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是贵族的舞台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4-05-28 16:10:49

文 / 子玉

历史上每一次群雄逐鹿,最后的胜利者都是贵族或者精英群体,因为,精英群体代表了优质的资源、人脉和更高阶的战略战术。

人们总有一种错觉,认为刘邦和朱元璋也是农民起义最终获胜的代表,但其实,刘邦不仅代表了沛县的豪杰和精英群体,还在创业的过程中将张良、韩信、韩王信等旧贵族整合进了自己的队伍,沛公团队实际上是以一个沛县精英、六国贵族,外加像张耳、郦食其这样的豪杰为主力的队伍,绝对的精英。

就是刘邦个人,他的身份属性也不是农民,虽然他是泗水亭长这样的小角色,但他所处的圈层却绝对是高质量群体,所谓的往来无白丁。再加上他娶了大富豪吕公的女儿吕雉为妻,身份就更跃升了一层。

再说朱元璋。朱元璋虽然是底层出身,但他在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并娶了郭子兴的义女之后其阶层已经发生了改变,况且,他能够北伐成功也是整合了江浙士绅阶层的力量从而夺取天下的。

所以,不管是刘邦还是朱元璋,其团队都不是纯粹的农民阶层,而是带着一群当世精英开创的新秩序。

大部分农民起义军都复制了张角、黄巢、李自成、张献忠的命运,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一个是因为他们没有精英和高质量战略的加持,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出发点也只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所以注定无法成为开创者。而精英却是直奔政治主题,结果自然也就不一样。

隋朝末年,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成为群雄中实力最雄厚的山头,李密也于大业十三年(617)二月十九日在巩南(今河南巩县)设坛场,称魏公,改元永平,并设立元帅府,置三司、六卫,初步建立了政权。

但李密不直趋关中,占据大隋的大本营,从根子上颠覆大隋政权,却是一味在洛阳和隋军死耗。要知道,当年杨玄感造反时,李密就曾明确指出,执着于东都洛阳是下策,没有前途,应该前往河北阻断炀帝的归路,或者西取关中。

如今,他似乎将当年给杨玄感提的建议忘了个一干二净,也执着于这条最没有前途的路。而且,柴孝和也曾经提醒过他:“方今隋失其鹿,豪杰竞逐,不早图关中,别人就会捷足先登,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但李密虽然嘴上承认柴孝和所说是上策,但还是继续在洛阳死耗。

究其原因还是,李密也有自己的无奈,他不能西行。因为,瓦岗军的本质是一支农民起义军,其中虽然有单雄信、王伯当、徐世勣这样的豪杰和裴仁基这样的隋朝投降官吏,但并不能改变瓦岗军的成分问题。

况且,瓦岗军此前的老大是翟让,李密虽然凭借能力和军功做了领头羊,但他对瓦岗军的控制力并不强,再加上他后来设了鸿门宴火并了翟让,这就更让瓦岗军内部的粘合力相当脆弱。

另外,瓦岗军虽然表面看似强大,但大部分都是成建制加入的,山头林立才是瓦岗军内部的现实。

所以,李密这个魏公在瓦岗军中并没有建立起绝对的权威,而要想建立权威就要持续性打胜仗,如果李密连洛阳都拿不下,那么大家肯定就会怀疑李密的能力,当然也就不会跟随他西行入关了。

李密更多是无奈 图源/剧照

再说,瓦岗军的主要成分是农民,他们起义是为了解决经济、生存问题,目光所及,只有眼前东都的财富,对于李密心中的帝业,他们既不会理解也不会支持。同时,由于瓦岗军大部分都是关东人,在恋家情绪的左右下他们也不想跟随李密前往关中。

李密自己都说了:“我的部下大多都是山东人,如果我连洛阳都打不下,那么大家肯定不会跟我西行入关。”

屁股决定脑袋,李密也有自己的无奈。

所以,李密一旦决策入关,那么队伍可能马上就会散,到时候别说帝业了,就是维持现有水平都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李密就更得拿下东都洛阳,然后以战功挟持诸将入关,如此才能建立帝业。但炀帝花费大力气营建的洛阳城也没有那么容易就被攻破。

结果是,洛阳成为了杨玄感的坟墓,也成为李密的滑铁卢。唐太宗后来评价说李密是因为贪恋洛阳的粮食,目光短视,最终造成了失败。实际上,李密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他只有拿下洛阳,以军功强化瓦岗军内部的君臣关系,才能进一步入关,建立帝业。

