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费了解党史热点、领袖过往等相关内容。
李讷是毛泽东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幼时没有离开他身边而长大的女儿。或许是最小的缘故,毛泽东非常喜欢这个女儿。从许多照片上都能看出毛泽东这种炽热的感情。他不是用他那充满父爱的大手拉扯着可爱的女儿散步,就是用殷切的目光注视着还在浑然之中玩耍的幼女。也是这个诞生在延安的小女儿,给予了毛泽东许多别人无法给予的慰藉,使他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年代享受了温馨的天伦之乐。
毛泽东与孩子们
李讷:父亲是我的好朋友,有他在,我什么时候都觉得快乐转眼间,当年那个聪慧漂亮又乖巧的女孩,已经是年过半百、饱经人世间风风雨雨的中年妇女。
1993年,刘晓庆因为一档节目,有机会采访李讷。当时已曝光多年的刘晓庆,自然不用介绍,李讷夫妇一眼就认准,上前热情地招呼她和摄制组的朋友们。
在刘晓庆脑海里的“红色公主”,就是眼前这位朴素温和极普通的老大姐吗?
李讷
用文学语言描绘李讷,总是离不了朴素、简朴或者就是文静、谨慎等词汇。当你看见李讷,便会觉得用任何简单的语言描述她都显得肤浅。
李讷是有思想、有深度、历尽沧桑而又身份独特的成熟女性,是属于精神贵族类型的人,比如她的简朴、她的沉默以及她的隐居。无论是年轻的朋友劝说她赶赶时髦,服饰换换色彩,还是熟知她的“长辈”(李讷管在父亲身边工作的同志,不论年龄大小都尊称长辈)劝她走出去,感受感受时代的变迁,她都笑笑,并不苟同,依然根据自己的愿望和理智行事。于是,她在默默无闻中保持了自己完全独立的个性和人格力量。
李讷
不过,90年代以来,在各界朋友的盛情下,李讷也开始到各地去走动,去考察,她对当前的经济建设尤有浓厚的兴趣。
渐渐的,李讷的思想脉搏也和她父亲当年热爱的百姓们一起跳动了。
刘晓庆的采访,是李讷很少有的直接面对摄像机镜头、用自己的语言直接表达内心感情的一次机会,这对于深居简出的李讷,也属破天荒的新鲜事了。
刘晓庆采访李讷夫妇
刘晓庆采取直接点题的方式采访。
“您是毛泽东最小的女儿,听说主席最喜欢你?请您和我们谈谈。”
“我出生在延安,当时哥哥姐姐都在苏联,在父亲身边只有我一个孩子。所以我和父亲接触得就多,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最喜欢我。因为我最小,父亲和我在一起时间就多一些。我记得小时候他常和我一起玩,我喜欢在地上盖房子、挖窑洞什么的。有时爸爸工作累了,就走出窑洞,和我一起玩。他玩还不是一般的玩玩,他是真玩。教我怎样设计挖窑洞盖房子,认真极了。他看见下雨后地上还汪着水,就想办法把水引到挖好的窑洞跟前。爸爸说:有窑洞没有水,怎么行,人要饮水的。他玩的时候和工作一样,也非常认真,非常投入,绝不是哄哄小孩子的游戏。所以,我小的时候就认为父亲是我最好的朋友。”
李讷说到这里,脸上泛起红晕。
李讷与邓颖超合影
刘晓庆和所有在场的摄制人员都被李讷的回忆感动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毛泽东是一个活生生的父亲。
李讷打开了话匣子,她接着说。
“父亲和我玩也不是经常的事情,只是家里的大人见他工作的时间太长,就把我推进去拉他出来散步。我最愿意拉父亲散步,因为他离开办公桌,就会和我一起玩了。父亲见我拉他,就高兴地和我出来。我那时人小,父亲带我散步,我就抓住他一个指头。”
“你当时抓指头,是因为个子小吗?”刘晓庆好奇地问。
刘晓庆
“不是呀,不光是个子小,我的手也小,他的手大,我只能抓得住他一个指头。我要一溜小跑才能跟上他的步伐。走到有水的地方,他教我‘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幼儿诗歌;走到有树的地方,又教我‘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诗。我受的启蒙教育就是从父亲教的诗歌开始的。以后我到北京,上了小学,他就从历代诗词中圈点出比较容易背诵、容易理解的诗词,让办公厅打印成小册子,发给我们子女每人一本。每个星期我们从学校回来,他还要亲自检查,是不是会读?是不是都懂了?”
刘晓庆问:“主席还亲自检查你们的学习成绩吗?”
“他实在工作太忙,顾不上检查我们的学习成绩。学校的成绩都是母亲过问,母亲对我们的学习抓得紧,我们家是慈父严母。”
李讷
听见李讷如此评价父母,刘晓庆就忍不住问:“主席有没有打过你?”
李讷直摇头,说没有没有。停了一会,李讷若有所思,大概想起了小时候的什么事情,又说:“好像打过我一次……是的,是有一次。”
“那还是在北方,我才五六岁吧,正好父亲他们在指挥大决战。我小,不懂事。好几天没有人和我玩了,觉得孤单,就老去拖父亲,想让他出来和我一起玩,他也不理我。手里老是摆弄一堆纸,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前方来的电报,父亲的精力全都放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上。我觉得就是这些纸片把父亲吸引过去了。我生气了,悄悄在他的桌底下,把电报放进火炉里烧,心想没有这些纸,爸爸就会和我玩了。父亲一见,这还了得!一把将电报从火里抢出来,随手就给我头顶一巴掌。本来我就委屈,父亲一打我,我更加委屈,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地大哭起来。父亲见我哭了,心软了,赶紧抱我哄我,连连答应和我玩。只要有人和我玩,我马上就不哭了。就记得那次打过我一巴掌。父亲是我的好朋友,有他在,我什么时候都觉得快乐。”
李敏、李讷
回忆着童年,李讷的眼眶渐渐红了,她取下眼镜用手抹了抹眼睛,马上又扬起头对大家笑笑,戴上眼镜继续倾听刘晓庆的问话。
李讷:我在心里怀念他,比任何形式都重要刘晓庆大概觉得他们父女之间的故事太有趣了,继续询问道:“毛泽东有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没有!他绝对没有这个思想!是他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他都爱。解放后,特别是父亲老了,工作又太忙,身体又不好,实在顾不过来,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才少了。”
毛主席
这时,刘晓庆问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我听说主席晚年很孤独,你们子女都不在身边。是这样吗?”
李讷想了想回答:“不能这样说。父亲的身体一直很好,他是累病的,不是人老的原因。我们都大了,有了自己的家,离开他的身边。但是我非常想他,可又不敢去看他,知道他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我们都珍惜他的每一分钟,希望他能多休息一会。我们去生怕占用他的时间。”
毛主席
“主席去世的时候,你在生病,没有去参加追悼会,你遗憾吗?”刘晓庆问出最后一个问题。
李讷真诚地说:“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正好生了病,而且很重。不知道父亲去了,当然也没有能参加父亲的追悼会。我想,对父亲的悼念,不应该讲究形式。我在心里怀念他,悼念他,心灵的哀悼,比任何形式都重要。”
以上,就是李讷对刘晓庆诉说的,关于父亲毛泽东的一段宝贵回忆。
大家如果对这类内容感兴趣,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继续深挖刘晓庆对于毛主席家人及身边工作人员的采访故事,撰写成文,第一时间分享给大家!喜欢本文的话就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