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们的中医朋友孟牛安主任!
现在的孩子压力真不小!每天作业堆成山,手机平板不离手,还要应付各种补习班。时间一长,不少孩子开始频繁眨眼、咧嘴、耸肩、清嗓子……

有的家长试过训斥孩子 “别乱动”,结果越说越严重;有的带孩子四处求医,西药一停就复发,还担心副作用。
其实,中医讲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孩子抽动症看似是 “坏习惯”,根源却在肝风内动、脾虚痰扰!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临床用了近40年的经典方——定风止痉汤,专攻反复性抽动,调和肝脾、熄风止痉!
组方如下:天麻,钩藤,全蝎,白芍,龙骨,牡蛎,柴胡,白术,茯苓,甘草,石菖蒲,远志,僵蚕,蝉蜕,珍珠母等。
这个方子可不简单,每一味药都像一支精锐部队,分工合作直击病根。

第1梯队:平肝熄风 “消防队”
天麻是 “定风神草”,专治肝风内动,像消防员一样扑灭体内乱窜的 “邪风”;钩藤能清热平肝,把上冲的热气拽下来;珍珠母镇惊安神,三味药联手,专治孩子挤眉弄眼、肢体抽动。
全蝎、僵蚕、蝉蜕这三味虫药,是 “止抽特种兵”!全蝎搜风通络,僵蚕化痰解痉,蝉蜕轻灵透邪,专门对付顽固性抽动,把藏在经络里的风痰邪气一网打尽。

第2梯队:健脾化痰 “后勤部”
孩子脾虚才会生痰生风。白术健脾补气;茯苓利湿化痰,把身体里的 “废水” 排出去;甘草调和诸药,还能补中益气。脾胃强壮了,抽动的 “土壤” 就被铲除了!
柴胡疏肝解郁,让孩子紧绷的情绪放松下来;白芍养血柔肝,像给肝穿上一层 “润肤乳”,肝不燥了,风自然就停了。

第3梯队:安神定志 “护卫队”
龙骨和牡蛎是 “镇惊黄金搭档”!龙骨重镇安神,牡蛎潜阳敛阴,像一对守门员,把上浮的肝阳按下去,让孩子不再烦躁多动、夜惊磨牙。
孩子抽动常伴注意力不集中。石菖蒲开窍醒神,远志交通心肾,帮孩子守住心神,学习时更能静下心来。

总的来说,这个方子止抽能这么厉害,主要还是它攻补兼施,既平肝熄风治标,又健脾固本防复发。而且全方不用猛药峻剂,适合孩子长期调理。
不过,每个孩子的体质和近视情况都不一样,定风止痉汤的具体配方和喝的量,得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来调整。
用之前,一定要带孩子让专业的医生看看,辨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