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需要接送,中学同样得接送,到了高中还得接送。
为了孩子的学习,花费十几万补课费,可最后高考才考了400来分,只能上个普通本科。
本以为上了大学会有所改变,没想到孩子却玩了四年游戏,变得超级自私自利,从不关心父母。
大学毕业后找不着工作,就天天在家打游戏。
要是父母催急了,他就开始抑郁,甚至不想活了,还闹着要跳楼。
这让70、80后的父母备受折磨,就怕自己哪天不在了,孩子会饿死。
要什么就给什么,不想要的就丢弃。
想做什么就去做,不想做的就搁置。
有美味佳肴,父母宁愿饿着也要留给孩子。
有活干,父母包揽一切,孩子闲得无事可做。
孩子过生日,买大蛋糕庆祝,而父母的生日孩子却不知。
孩子生病,父母焦虑万分,而父母生病,孩子依旧自顾自地吃玩。
把孩子当成皇帝,父母则成了仆人。
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废掉,那这个孩子就一定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cbd633e6171b11c4655704f6bd135ed.jpg)
许多父母在有了孩子后,便认定“你是我的全世界,我必须与你相伴一生”。
这种观念下,他们很难真心教会孩子自立。
他们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深深的依赖,使其无法离开自己。
这种依赖看似美好,实则可悲。
因为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不独立都难以获得幸福。
人们不能依靠他人来满足自己的幸福感,而他人也无法时刻无条件地满足。
一旦所依赖的人不如所愿、不受控制,就会立刻感到绝望,甚至崩溃。
不能简单地将孩子的问题归咎于教育,实际上是家庭价值观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和考核体系本身是公正的,关键在于人们如何理解和利用这些资源。
正如奶粉事件所揭示的,尽管国家对氮含量进行检测的初衷是确保蛋白质的质量,但一些人通过添加三聚氰胺来投机取巧。
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国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本身并无不妥。
问题在于有些人因此过度强调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的根本问题不在于考试本身,而在于应对方式。
你对待考试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你对待学习的态度,不能将所有责任都推到考试上。
许多家长将孩子视为自己思想和意愿的延续,却忽视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5bc67553d77e2714ed5ea98e3693d78.jpg)
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常常强迫孩子接受所谓的“为你好”,而不明白真正的关爱应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和梦想。
这种过度的控制往往压抑了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个问题在欧美同样存在。当地的青少年也会依赖父母生活,并不像《意林》和《读者》所描绘的那样:“外国孩子一满18岁就主动搬出去住,自己打工支付学费。”
孩子的生活前18年都是由父母安排的,大学这几年很难让他们改变心态,并且这期间他们仍然会受到父母的影响。
到了毕业后找工作时,这些年轻人也只能无助地看着父母。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资源已经非常稀缺,新入行者几乎找不到立足之地,除非能继承到有经验的玩家的数据,但问题是大多数老玩家也面临困境。
如果找工作都如此艰难,那么结婚生子这种更复杂的人生任务又该如何应对呢?
现在的家长也没有能力完全承担子女的婚姻费用了。
这就是许多年轻人无法独立的原因,悲哀的是,总有一天父母会退出游戏,而孩子们只能重蹈覆辙,面对已知的结局。
家长在养育过程中过度包办,导致孩子在需要独立时却无法自立。
包办的原因往往是家长的控制欲,他们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以获得安心感。
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
久而久之,孩子变得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而家长们则期望通过包办来维持家庭的和谐与清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664384b89dff87770008f4ffd0f2742.jpg)
当孩子长大后,他们需要学会独立生活。
那些习惯于被辅助和支持的孩子,一旦失去这些支撑,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出现了许多“不独立”的孩子。养育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合适的时机适度放手,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帮助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家长是一个需要专业知识的职业,但可惜的是,这个职业并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和悟性来摸索。
社会环境也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独立自主的要求越来越高。
过去,普通百姓只需要听从命令、按部就班地工作即可。
而现在,没有了大锅饭和铁饭碗的保障,生活变得更加竞争激烈和不确定。
许多人已经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变化,不仅孩子无法独立,许多家长也无法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在子女教育中,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家长倾向于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因此在其成长和进步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
这种过度的关注往往导致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独立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de3d5b056080f9f45941d9abce0e557.jpg)
家庭环境通常比较封闭,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处在一个既安全又可控的空间内。
这样的环境限制了孩子独立生活、自主决策以及承担风险的机会。
现行的教育体系也更注重知识的传输和考试成绩的提升,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面对实际问题时,许多孩子显得力不从心,难以独立应对各种难题。
出于对孩子安全和未来的深切担忧,家长们往往会采取过度保护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侵蚀了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