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蛇年到了,许久不写关于汉字的文章了。蛇在古文字里有四种写法,现在依旧还在使用。就是“虫、巴、它、也”四字。所以现在这个“蛇”字,就是“虫”与“它”的结合。之所以有四种写法,不过是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特征的蛇。
“虫”字最早的意思就是“蛇”,而“虫子”的“虫”原本写作“蟲”,即形状像蛇一样的小动物。彩虹的“虹”,本义就是“粗壮的蛇”。之所以写成这样,是因为古人搞不清楚彩虹形成的原因,认为天上有一条彩色的粗壮“神蛇”。
“蛋”字里面为什么有个“虫”字?其实禽类下的蛋,在汉字里最早用的是“卵”,所以“孵化”的“孵”字才会写成这样。而“蛋”是指“蛇”这一类“爬行动物”产的“卵”,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有句骂人的话叫“乌龟王八蛋”了吧?
“它”代表的是“盘成一团的蛇”,所以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会有“坨”这个字了,就是“盘成一团的土”。“大雨滂沱”的“沱”就是“一团水珠”的意思,形容雨下得很大。
“巴”这个字代表的是“贴地而行张嘴捕食”的蛇,所以有了“嘴巴”、“下巴”之类的词语,同时又有“紧贴”的意思,门“把”手紧贴着门,“锅巴”紧贴着锅,“眼巴巴”就是目光“紧贴”着别人,“爬”字就是“手爪紧贴着物体行进”。四川又叫“巴蜀”地区,山川盆地多,自然多“蛇”。
“也”字代表“长长的蛇”,突出“长”的特性。“地”就是“土地绵长”,“池”最早指的是“护城河”,“固若金汤”中的“金汤”指的是“金城汤池”,即“坚固如金属构建的城墙和热水围绕的护城河”,这“护城河”就好比是条长长的“贪吃蛇”。有了“长”的意思,自然就引申出“延长”的意思,所以“拖拉”的“拖”、“逶迤”的“迤”,中间的“也”就是取其“长”的意思。
“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字?因为人类对蛇的恐惧是与生俱来、刻到骨子里的。因为蛇可以生活在水里,生活在草丛里,生活在山洞里,还可以爬树。所以无论人类生活在水上、地上还是树上,都有可能遭受蛇的伤害,时刻被蛇威胁着。
人类往往对自己害怕的事物有敬畏之心,然后“神而化之”,所以中华民族的“祖先”——伏羲和女娲,就成了人形蛇身的兄妹。
很多人认为“巳蛇”的“巳”也代表蛇,从部分甲骨文的字形上看,确实非常像,但实际上这个“巳”是“胎儿”的意思:
所以“祭祀”的“祀”就是祈求有后代的意思,“包”是“巳+人”的组合,这个“人”就是“怀胎的妇女”,所以“包”的本义就是“胞”。“巳”为什么会在地支中排第六呢?你看一下胎儿6个月在母亲腹中的形状位置就明白了:
乙巳蛇年已到,祝大家“蛇来运转”!