再说,李密也曾经派柴孝和前往陕县招募了万余人尝试入关,只不过因为李密打了败仗丢了回洛仓导致柴孝和的队伍也一朝解散,使西行计划彻底泡汤。

这就说明,李密知道最优战略是什么,也知道自己长时间耗在洛阳的危险,只是队伍的特殊性使他不得不停在洛阳,最终失败。

也就是说,虽然李密是贵族出身,属于绝对的精英,但瓦岗军的成分已经决定了这支队伍的上限,李密是不可能成功的。

最重要的是,李密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虽然李密的势力范围曾经东至海、岱,南至江、淮,迫使一大拨隋朝官吏投降,并且窦建德、孟海公、徐圆朗等势力也曾遣使通表,以李密为义军盟主,但李密并没有稳固的根据地来支撑队伍的长久发展。只要他在洛阳城下经受大败,瓦岗军马上就会土崩瓦解。

等于说,李密复制了张角这种流寇角色的命运,只不过李密更多的是无奈。

反观李渊,那是绝对的正规军,天然具备建立帝业的优势。

李渊当时是太原留守 图源/剧照

首先,和李密一样,李渊也是关陇贵族的核心成员,加上他老婆窦氏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甥女,李渊创业,完全可以集合李氏和宇文氏两大家族的力量为自己服务,就像杨坚一样,其之所以能创业成功,也是凭借杨氏和独孤氏两家的力量才拿到的结果。

而且,李渊和炀帝还是表兄弟,这种身份优势使李渊在大业九年(613)之后开始逐渐掌管兵马并于大业十二年(616)被炀帝任命为右骁卫将军,炀帝前往东都时,还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如此,李渊就有了稳固的根据地,同时还有了正规军,而且还是抗击突厥的精锐。

由于太原是防御突厥的军事重镇,同时又是游牧部族和农耕民族进行贸易的场所,所以自然就成为了“量产”精英的场所,在这里,李渊完全可以凭借身份优势纵横捭阖结交各路豪杰,为己所用。

当时,李建成在河东结交英俊,李世民在晋阳笼络群豪,山西一带的精英大多都被李氏父子发展成了自己人,像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夏侯端、许世绪、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等人都站了李渊的队。就连商人出身的武士彟都积极给李渊贡献兵书。

为什么李渊能先发制人除掉替炀帝监视自己的王威和高君雅,就是乡长刘世龙及时告的密。可见,李渊不仅对山西精英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覆盖,而且已经将太原发展为了自己稳固的根据地。

更重要的是,李渊还能以抗击突厥的名义公然招兵,以讨伐刘武周为名,李渊就招募了万余人。同时,李渊还故意放出消息,说炀帝还想继续征讨辽东,人为制造山西人和炀帝之间的矛盾,完了自己再利用这种情绪为自己服务。

在正式出兵之前,李渊还派李建成和李世民提前搞定了不服从自己的西河郡(今山西汾阳),稳固了大后方。

所以你看,李渊一出手就超越了李密,不仅有稳固的大后方,还有大量的精英作为辅佐。

也就是说,李渊一开始就是以建立帝业为目的的,所以自然就会将目标直接锁定为长安。

大业十三年(617)六月十四日,李渊正式建立了大将军府,以世子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指挥左三统军;以次子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指挥右三统军。

七月初四,李渊任命李元吉为镇北大将军,太远留守。初五,点兵三万,正式出兵,西行入关。

同时,李渊女儿平阳公主和李神通还在关中拉起了一支七万人的队伍,女婿段纶也在蓝田聚众万人,接应李渊。

平阳公主在关中接应李世民 图源/剧照

至于平阳公主等人为什么能在关中迅速集聚如此规模的力量,又是因为,李渊家族的封地在关中武功,李氏家族不仅有自己的私兵,还能通过人脉在关中迅速扩张队伍,将里应外合玩得是明明白白。

当李渊进驻长春宫(今陕西大荔东南)时,关中的郡县官吏、豪杰、关陇子弟都积极加入了李渊的队伍。李渊明显是吃了身份优势的红利,迅速就得到关陇主导力量关陇贵族的支持。搞定了这一阶层,李渊占据关中已经没有什么难度了。

十一月初九,随着雷永吉第一个登上城墙,长安城被李渊父子攻克。接着就是,李渊扶立代王杨侑为皇帝,自任大丞相然后逐步控制关陇的剧情。

占据关中,李渊首先占据了地利的制高点,山西和关中的组合不仅能做到有效防守,还能进一步攻略天下。

同时,关中也是关陇集团的大本营,搞定了关陇集团这一主导天下局势的力量,也就基本拿到了主宰天下的主动权。

由于大隋府兵的家眷都在关中,李渊也可以源源不断招收那些散落各地的关陇将士,使其势力倍数级扩张。

总结起来就是,李渊代表了以关陇集团为主体的贵族精英阶层的利益,所以才能在乱世中迅速建立自己事业的基本盘,后来居上,最终建立了帝业。

反观李密,虽然他自己出身贵族,是所谓的精英,但其脚步却完全被农民义军所束缚,很难做大。

本质来说,贵族只是借着农民起义的浪潮乘势而起罢了。

起点决定终点,世事从来都是如此。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