝为啥会生气这件事呢,更是一头雾水、全然不知。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嘉庆皇帝对“南越”这个国号表现出了不满意的态度,那安南使者瞧见了,心里就琢磨着,既然皇帝不满意这国号,那干脆就让嘉庆皇帝给重新起一个得了,也好省得日后嘉庆皇帝老是拿这国号的事儿来挑毛病、做文章。
嘉庆帝当时一下子也没能想出特别合适的好词,那怎么办呢?后来,他就吩咐手下人把“南越”这两个字的顺序给倒过来用,这么一倒,就变成“越南”啦。从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呢,“越南”这个名字就一直被沿用着,还在继续使用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