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刘晓庆因为一档节目,有机会采访到李讷夫妇。
李讷是毛泽东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幼时没有离开他身边而长大的女儿。或许是最小的缘故,毛泽东非常喜欢这个女儿。从许多照片上都能看出毛泽东这种炽热的感情。
李讷晚年的丈夫叫王景清。他是在李讷身体、处境最艰难的时候,和她走到一起,结为患难夫妇的。
王景清曾经担任过刘少奇的卫士,后来又义无反顾承担起照顾毛泽东遗孤的责任。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李讷的身体逐步好了起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李讷和王景清形影不离,相敬如宾。看得出来,他们的生活很美满。
刘晓庆把话筒对准了王景清:“你是什么时候认识李讷的?你们又是什么时候决定结婚的呢?”
“我是1984年和李讷结婚的,是战友介绍的。如果说认识,我在延安就见过。李讷她那时还是个孩子,我也是参加革命不久的小鬼,所以没有说过话。”
王景清话不多,说了几句就不再说了。不过,客厅里举目可见他的书法作品,端正地挂在雪白的墙上。猛一看,觉得眼熟,细细一品,觉得有些像毛主席的手书体:苍劲、浑厚,颇有灵气。
“毛主席平时还喜欢什么?”刘晓庆的话筒又转向李讷。
“打牌!”李讷脱口而出,“他的手气真好。”说到这里,李讷开心地笑了起来。“我们都不是他的对家,只有母亲能和他打对家。不过父亲比母亲手艺还要好,一般母亲是打不过父亲的。”
“外面许多文章都说,中国的‘红色公主’们在三年困难时期,也是一样挨饿,是这样吗?”刘晓庆继续问。
“有一些困难,但不像外面说的那样严重。”李讷坦诚回答。“困难时期我在大学读书,每次回家,父亲总是问我学校的生活情况。我告诉父亲:开始学校要求我们学生自己申报定量,我是团员,就申报了21斤,后来学校考虑我们学生正在成长发育时期,统一将定量提高到27斤。父亲听后微微喘了口气:这我就放心了,这个定量基本能保证学生的营养了。井冈山时期,打仗的战士还吃不上这个定量。”
“那你怨恨不怨恨你父亲?他怎么不让你生活得好一点呀?”
“你怎么会提这个问题?现在我和普通人一样生活,有什么不好?父亲留给我的是精神财富,这是终身享受不尽的财富。能有这样的父亲,我是非常幸福的。”
李讷是有思想、有深度、历尽沧桑而又身份独特的成熟女性,是属于精神贵族类型的人。
采访的最后,李讷说:“我们父女关系一直很融洽,不像有些文章上说的那样。父亲是我的长者、仁人、朋友、知己。我很感谢我的父亲,虽然他没有给我留下金钱,但是精神的财富比任何有价的东西都要永恒,都要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