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在沈阳生活的大量居留民立马断了生活来源。为了生存,一些日本女子不得不从事起了皮肉生涯。本组图片便是当年真实的写照,由美国《生活》杂志记者乔治·拉克斯(George Lacks)拍摄于1946年3月。
1946年2月,摄影师乔治·拉克斯携带相机来到沈阳街头的一处风月场所采访,开门的是两个穿着和服的日本女子。
两名女子在乔治·拉克斯的要求下,拉拉扯扯来到院门前,其他人听到动静,也纷纷从院子里探出了脑袋,好奇地向外观望。
按照乔治·拉克斯的要求,这些日本女子依次走出大门。一共有七人之多,年龄大小参差不齐。
这些女子穿着花花绿绿的和服,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脚下踩着木屐。从人数来看,这座风月场所规模小不了。
这是一家叫做“潇湘馆”的妓院,里面全部都是日本女子,院门旁边和电线杆上都贴有“潇湘馆”的字样。
潇湘馆是《红楼梦》中林黛玉在大观园内的住所。妓院的老板很聪明,借用它作为青楼的名头,大概是想把在些日本女子打造成楚楚动人的人设吧。
这些曾在中国作威作福,现在沦落风尘的日本女子引起了摄影师乔治·拉克斯的极大兴趣,他不惜浪费胶卷,给每个人都拍摄了特写镜头。
一名日本女子的特写,她的年纪稍大,长着一张标准的日本脸。注意看“潇湘馆”牌子左边的一行小字,写着“业主中国人”的字样。苏联军队进入东北后,所有的日本资产皆要被查封,因此必须标明业主的身份。
摄影师让其站在旁边的电线杆下,又为她拍了一张照片。不知什么原因,这名女子笑了起来,露出漆黑的一颗门牙。大家都知道日本女子有染黑齿的习惯,其实在东南亚很多地方都有这种风俗,据说是为了防止龋齿。
这名女子在镜头前的表现颇值得玩味,神情中似乎透露出了对美国人的不屑和仇恨。失败者再怎么倔强终究还是失败者,墙上的标语很说明一切。
感觉这名女子年龄比较小,留着烫过的短发,嘴角下有一颗痣。此刻,她正面无表情地看着镜头。
这名女子是七人当中年龄最长的,也是最显忧心忡忡的一个。如果不是军国主义的国家将她拖入深渊,生活中的她本该是一名贤妻良母吧。
这是几名女子中唯一一个在头上扎了头饰的 ,虽然已沦落成风尘女,但依旧是最讲美的一个,为了照相,她专门换了一身衣服。
这是七人当中最没心没肺的一个,她和扎头饰的女子应是生活中的好朋友。大大咧咧的性格决定了她“与其作无用的挣扎,不如好好享受”的心理。
从这张全景图看,这座妓院是在一栋高楼下 。这里本是一条热闹的通道,前面的路已经用木板堵死了,登时变成了一个幽僻的死胡同。在二楼的显著位置,挂着一块写着“潇湘馆”匾额。有意思的是,在乔治·拉克斯拍摄的照片中,还出现了很多为了生活在沈阳街头变卖家产的日本女子,虽然也有穿着和服的,但颜色都比较素净,不像图中这些日本女子打扮的好像“花蝴蝶”一般。小编甚至怀疑,穿着这种色彩绚丽的和服,大概是当年特殊身份女子的标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