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从落魄公子到喜剧传奇,他的故事比电影还精彩

金子漂流瓶 2025-02-21 00:17:20
冯巩:从落魄公子到喜剧传奇,他的故事比电影还精彩

家人们,最近我又开始怀旧了,翻出那些老艺术家的故事一看,哎呦喂,真是被冯巩的经历给震撼到了。

冯巩,那可是春晚的常客啊,一句 “我想死你们啦” 简直是刻在了我们的 DNA 里。

可你知道吗?

他这一路走来,那真是跌宕起伏,比电影还精彩。

先说说冯巩和冯小刚那点事儿吧。

当年冯小刚和郑晓龙写了《大撒把》的剧本,可没钱投资啊,这可咋办?

冯小刚就找上了冯巩,跟他说了这事儿,还承诺让他出演。

冯巩当时正想往影视圈发展呢,一听这事儿,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不仅喜欢这剧本,还帮着拉来了投资。

结果呢?

制片方北影点名要葛优出演,冯巩的角色就这么被挤掉了。

换个人早就气炸了吧,可冯巩呢,跟冯小刚说:“你是我兄弟,只要对你好,我怎么都成。

千万别为这事儿伤神。

” 这格局,真是没谁了。

不过话说回来,冯小刚这事儿办得确实有点不地道啊。

冯巩这么仗义,又出力又出钱的,最后却被晾在一边。

虽说在娱乐圈,资本和制片方的力量大得很,演员很多时候身不由己,但冯小刚作为中间人,是不是也该多为兄弟争取争取呢?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娱乐圈的现实啊,在利益面前,友情有时候也得靠边站。

再看看冯巩的出身,那可是相当显赫的。

他的曾祖父是民国代总统冯国璋,清末 “北洋三杰” 之一。

可命运这玩意儿就爱捉弄人啊,1966 年,9 岁的冯巩全家被赶出洋楼,住进了 12 平米连窗户玻璃都没有的小屋子。

这巨大的落差,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就一蹶不振了。

但冯巩没有,他知道祖上余荫靠不住,要生存只能靠自己。

从那以后,冯巩就踏上了艺术之路。

他加入孩子组成的文艺宣传队,走街串巷表演,后来又学习京胡、二胡。

13 岁时,凭借一手好琴艺,在 “反动家庭” 出身的情况下,依然成了学校宣传队的骨干。

初二时,和同学凭借相声《友谊颂》为学校拿到全市文艺大汇演第一名。

这一路的艰辛,真是可想而知啊。

冯巩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出身不能决定命运,努力和才华才是成功的关键。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马季对冯巩的影响了。

有一天,马季和唐杰忠来到学校,冯巩给他们表演后,马季问他:“愿意跟我学说相声吗?

” 冯巩当然求之不得。

可得知冯巩的家庭背景后,马季虽然发愁,但还是认定了这个徒弟。

此后,马季对冯巩悉心教导,不仅教他表演,还告诫他要学会自己创作。

这就像在黑暗中为冯巩点亮了一盏明灯啊,让他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在马季的影响下,冯巩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可他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因为家庭出身,他没能像宣传队其他队员一样进入部队文工团,而是进了天津纺织机械厂当钳工。

但他没有放弃,坚持创作,在《天津演唱》发表了不少段子。

后来,为了能当文艺兵,他和刘伟半夜偷偷坐上北去的火车,结果却成了 “黑兵”,又被退回工厂。

这一系列的挫折,要是没有坚定的信念,谁能扛得住啊?

直到 1980 年,侯耀文来挖人,冯巩和刘伟才迎来了转机。

铁路文工团说唱团的侯耀文问他们想不想去文工团,得到肯定答复后,就和他们一起去找书记。

这一场 “争夺战” 可有意思了,书记一开始不情愿,说冯巩他们为纺织工人服务也是服务,凭啥要被挖走。

侯耀文也聪明,说主要是来给职工演出的。

演出后,书记被感动,才同意放人。

这也说明,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啊,冯巩和刘伟平时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进入文工团后,冯巩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

1983 年结婚,1986 年登上央视春晚演出《虎年谈虎》,从此成了春晚常客。

他和刘伟、牛群的搭档都给观众带来了无数欢笑,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

可人生总是充满变数,1999 年,牛群提出散伙,要去当副县长。

冯巩虽然不舍,但还是选择祝福。

这就是冯巩的重情重义啊,在他心里,兄弟的选择比什么都重要。

除了在相声界的成就,冯巩还涉足影视圈。

他参演的《站直啰别趴下》让他获得第 16 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后来又出演了多部经典影视作品。

他在不同领域都能取得成功,这背后是他对艺术的热爱和不断的努力。

再说说冯巩对弟子的培养,贾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贾玲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喜剧表演班时,冯巩是班主任。

他对学员要求严格,不仅要会表演,还要会创作。

贾玲毕业后,想留在北京发展,冯巩主动给她姐姐打电话,让家人安心,还在生活和事业上给予帮助。

有一次,贾玲因为发音不标准被冯巩骂了,可冯巩后来又主动道歉。

正是这种严格又充满关爱的教导方式,让贾玲有了后来的辉煌。

冯巩对艺术的严谨也是出了名的。

每次演出前,他都要和搭档进行至少三四十次轧场,来获取观众反馈改进作品。

和周涛合作时,为了轧场,甚至在朋友父亲的婚礼上表演;和朱军合作时,一天最多轧场 3 场;和方清平搭戏,给方清平拍背真使劲,都拍紫了;和宋宁合作,一个字一个音较真我一个小时。

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现在这个浮躁的娱乐圈里,真的太少见了。

2019 年,年过花甲的冯巩结束了连续 33 年的春晚之旅。

但他并没有离开我们的视线,在地方台春晚依然能看到他的身影。

2021 年,他在《你好,李焕英》中的一句 “亲爱的工友朋友们,我想死你们啦”,又勾起了我们对他的回忆。

他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带来了无数欢笑,这样的艺术家,怎能不让人敬佩呢?

回顾冯巩的一生,他经历了家庭的变故、事业的挫折,但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他重情重义,对待朋友真诚,对待弟子关爱有加。

在娱乐圈这个充满诱惑和变数的地方,他能坚守自己的初心,实在难能可贵。

我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更应该学习他这种坚韧不拔、重情重义的精神。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像冯巩这样坚守初心、认真对待艺术的艺术家越来越少,我们该如何鼓励更多的人去追求真正的艺术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0

金子漂流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